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国内较为现实的社会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龄化的增加对国家的养老体系是一项重大的考验。随着老龄化的增加,必定会提高患病人群。如何在满足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前提下解决医疗问题的同时处理养老问题是又一项难题。国家提出通过医养结合型养老的方式进行难题的解决。并在基层养老社区建设医养结合的相关设施机构,确保社区内的老人能够得到充分的享受。
关键词: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行为特征;养老社区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国内专家的研究讨论,终于在2016年提出了医养结合这一方案,并开始实施试点工作。所谓的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融合。通过现有技术帮助病人得以恢复,使其资源利用最大化。其中,“医”主要就是提供必要检查,提早查助病症,提早恢复病症、康复训练。“养”包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饮食护理、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等服务。
一、研究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二) 老龄化阻碍社会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計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国情由偏年轻的年龄结构迅速过渡到偏老年的年龄结构,整个过程仅用了30年,当国民的生活水平还未富足时,已逐渐步入老年阶段,形成了“未富先老”的特色国情。
二、老年人行为特征分析研究
(一)身体功能的变化
老年人身体尺寸总体变小,出现弯腰、驼背等现象,手臂也不想成年人那样可以伸直。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能力匮乏,持久力降低。
(二)心理特征的变化
老年人一般都会留恋过去,希望到长期居住的地方生活,希望和自己的老朋友生活在一起,这样会大大减少孤独感。对于新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同时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减弱,辨别事情真相的能力也慢慢减弱。
三、养老社区规划创新研究
(一)医疗与养护协作化研究
社区医院和养老社区共同建设合作社区医院,将各类人才整合到一起组建一支服务团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老年人可以白天在社区娱乐,晚上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离开或者居住,实现完美的医养结合模式。
(二)“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总体布局研究
1、养老社区规划建筑医养空间设计研究
沈阳市社区养老机构内医养功能空间主要分起居空间和医疗空间两大部分。起居空间是不同类型的日常起居;医疗空间是不同层次的医疗空间。此外,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功能流线、无障碍设计等。
2、养老社区诊所设计研究
诊所是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床前诊断外,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医疗用房。诊室形式上可分为两种,单间式用于普通慢性疾病诊断、心理咨询,依功能安置床、桌椅等。套间型有前室,前室功能为老年人初步诊断,如体温、血压等常规项目的测量,增设用于老年人候诊的座椅等设施,保证私密性。设计时,留出空间保证轮椅等助行设施通行、旋转。
3、养老社区急救空间设计研究
老年人突发疾病较多,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长春市社区养老建筑内,根据建筑建设方式和老年人数量确定急症室规模,如果建设方式为小型医疗机构的改扩建,只需将部分空间保留原有功能用于急救,如果采用其他建设方式,需要单独不知急救室,用于老年人抢救。社区养老建筑在各功能模块内均需要急救空间,急救空间需要临近老年人的生活去布置。急救空间必须保证与内外均有通常的流线关系,便于运送老人。
(三)养老社区功能空间组团化研究
各空间的组团化设计,引导了功能的组团化,便于医养服务的进行。沈阳市社区养老建筑立足与社区老年人的医养需求,需要同时兼顾居家和机构两种类型养老的特征,老年人需求不同,空间设计侧重点也就不同。如自理老人的起居组团内需要的生活设施与家庭类似;而半自理老年人所居住的康复组团,康复设施为主要需求;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医疗服务。不同的生活起居组团,空间和功能设计组团化,养老建筑所提供的服务将会更加合理。
三、应用前景
(一)老龄化加剧,医养产业市场广阔
用不了多久,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将会成为老年产业的主体,同时也将会是老年经济的主体。为什么会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呢,首先是因为这是人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同时身体素质也在慢慢下降,老年这一阶段成为了病症的高发阶段,所以老年人对“健康长寿”尤为关注。同时,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符合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建设是一种以医养结合为理念,把医疗与养护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不同的养护环境让老年群体有了不同的感受,同时,医养结合是针对老年人,将其各类需求相结合,从而达到真正的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模式是在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是新时代的产物。医养结合模式几乎可以面向所有老年人。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国家对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日趋细化,并且对医养结合产业在资金方面扶植力度也愈发增强。医养结合在老年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新一代消费热点,在老年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行为特征;养老社区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国内专家的研究讨论,终于在2016年提出了医养结合这一方案,并开始实施试点工作。所谓的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融合。通过现有技术帮助病人得以恢复,使其资源利用最大化。其中,“医”主要就是提供必要检查,提早查助病症,提早恢复病症、康复训练。“养”包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饮食护理、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等服务。
一、研究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二) 老龄化阻碍社会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計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国情由偏年轻的年龄结构迅速过渡到偏老年的年龄结构,整个过程仅用了30年,当国民的生活水平还未富足时,已逐渐步入老年阶段,形成了“未富先老”的特色国情。
二、老年人行为特征分析研究
(一)身体功能的变化
老年人身体尺寸总体变小,出现弯腰、驼背等现象,手臂也不想成年人那样可以伸直。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能力匮乏,持久力降低。
(二)心理特征的变化
老年人一般都会留恋过去,希望到长期居住的地方生活,希望和自己的老朋友生活在一起,这样会大大减少孤独感。对于新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同时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减弱,辨别事情真相的能力也慢慢减弱。
三、养老社区规划创新研究
(一)医疗与养护协作化研究
社区医院和养老社区共同建设合作社区医院,将各类人才整合到一起组建一支服务团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老年人可以白天在社区娱乐,晚上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离开或者居住,实现完美的医养结合模式。
(二)“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总体布局研究
1、养老社区规划建筑医养空间设计研究
沈阳市社区养老机构内医养功能空间主要分起居空间和医疗空间两大部分。起居空间是不同类型的日常起居;医疗空间是不同层次的医疗空间。此外,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功能流线、无障碍设计等。
2、养老社区诊所设计研究
诊所是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床前诊断外,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医疗用房。诊室形式上可分为两种,单间式用于普通慢性疾病诊断、心理咨询,依功能安置床、桌椅等。套间型有前室,前室功能为老年人初步诊断,如体温、血压等常规项目的测量,增设用于老年人候诊的座椅等设施,保证私密性。设计时,留出空间保证轮椅等助行设施通行、旋转。
3、养老社区急救空间设计研究
老年人突发疾病较多,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长春市社区养老建筑内,根据建筑建设方式和老年人数量确定急症室规模,如果建设方式为小型医疗机构的改扩建,只需将部分空间保留原有功能用于急救,如果采用其他建设方式,需要单独不知急救室,用于老年人抢救。社区养老建筑在各功能模块内均需要急救空间,急救空间需要临近老年人的生活去布置。急救空间必须保证与内外均有通常的流线关系,便于运送老人。
(三)养老社区功能空间组团化研究
各空间的组团化设计,引导了功能的组团化,便于医养服务的进行。沈阳市社区养老建筑立足与社区老年人的医养需求,需要同时兼顾居家和机构两种类型养老的特征,老年人需求不同,空间设计侧重点也就不同。如自理老人的起居组团内需要的生活设施与家庭类似;而半自理老年人所居住的康复组团,康复设施为主要需求;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医疗服务。不同的生活起居组团,空间和功能设计组团化,养老建筑所提供的服务将会更加合理。
三、应用前景
(一)老龄化加剧,医养产业市场广阔
用不了多久,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将会成为老年产业的主体,同时也将会是老年经济的主体。为什么会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呢,首先是因为这是人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同时身体素质也在慢慢下降,老年这一阶段成为了病症的高发阶段,所以老年人对“健康长寿”尤为关注。同时,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符合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建设是一种以医养结合为理念,把医疗与养护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不同的养护环境让老年群体有了不同的感受,同时,医养结合是针对老年人,将其各类需求相结合,从而达到真正的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模式是在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是新时代的产物。医养结合模式几乎可以面向所有老年人。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国家对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日趋细化,并且对医养结合产业在资金方面扶植力度也愈发增强。医养结合在老年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新一代消费热点,在老年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