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到哪里去了》一课教学谈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一般是由一个个观察、感知、研讨、应用等活动组成的,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科学教学应当在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在《糖到哪里去了》一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探究兴趣,又怎能主动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过程呢?学生即使在教师的组织下,经历并完成了一项探究任务,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愉悦吗?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吗?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吗?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糖到哪里去了》一课时,在学生亲自动手将糖溶解在一杯水中后,我提出问题:白糖在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糖到水中哪些地方去了?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可能化在水底”,有的说“可能漂在水的上面”,有的说“在水的中间”,有的说“在水的各个角落”。学生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都想探究糖到底跑到水中的什么位置了。于是,我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
  二、适度指导
  科学探究活动必须要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性,也就谈不上科学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虽然不能“牵着鼻子走”,但一些适时、适度的指导也是必要的。如果教师不敢指导,或过晚、过弱指导,都可能使学生的探究陷入孤立、无助状态,他们的科学探究就可能变得无序,甚至摸不着头脑。所以,应当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高锰酸钾溶解这一现象时,我制作了两张演示文稿,以温馨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操作:
  1.再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2.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再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3.静置一会儿,高锰酸钾会沉入水底吗?
  适时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必备的实验用品,放手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在巡视发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
  三、确保探究时空
  卢梭说过: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探究结果,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后,他们争先恐后地汇报实验中看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高锰酸钾刚入水,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慢慢散开;像毛毛细雨一样,一丝一丝地落下;像云彩一样慢慢飘浮,逐渐散开,化在杯中的各个角落,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高锰酸钾颗粒由看得见颗粒到溶液变成了红色,很均匀地分布在整杯水中。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一现象在科学上称为“溶解”。
  由于放开了思维,有了探究的时间和自由,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冲出定势的禁锢,学得既主动又生动,各种奇思妙想不断闪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领。
  四、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在探究中对探究的成果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想展示探究成果的渴望与冲动,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汇报探究成果,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中受益。
  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成果、评价探究成果,可以让他们共享学习成果,发散思维,激励他们进行后续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强化合作交流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合作交流中,学优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如我们知道了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那么面粉、食盐、粉笔、味精、沙等物质能不能溶解呢?学生可以将这5种物质分别放入5只盛有同样多水的杯中,看哪些溶解了,哪些没有溶解。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主要看它是否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食盐、粉笔、味精、面粉、沙,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现象的填写等均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这种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情感,增强了探究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在学生建构了溶解概念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一个小朋友哭着要喝糖水,现在只有大块的糖,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位小朋友尽快喝到糖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溶解快慢的比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又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他们适时、适度的指导,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主探究科学,并搭建让他们展示探究成果的舞台,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快乐,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小学
  (441716)
其他文献
在偏转磁芯生产过程中,承烧座是用来承载偏转磁芯生坯在高温下烧成的部件,其工作温度为1350~1400℃,经常受热冲击及有害气体的侵蚀,因此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高的荷重软化温度
干熄焦(简称CDQ)技术对提高冶金焦质量,清洁化生产,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发展和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但因投入大,运行成本高,回收期长而制约其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是其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当事人有权利对于自身有关的民事实体权和诉讼权进行支配,并行使民事诉讼法赋予的处分权来约束法院的审判行为。
近年来,诸多研究者认为,儿童的科学学习是科学概念的发展或转变,而且要以学习进阶的研究来理解学生,即应当被看作是随着推移的、在合适的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学生在特定领域内对概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主动探究的机会,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为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我们必须
《暗箱里的秘密》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的第2课,属于思维训练中"解暗箱"一类的课。教材通过猜想兔子逃跑的路线,引出暗箱的概念,
永龙隧道遇到三个典型岩土工程问题:一是在隧道浅埋暗挖偏压段,二是在隧道从下部通过水塘段,三是在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对此三个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其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