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一般是由一个个观察、感知、研讨、应用等活动组成的,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科学教学应当在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在《糖到哪里去了》一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探究兴趣,又怎能主动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过程呢?学生即使在教师的组织下,经历并完成了一项探究任务,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愉悦吗?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吗?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吗?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糖到哪里去了》一课时,在学生亲自动手将糖溶解在一杯水中后,我提出问题:白糖在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糖到水中哪些地方去了?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可能化在水底”,有的说“可能漂在水的上面”,有的说“在水的中间”,有的说“在水的各个角落”。学生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都想探究糖到底跑到水中的什么位置了。于是,我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
二、适度指导
科学探究活动必须要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性,也就谈不上科学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虽然不能“牵着鼻子走”,但一些适时、适度的指导也是必要的。如果教师不敢指导,或过晚、过弱指导,都可能使学生的探究陷入孤立、无助状态,他们的科学探究就可能变得无序,甚至摸不着头脑。所以,应当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高锰酸钾溶解这一现象时,我制作了两张演示文稿,以温馨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操作:
1.再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2.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再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3.静置一会儿,高锰酸钾会沉入水底吗?
适时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必备的实验用品,放手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在巡视发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
三、确保探究时空
卢梭说过: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探究结果,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后,他们争先恐后地汇报实验中看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高锰酸钾刚入水,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慢慢散开;像毛毛细雨一样,一丝一丝地落下;像云彩一样慢慢飘浮,逐渐散开,化在杯中的各个角落,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高锰酸钾颗粒由看得见颗粒到溶液变成了红色,很均匀地分布在整杯水中。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一现象在科学上称为“溶解”。
由于放开了思维,有了探究的时间和自由,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冲出定势的禁锢,学得既主动又生动,各种奇思妙想不断闪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领。
四、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在探究中对探究的成果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想展示探究成果的渴望与冲动,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汇报探究成果,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中受益。
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成果、评价探究成果,可以让他们共享学习成果,发散思维,激励他们进行后续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强化合作交流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合作交流中,学优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如我们知道了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那么面粉、食盐、粉笔、味精、沙等物质能不能溶解呢?学生可以将这5种物质分别放入5只盛有同样多水的杯中,看哪些溶解了,哪些没有溶解。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主要看它是否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食盐、粉笔、味精、面粉、沙,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现象的填写等均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这种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情感,增强了探究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在学生建构了溶解概念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一个小朋友哭着要喝糖水,现在只有大块的糖,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位小朋友尽快喝到糖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溶解快慢的比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又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他们适时、适度的指导,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主探究科学,并搭建让他们展示探究成果的舞台,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快乐,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小学
(441716)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探究兴趣,又怎能主动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过程呢?学生即使在教师的组织下,经历并完成了一项探究任务,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愉悦吗?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吗?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吗?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糖到哪里去了》一课时,在学生亲自动手将糖溶解在一杯水中后,我提出问题:白糖在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糖到水中哪些地方去了?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可能化在水底”,有的说“可能漂在水的上面”,有的说“在水的中间”,有的说“在水的各个角落”。学生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都想探究糖到底跑到水中的什么位置了。于是,我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
二、适度指导
科学探究活动必须要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性,也就谈不上科学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虽然不能“牵着鼻子走”,但一些适时、适度的指导也是必要的。如果教师不敢指导,或过晚、过弱指导,都可能使学生的探究陷入孤立、无助状态,他们的科学探究就可能变得无序,甚至摸不着头脑。所以,应当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高锰酸钾溶解这一现象时,我制作了两张演示文稿,以温馨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操作:
1.再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2.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再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3.静置一会儿,高锰酸钾会沉入水底吗?
适时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必备的实验用品,放手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在巡视发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
三、确保探究时空
卢梭说过: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探究结果,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后,他们争先恐后地汇报实验中看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高锰酸钾刚入水,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慢慢散开;像毛毛细雨一样,一丝一丝地落下;像云彩一样慢慢飘浮,逐渐散开,化在杯中的各个角落,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高锰酸钾颗粒由看得见颗粒到溶液变成了红色,很均匀地分布在整杯水中。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一现象在科学上称为“溶解”。
由于放开了思维,有了探究的时间和自由,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冲出定势的禁锢,学得既主动又生动,各种奇思妙想不断闪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领。
四、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在探究中对探究的成果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想展示探究成果的渴望与冲动,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汇报探究成果,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中受益。
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成果、评价探究成果,可以让他们共享学习成果,发散思维,激励他们进行后续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强化合作交流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合作交流中,学优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如我们知道了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那么面粉、食盐、粉笔、味精、沙等物质能不能溶解呢?学生可以将这5种物质分别放入5只盛有同样多水的杯中,看哪些溶解了,哪些没有溶解。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主要看它是否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食盐、粉笔、味精、面粉、沙,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现象的填写等均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这种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情感,增强了探究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在学生建构了溶解概念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一个小朋友哭着要喝糖水,现在只有大块的糖,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位小朋友尽快喝到糖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溶解快慢的比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又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他们适时、适度的指导,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主探究科学,并搭建让他们展示探究成果的舞台,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快乐,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小学
(44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