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精神障碍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本例患者于2003年首次发病,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具体服药不详,住院半月余,"恢复正常"出院。之后病情稳定。2010年12月,突然"迷路走失",经家人找回后,出现自语,情绪不稳,多疑,说胡话,看见别人说话就认为别人在议论她,听到敲门声就认为是在敲自己家的门。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精神分裂症",服药"利培酮(最大剂量4 mg/d )",效果"欠佳"。之后渐出现阵发性多汗,全身浮肿,四肢僵硬,活动不便,多卧床,偶尔有大小便失禁。无抽搐发作。于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

症状体征

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由家人扶入病房,目光呆滞,面容消瘦,体温37.5℃,心率齐,窦性心动过速136次/min,血压100/78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口腔内散在小溃疡,骶尾部皮肤有一3 cm×3 cm溃疡,手指、脚趾末端皮肤颜色呈斑点状褐色且局部有小的溃疡,四肢肌张力稍高,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未引出。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自诉希望医生把她的病治好,言语声音细小,情感反应欠协调,偶尔会自语自笑,说些奇怪的话,说她自己怀孕了,病房走廊里有人说她的坏话,夜里不睡觉时嘴里不停地念叨,具体内容听不清,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笑。交谈中患者注意力尚且集中,家人反映患者有病以来记忆力基本正常。自知力不全。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体检、精神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疗方法

营养支持;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改为氢化泼尼松合并硫酸羟氯喹;口服奥氮平;辅以心理支持治疗。

临床转归

临床痊愈出院,随访8年,病情稳定。

适合阅读人群

精神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图及低能级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Ts的23例患者资料,均于术前1周内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胰腺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后重建动脉期、门静脉期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碘密度图和40、50、60、70 keV VMI。
光谱CT作为一种双能CT新技术,一次扫描不仅能获得常规CT图像,同时能获得多个光谱图像,包括虚拟单能级图像、虚拟平扫图像、碘密度图像及有效原子序数图像等,这些光谱图像为心血管疾病的检出、诊断及预后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光谱CT在血管成像和心肌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XMG)、超声(US)和MRI在导管原位癌(DCIS)检出与定性诊断的效能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术前行US和(或)XMG和(或)MRI检查的241例女性乳腺DCIS连续患者。189例接受US检查,61例接受XMG检查,159例接受MRI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了US、XMG和MRI 3种检查。所有病灶均进行
微循环是人体器官的重要构成部分及循环系统的最小分支与功能单元,在物质供应与代谢、维持血流灌注及内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骨骼肌微循环损伤尤其是下肢骨骼肌微循环损伤与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准确评估骨骼肌微循环改变对病情诊断、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MRI以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多对比度成像等优势,在骨骼肌微循环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现对MRI在骨骼肌微循环评估
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报道1例腕掌部结核性米粒体性滑囊炎患者的影像表现。患者男性,47岁,发现左腕掌部肿物1年余,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阳性。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及粟粒状结节。腕掌部CT示滑囊积液扩张,其内未见钙化及骨化。MRI平扫腕掌部见囊性肿块,内见大量颗粒,形似米粒,部分贴附于滑囊壁,T1WI呈等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低信号。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性米粒体性滑囊炎。
目的通过对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进行氧激发MRI,从而探讨氧激发MRI识别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方法选择58只SD大鼠进行MCAO处理,其中随机选取10只MCAO大鼠,在MCAO模型制备完成的第1、3、6、12小时进行氧激发前后的MRI扫描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将氧激发前和氧激发后的扫描数据分别记作空气组及氧气组,并测定不同脑区的T1值及其变化率。选取24只MCAO大鼠按上述
探讨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1日和2日确诊的浙江省丽水市8例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为意大利同一餐厅的从业者,均自意大利米兰出发回国,男6例,女2例,年龄30.0~40.0(33.5±3.3)岁,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5 d再次行CT复查。8例患者血常规均正常,且入院时均无发热,其中
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表现在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诊为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资料。共入组64例COVID-19患者,男32例,女32例,年龄18~76(45±15)岁。依据是否随病程发展为重型分为普通型组(51例)和转重型组(13例),分析组间CT影像学差异,并采
回顾分析2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AFH的MRI特点和诊断价值。MRI能够直观显示AFH的病理特征和淋巴结存在部位的软组织肿块,MRI可显示纤维假包膜、出血性囊腔(液-液平面)或含铁血黄素沉积。T2WI和增强MRI能够较好地显示肿瘤纤维假包膜的完整性及淋巴结信号异常,对病灶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