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课改的一线教师,我们也深知课改中的英语课堂在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上存在矛盾,特别是高考模式并没改革的情况下,面临高考的压力,大家都有着共识:就是考什么教什么!虽然近年高考对能力的考察有所偏重,但事实上高考并没有完全摆脱以往的模式。这种矛盾会让热热闹闹的新课改课堂继续吗?花费大量教学时间的课改课堂会在高考压力面前无疾而终吗?
首先让我们想想,高三的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或在做什么呢?
——重组教材中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把散乱的知识,语法,语言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
作为“遭遇”教学课改的一线“老教师”我是这样做的。以语法教学为例,以下是我教学名词性从句教学案例。让我们看看课改理念和高考要求存在矛盾吗?
本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复习区分名词性从句中的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教学过程中同时涉及到定语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众多的语法术语和概念让善于感知的新课改学生无所适从。
首先,我没有按照习惯,给学生们大量的语法词汇,以往,我的确是辛辛苦苦地又是练习,又是PPT,虽然没有汗流浃背却也是娓娓道来,一一分析,什么是宾语从句,什么是主语从句,又是什么是定语从句,学生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埋头笔记,有的干脆似睡非睡。大段大段的讲完后,有孩子弱弱的问。“老师,什么是主语?宾语?”足以让辛辛苦苦的老师欲哭无泪!瞬间崩溃!这次,我给了他们熟悉的班老大(班主任)的放大相片,相片中的班主任正高谈阔论,孩子们兴奋起来,带着惊讶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瞪大了眼睛,他们看到了下面的句子:
Mr. Peng said that he loves physics.
Mr.Peng is interested in what he teaches.
Mr Peng is happy that he is teaching Physics.
What Mr.Peng teaches is what he loves.
Mr.Peng has an idea that he wants to teach Physics all his life.
首先,我的问题是这是些什么句子?
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有的知道动宾,有的知道形宾,有的知道介宾,有的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没关系,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辩,热闹着呢。我的工作就是给说对的学生一个肯定的表情或动作,没多久他们就搞清楚了宾语从句在动词,形容词,和介词后——不是我说的,也不是课件上语法书上的条条款款,他们自己总结的。那么,主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长什么样子呢?还有点迷糊,接着,再来一组句子,彭老师谈“爱” 咦,一向严肃的彭老师,有什么惊人言语?于是, 孩子们看到了彭帅语录:“爱是一种本能需要,爱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Mr Peng said love is a nature need.
I’m afraid what Mr Peng said is right.
Let’s pay attention to what Mr Peng said.
Mr Peng made it clear that love is a kind of education.
孩子们又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没人瞌睡,因为没人想!也没人睡得着,因为大家都想说话呢。好!胜利在望!加油!再来一幅运动会图片,数学老师赫然在目,帅气逼人!
The truth is that Mr zhou got the first place! OK,表语从句长这个样子!接着是他们天天经过的学校广场图片,好熟悉!
That Jianshan is a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is certain.
It is certain that Jianshan is a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主语从句?是?不是?长这样啊?为什么是?没看见在is后啊?!站在孩子们旁边的我好高兴,我还没说几句话呢,原来孩子们比想象中的能干多啦。
姚明来了,灌篮!好棒!
We all know the truth that YaoMing is an excellent basketball player.
这是什么句子?姚明当然认识,可PPT上的appositive clause 是什么?
对了,和上面的句子长得不一样呀,莫非是最后一个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这时,惜字如金的我发言了: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我们要放几天假哟!”“真的假的?”
The news that we will have several days off has been announced by headmaster.
欢呼后,我轻轻问,我刚才说什么?什么消息。孩子们激动地回答后,我平静地说原来消息就是我们要放几天假,我们要放几天假就是消息,the news= we will have several days off,这就是appositive clause,没错,同位语从句就是这个样子!
可是,它怎么和定语从句长得差不多呢?
让我们再次请出本班大人物彭老师。
下面两句是一样的吗?
The fact that Mr Peng told us is right.
The fact that love is a natural need is right.
热烈讨论后,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就此搞掂。 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并不长,孩子们取长补短,商量讨论后自己得出了结论,因为亲自争辩过,斗争过,印象都特别深刻。以往PPT或者笔记本上的条条款款,语法术语的繁复深奥都被形象直观的语言知识代替,孩子们学得很好,课改中的感知语法发挥了超常的魔力,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法教学的目的吗?难道不是高考的要求吗?这难道不是新课改的要求吗?《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接着,关键问题,that/what可以省略吗,that/what可以互换吗,高考要求了。
Can you distinguish that clause? Can they be crossed out?
我们都知道台湾属于中国。
We all know that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事实是台湾属于中国。
The truth is that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台湾属于中国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That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is known to all.
我们都知道这个事实—台湾属于中国。
We all know the truth that Taiwan belongs toChina.
孩子们接着吵,互相说服,接着我请代表总结陈词。同意的鼓掌,不同意的补充。
这堂课我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轻松,圆满地解决了我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容量大,是多媒体课堂才办得到的容量。复习效果明显,是学生阅读幻灯片或语法书上条条款款无法比拟的。题海,或长篇累牍地评讲语法书上的众多规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第斯多惠说得多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有经验的熟练的教师并不严格地,毫无例外地遵循某种固定的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同洛克所言,孩子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遗忘。高三语法教学同样不能忽略这个事实,列宁就说过: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看来,列宁教育思想和新课改不谋而和。高三的复习和课堂教学改革并不矛盾!
苏格拉底首创问答式教学,又有个搞笑的称呼:产婆式,苏格拉底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做知识的产婆。这就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新课改的宗旨,不就是素质教育吗,高考,不正是检测素质吗,新课改和高考并不矛盾。因此,高三啦,那又怎么样?和课改不矛盾,高三啦,得把课改进行到底。
首先让我们想想,高三的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或在做什么呢?
——重组教材中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把散乱的知识,语法,语言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
作为“遭遇”教学课改的一线“老教师”我是这样做的。以语法教学为例,以下是我教学名词性从句教学案例。让我们看看课改理念和高考要求存在矛盾吗?
本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复习区分名词性从句中的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教学过程中同时涉及到定语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众多的语法术语和概念让善于感知的新课改学生无所适从。
首先,我没有按照习惯,给学生们大量的语法词汇,以往,我的确是辛辛苦苦地又是练习,又是PPT,虽然没有汗流浃背却也是娓娓道来,一一分析,什么是宾语从句,什么是主语从句,又是什么是定语从句,学生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埋头笔记,有的干脆似睡非睡。大段大段的讲完后,有孩子弱弱的问。“老师,什么是主语?宾语?”足以让辛辛苦苦的老师欲哭无泪!瞬间崩溃!这次,我给了他们熟悉的班老大(班主任)的放大相片,相片中的班主任正高谈阔论,孩子们兴奋起来,带着惊讶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瞪大了眼睛,他们看到了下面的句子:
Mr. Peng said that he loves physics.
Mr.Peng is interested in what he teaches.
Mr Peng is happy that he is teaching Physics.
What Mr.Peng teaches is what he loves.
Mr.Peng has an idea that he wants to teach Physics all his life.
首先,我的问题是这是些什么句子?
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有的知道动宾,有的知道形宾,有的知道介宾,有的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没关系,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辩,热闹着呢。我的工作就是给说对的学生一个肯定的表情或动作,没多久他们就搞清楚了宾语从句在动词,形容词,和介词后——不是我说的,也不是课件上语法书上的条条款款,他们自己总结的。那么,主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长什么样子呢?还有点迷糊,接着,再来一组句子,彭老师谈“爱” 咦,一向严肃的彭老师,有什么惊人言语?于是, 孩子们看到了彭帅语录:“爱是一种本能需要,爱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Mr Peng said love is a nature need.
I’m afraid what Mr Peng said is right.
Let’s pay attention to what Mr Peng said.
Mr Peng made it clear that love is a kind of education.
孩子们又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没人瞌睡,因为没人想!也没人睡得着,因为大家都想说话呢。好!胜利在望!加油!再来一幅运动会图片,数学老师赫然在目,帅气逼人!
The truth is that Mr zhou got the first place! OK,表语从句长这个样子!接着是他们天天经过的学校广场图片,好熟悉!
That Jianshan is a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is certain.
It is certain that Jianshan is a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主语从句?是?不是?长这样啊?为什么是?没看见在is后啊?!站在孩子们旁边的我好高兴,我还没说几句话呢,原来孩子们比想象中的能干多啦。
姚明来了,灌篮!好棒!
We all know the truth that YaoMing is an excellent basketball player.
这是什么句子?姚明当然认识,可PPT上的appositive clause 是什么?
对了,和上面的句子长得不一样呀,莫非是最后一个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这时,惜字如金的我发言了: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我们要放几天假哟!”“真的假的?”
The news that we will have several days off has been announced by headmaster.
欢呼后,我轻轻问,我刚才说什么?什么消息。孩子们激动地回答后,我平静地说原来消息就是我们要放几天假,我们要放几天假就是消息,the news= we will have several days off,这就是appositive clause,没错,同位语从句就是这个样子!
可是,它怎么和定语从句长得差不多呢?
让我们再次请出本班大人物彭老师。
下面两句是一样的吗?
The fact that Mr Peng told us is right.
The fact that love is a natural need is right.
热烈讨论后,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就此搞掂。 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并不长,孩子们取长补短,商量讨论后自己得出了结论,因为亲自争辩过,斗争过,印象都特别深刻。以往PPT或者笔记本上的条条款款,语法术语的繁复深奥都被形象直观的语言知识代替,孩子们学得很好,课改中的感知语法发挥了超常的魔力,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法教学的目的吗?难道不是高考的要求吗?这难道不是新课改的要求吗?《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接着,关键问题,that/what可以省略吗,that/what可以互换吗,高考要求了。
Can you distinguish that clause? Can they be crossed out?
我们都知道台湾属于中国。
We all know that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事实是台湾属于中国。
The truth is that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台湾属于中国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That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is known to all.
我们都知道这个事实—台湾属于中国。
We all know the truth that Taiwan belongs toChina.
孩子们接着吵,互相说服,接着我请代表总结陈词。同意的鼓掌,不同意的补充。
这堂课我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轻松,圆满地解决了我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容量大,是多媒体课堂才办得到的容量。复习效果明显,是学生阅读幻灯片或语法书上条条款款无法比拟的。题海,或长篇累牍地评讲语法书上的众多规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第斯多惠说得多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有经验的熟练的教师并不严格地,毫无例外地遵循某种固定的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同洛克所言,孩子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遗忘。高三语法教学同样不能忽略这个事实,列宁就说过: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看来,列宁教育思想和新课改不谋而和。高三的复习和课堂教学改革并不矛盾!
苏格拉底首创问答式教学,又有个搞笑的称呼:产婆式,苏格拉底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做知识的产婆。这就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新课改的宗旨,不就是素质教育吗,高考,不正是检测素质吗,新课改和高考并不矛盾。因此,高三啦,那又怎么样?和课改不矛盾,高三啦,得把课改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