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同样如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课内容相对枯燥,且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学效果欠佳。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增强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在小学课程中,体育课占有一定的课时比例,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的身心获得放松,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感情,并能使他们快乐成长。体育游戏作为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不受场地、器材及年龄的限制,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游戏,能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进行了巧妙结合,将各种有趣的游戏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体育游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趣味性。体育游戏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趣味性强。小学生活泼好动,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第二,竞争性。一般而言,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与竞争性,通过比赛的形式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以激发。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学会正确地竞争与合作。
第三,情节性。许多体育游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警察、老鹰、战士等,角色扮演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交往能力,还能使其获得愉快的角色体验。
二、体育游戏的教学意义
1.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从学习动机方面来讲,小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探索。体育游戏凭借其趣味性与竞争性,能够获得大多数小学生的喜爱,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进而获得全面进步。
2. 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提高
体育游戏千变万化,形式多样,不同的游戏形式有不同的规则,对学生身体机能、思维能力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设计游戏环节,参与游戏编排,由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丰富体育教学内涵,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3. 有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游戏是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初环节,在小学生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小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了解伙伴之間的团结与合作,懂得履行自身职责,并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这些技能的学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适当调节小学生的参与情绪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善于利用游戏激发其积极的情感。在游戏中,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更热衷于故事色彩强的游戏形式,对角色扮演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他们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合理控制游戏节奏与时间,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就及时调整游戏规则,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2. 结合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游戏形式
就体育教学而言,游戏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在体育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技能作为首要内容进行教授,尽量减少游戏环节,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3. 确保学生安全,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应首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适当控制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并预先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学生在游戏中受到伤害。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特点及教学意义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静.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78.
[2]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4-45.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增强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在小学课程中,体育课占有一定的课时比例,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的身心获得放松,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感情,并能使他们快乐成长。体育游戏作为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不受场地、器材及年龄的限制,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游戏,能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进行了巧妙结合,将各种有趣的游戏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体育游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趣味性。体育游戏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趣味性强。小学生活泼好动,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第二,竞争性。一般而言,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与竞争性,通过比赛的形式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以激发。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学会正确地竞争与合作。
第三,情节性。许多体育游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警察、老鹰、战士等,角色扮演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交往能力,还能使其获得愉快的角色体验。
二、体育游戏的教学意义
1.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从学习动机方面来讲,小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探索。体育游戏凭借其趣味性与竞争性,能够获得大多数小学生的喜爱,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进而获得全面进步。
2. 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提高
体育游戏千变万化,形式多样,不同的游戏形式有不同的规则,对学生身体机能、思维能力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设计游戏环节,参与游戏编排,由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丰富体育教学内涵,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3. 有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游戏是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初环节,在小学生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小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了解伙伴之間的团结与合作,懂得履行自身职责,并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这些技能的学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适当调节小学生的参与情绪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善于利用游戏激发其积极的情感。在游戏中,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更热衷于故事色彩强的游戏形式,对角色扮演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他们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合理控制游戏节奏与时间,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就及时调整游戏规则,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2. 结合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游戏形式
就体育教学而言,游戏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在体育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技能作为首要内容进行教授,尽量减少游戏环节,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3. 确保学生安全,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应首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适当控制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并预先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学生在游戏中受到伤害。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特点及教学意义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静.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78.
[2]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