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承包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可能是一个模式, 它只能根据企业承包经营的实际形成。所谓承包企业经营管理, 就是在承包经营这个总前提下,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环境和人, 去创造能够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的。本文分析了承包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承包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承包企业 经营管理 责任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党中央提出, 当前企业改革要认真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目前已实行承包制的单位中,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放松了管理, 存在着“ 以包代管” 的状况, 阻碍了承包制的深入发展,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强化管理已成为发展承包制、提高经济效益有待解决的间题。
一、关于承包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承包经营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承包经营固有风险的发生。由于承包经营未改变承包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及企业国有经济性质,因此承包期间企业发生的不良债权、巨额债务、亏损、潜亏、偷漏税等各种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仍为发包方,这是承包经营管理体制的固有弊端。
2.承包经营合同签订不完善。在承包经营中主要风险问题上的责权利未明确界定,导致全部风险由发包方承担,承包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及经营风险,这是目前诸多承包经营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和弊端。风险主要表现在: 承包后债权、债务、产权归属;承包人对承包企业债务偿还期限的要约;发包方提供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更新改造费用由何方承担;承包企业亏损问题;承包企业转包;投资、贷款、担保、抵押等重大资金行为的权限、审批程序、责任归属;收支不入账、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及税务风险等;承包企业对发包方职工安置人数、工资及各种社会保险待遇;风险抵押的抗风险能力;具体违约责任等。
3.双方承包经营责任和经营运作不规范。在承包经营过程中,双方对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理解上存在误区,发包方法律、风险意识薄弱,对承包方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导致承包经营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合同专用章由承包方自行保管、使用,签订合同不经发包方审批,给发包方造成连带经营风险;发包方对承包方以包代管,不对承包方加强财务监督和检查指导,承包方销售收入及支出不入账核算,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等行为给发包方带来巨大经营风险;不依法进行税务变更登记(即未变更纳税义务人) ,存在税务风险;发包方将存货赊销给承包方或提供流动资金,存在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关于加强承包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分析
1.建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立以经济合同为主体的管理秩序, 必须要减少管理层次, 扩大承包范围。企业的业务部门有一部分要转换职能, 尽量减少直接指挥控制的工作环节, 增加经营服务的工作职能, 设立经济情报研究部门和有关检查监督部门。建立企业新的管理秩序,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队伍。当前要着力教育职工树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念,培养新的企业精神, 加强文化、技术、管理素质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要有计划地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管理工作的要求, 培养和稳定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在建筑业重新调整和组合中, 有步骤地向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在劳动人事管理上要坚决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鼓励干部、工人出头承包,不断优化劳动组合, 尽量做到一专多能。在承包中增强企业主人翁精神, 使专业管理同民主管理紧密结合, 逐步实现职工的自我管理。
2.加强专项管理。总承包企业对劳务分包或专业分包的管理是通过各专项管理实现的。加强各专项管理,对加强分包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根据ISO9001: 2000 标准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分包工程分部分项施工前,由项目部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分包队伍进行专项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作为技术交底的重点,一般应由企业的技术质量主管部门进行技术交底。讲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和规程、质量标准、技术要求等,使分包队伍参加施工的人员做到人人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分包队伍的员工能够比较直观地掌握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坚持分部分项工程的三级检验制度,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一是分包队伍的自检。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完成施工后,分包队伍必做好自检工作,填写工程质量检验记录。二是项目部的复核检验。在分包队伍自检的基础上,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全面的复核检验,填写工程质量核定单。三是公司技术质量部的抽查检验。对施工过程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有关建筑结构的分项分部,项目部要实施作业跟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制订方案和措施进行返工或返修,确保在施工过程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最终实现确保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从施工质量专项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来看,对企业施工管理的总体的提高,多创市、区优质工程方面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加强分包管理和提高经营活动管理能力,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3.对重点风险项点进行关注、检查。合同管理方面,严格按承包合同加强对承包方对外签订合同的管理,履行规范手续,防范风险;债务清理方面,督促承包方对承包期间形成的各种债务( 账内、账外) 尽快还款,规避承包期满后债务仍未清偿、承包人无力清偿、需由发包方清偿的风险;提供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定期核对承包期间发包方提供、购置资产的数量,检查质量性能,确定承包方是否按合同规定对资产进行了维修、更新、保养,所提供资产有无减少、损失、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承包企业转包方面,检查承包方是否将承包企業转租给第三人经营;重大资金行为方面,检查承包方是否将发包方承包前提供资产及承包后新购买资产进行了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是否出借、出租、倒卖了营业执照、是否将营业执照进行了担保、抵押;税务风险方面,检查承包方是否到税务机关办理了税务变更登记。
4.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 必须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度, 以此来保证各种经济合同的依法执行, 保证新的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转。这些制度主要有:承包经营终结审计监督制度;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质量检查监督制度;合同仲裁与监督制度;三者利益分配监督制度;职工民主管理监督制度等。这些监督制度应体现企业严格的管理,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企业内部必须要管住的事情, 要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约束。对严重违反合同和企业制度的行为,要给予必要的制裁。企业的经济行为从各个方面纳入经济合同和各种制度规范之中, 再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 真正做到疏而无漏, 活而不乱。这种经济监督与经济合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就会使企业在承包经营活动中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的机制, 保证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5.强化安全管理。企业承包后必须重视安全生产, 不然事故频繁, 定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强调加强安全管理, 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的重要内容, 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消除不安全隐患,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合作经营的一种形式,与公司制企业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的显著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对承包者过分放权给发包方带来潜在风险的弊端。在赋予承包者自主经营权的同时,应对承包企业实施有效控制和加强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以期实现承包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Z].2000-01-10.
[2]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Z].2004-02-01.
[3]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Z].2004-04-01.
[4]王又庄.现代企业经济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5]郑光财.现代企业经营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02.
[6]菲利浦·萨德勃.管理咨询优绩通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01.
关键词:承包企业 经营管理 责任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党中央提出, 当前企业改革要认真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目前已实行承包制的单位中,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放松了管理, 存在着“ 以包代管” 的状况, 阻碍了承包制的深入发展,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强化管理已成为发展承包制、提高经济效益有待解决的间题。
一、关于承包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承包经营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承包经营固有风险的发生。由于承包经营未改变承包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及企业国有经济性质,因此承包期间企业发生的不良债权、巨额债务、亏损、潜亏、偷漏税等各种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仍为发包方,这是承包经营管理体制的固有弊端。
2.承包经营合同签订不完善。在承包经营中主要风险问题上的责权利未明确界定,导致全部风险由发包方承担,承包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及经营风险,这是目前诸多承包经营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和弊端。风险主要表现在: 承包后债权、债务、产权归属;承包人对承包企业债务偿还期限的要约;发包方提供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更新改造费用由何方承担;承包企业亏损问题;承包企业转包;投资、贷款、担保、抵押等重大资金行为的权限、审批程序、责任归属;收支不入账、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及税务风险等;承包企业对发包方职工安置人数、工资及各种社会保险待遇;风险抵押的抗风险能力;具体违约责任等。
3.双方承包经营责任和经营运作不规范。在承包经营过程中,双方对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理解上存在误区,发包方法律、风险意识薄弱,对承包方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导致承包经营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合同专用章由承包方自行保管、使用,签订合同不经发包方审批,给发包方造成连带经营风险;发包方对承包方以包代管,不对承包方加强财务监督和检查指导,承包方销售收入及支出不入账核算,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等行为给发包方带来巨大经营风险;不依法进行税务变更登记(即未变更纳税义务人) ,存在税务风险;发包方将存货赊销给承包方或提供流动资金,存在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关于加强承包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分析
1.建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立以经济合同为主体的管理秩序, 必须要减少管理层次, 扩大承包范围。企业的业务部门有一部分要转换职能, 尽量减少直接指挥控制的工作环节, 增加经营服务的工作职能, 设立经济情报研究部门和有关检查监督部门。建立企业新的管理秩序,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队伍。当前要着力教育职工树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念,培养新的企业精神, 加强文化、技术、管理素质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要有计划地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管理工作的要求, 培养和稳定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在建筑业重新调整和组合中, 有步骤地向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在劳动人事管理上要坚决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鼓励干部、工人出头承包,不断优化劳动组合, 尽量做到一专多能。在承包中增强企业主人翁精神, 使专业管理同民主管理紧密结合, 逐步实现职工的自我管理。
2.加强专项管理。总承包企业对劳务分包或专业分包的管理是通过各专项管理实现的。加强各专项管理,对加强分包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根据ISO9001: 2000 标准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分包工程分部分项施工前,由项目部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分包队伍进行专项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作为技术交底的重点,一般应由企业的技术质量主管部门进行技术交底。讲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和规程、质量标准、技术要求等,使分包队伍参加施工的人员做到人人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分包队伍的员工能够比较直观地掌握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坚持分部分项工程的三级检验制度,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一是分包队伍的自检。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完成施工后,分包队伍必做好自检工作,填写工程质量检验记录。二是项目部的复核检验。在分包队伍自检的基础上,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全面的复核检验,填写工程质量核定单。三是公司技术质量部的抽查检验。对施工过程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有关建筑结构的分项分部,项目部要实施作业跟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制订方案和措施进行返工或返修,确保在施工过程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最终实现确保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从施工质量专项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来看,对企业施工管理的总体的提高,多创市、区优质工程方面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加强分包管理和提高经营活动管理能力,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3.对重点风险项点进行关注、检查。合同管理方面,严格按承包合同加强对承包方对外签订合同的管理,履行规范手续,防范风险;债务清理方面,督促承包方对承包期间形成的各种债务( 账内、账外) 尽快还款,规避承包期满后债务仍未清偿、承包人无力清偿、需由发包方清偿的风险;提供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定期核对承包期间发包方提供、购置资产的数量,检查质量性能,确定承包方是否按合同规定对资产进行了维修、更新、保养,所提供资产有无减少、损失、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承包企业转包方面,检查承包方是否将承包企業转租给第三人经营;重大资金行为方面,检查承包方是否将发包方承包前提供资产及承包后新购买资产进行了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是否出借、出租、倒卖了营业执照、是否将营业执照进行了担保、抵押;税务风险方面,检查承包方是否到税务机关办理了税务变更登记。
4.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 必须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度, 以此来保证各种经济合同的依法执行, 保证新的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转。这些制度主要有:承包经营终结审计监督制度;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质量检查监督制度;合同仲裁与监督制度;三者利益分配监督制度;职工民主管理监督制度等。这些监督制度应体现企业严格的管理,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企业内部必须要管住的事情, 要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约束。对严重违反合同和企业制度的行为,要给予必要的制裁。企业的经济行为从各个方面纳入经济合同和各种制度规范之中, 再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 真正做到疏而无漏, 活而不乱。这种经济监督与经济合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就会使企业在承包经营活动中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的机制, 保证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5.强化安全管理。企业承包后必须重视安全生产, 不然事故频繁, 定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强调加强安全管理, 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的重要内容, 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消除不安全隐患,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合作经营的一种形式,与公司制企业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的显著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对承包者过分放权给发包方带来潜在风险的弊端。在赋予承包者自主经营权的同时,应对承包企业实施有效控制和加强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以期实现承包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Z].2000-01-10.
[2]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Z].2004-02-01.
[3]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Z].2004-04-01.
[4]王又庄.现代企业经济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5]郑光财.现代企业经营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02.
[6]菲利浦·萨德勃.管理咨询优绩通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