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风向标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冶破发是否已经成为香港IPO市场的转折点?
  
  9月24日,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601618.SH/01618.HK,下称中国中冶)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开盘即跌破发行价,报5.52港元/股,较其H股发售价6.35港元(折合人民币5.59元)/股下跌13.1%。
  
  在A股市场上,除9月21日开盘当日涨幅达28.04%,中国中冶连续下跌,至9月25日,A股已跌至5.83元/股,离5.42元发行价不到8%。
  
  “中国中冶H股的破发可能标志着今年香港IPO市场的一个拐点的到来,未来IPO市场将从追捧期进入选择期。”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如是说。
  
  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在H股上市首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则表示,不对H股的“破发”感到遗憾,认为定价合理,对公司未来有信心,并以“婴儿诞生、母子平安”来描述两地顺利上市的首日心境。
  
  9月25日,中国中冶H股微升1.25%,至每股5.68港元。
  
  拐点?
  
  中国中冶成立于2008年12月1日,主要发起人为国资委旗下的央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集团)和宝钢集团。此次两地上市后,中冶集团持有中国中冶64.18%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宝钢集团持有中国中冶0.65%的股份。
  
  中国中冶是中国最大的工程建设综合企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房地产开发四大主业。2009年,中国中冶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80位。
  
  中国中冶A股发行价为每股5.42元,对应的2009年摊薄市盈率为22.36倍,本次共发行35亿股A股,筹集资金189.7亿元;该公司H股发行定价为每股6.35港元,总共发行28.7亿股H股,筹集资金182.31亿港元。
  
  市场人士表示,在A股市场上,作为本轮IPO重启后规模仅次于中国建筑的第二大蓝筹股,其H股距A股挂牌仅有三天时间,这或多或少影响了该股在A股的炒作时间;加之炒新收益不断降低,中国中冶仅凭市盈率较低已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不过,亦有香港基金经理指出,中国中冶的发行市盈率并不低。其几大主业中,工程建筑主要是集中在钢铁行业,周期性较强,与基建生意的建筑类上市公司相比应有折价;其房地产板块、采矿板块及设备制造板块的行业估值也都较低;同时由于业务较多,公司结构复杂,一般来说,这种综合类公司估值时候也会遭到投资者折价,因此加总后的整体估值更被摊薄。
  
  “市况是造成中冶破发的基本因素。”接近中冶的内部人士则如此认为。
  
  7月以来,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创业板的推出进程有所加快。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沪深两市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重启IPO以来,共有24家公司通过新股发行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千亿元。大盘股上市基本以每月一单的节奏推出,不过打新收益不断降低,大盘对于扩容压力也愈加敏感。
  
  中国建筑7月29日上市,上证综指大跌5%,创今年最大单日跌幅;光大证券8月18日上市,当日大盘虽收涨,但券商板块整体跌逾4%,次日光大证券跌停,上证综指也大跌4.3%。中国中冶9月21日上市,9月20日大盘即跌3.19%;21日盘中一度暴跌,最后微涨收盘。之后中国中冶连续下跌,上证综指也不断下跌。
  
  瑞银中国策略分析师唐志刚指出,历史上A股每次有大型IPO上市,对信心就是考验。“内地股市是投机性的,比香港投机得多。”
  
  香港市场对扩容压力的反应并没有A股市场强烈,投资者并不特别关注扩容问题,但是中冶的破发已经成为一个信号。在今年香港上市的28只新股中,共有5只新股出现破发现象,中国中冶是其中融资额最大的公司。
  
  蔡洪平透露,截至目前,在香港市场排队上市的企业还有三四十家。瑞银证券此前预计,今年四季度香港IPO市场集资总额约为1170亿港元,或成为2009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中冶之后,投资者会冷静很多。”蔡洪平说。
  
  A/H定价
  
  作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第一家采取“A+H”方式进行IPO筹资的公司,中国中冶从初步询价到正式挂牌都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在此次交易中,中信证券担纲A股发行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为H股发行独家全球协调人,花旗、中金和中信国际是此项交易的联席账簿管理人。
  
  中国中冶在其A股招股意向书中承诺,公司H股发行定价将不低于A股发行定价。9月8日,中国中冶发布公告,确定了其A股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5元至5.42元,H股发行价格区间确定为每股6.16港元至6.81港元。考虑汇率因素,H股发行价格区间下限等于A股发行价格区间的上限。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公司做出这种承诺是监管部门所要求的。以中国中冶保荐人中信证券的定价能力,A股发行价格能够定得更高,但一般情况下,H股的估值水平要比A股低,为了保证中国中冶在香港市场成功发行,并在上市后能够保持平稳走势,必须压低A股的发行价格。
  
  据接近中冶管理层人士称,承诺H股定价一定高于A股的国内政策导向,目的是确保两市发行成功,特别是确保国内投资者利益及境内顺利发行,毕竟H股还相对稳定。
  
  低于市场预期的发行定价和充裕的资金供给,使得中国中冶A股在申购时受到资金追捧。
  
  中国中冶网上申购冻结资金为1.04万亿元,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新高;该新股网上网下合计冻结资金达1.62万亿元,仅次于中国建筑(601668.SH)A股发行时合计1.85万亿元冻结资金规模。
  
  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指出,通过在海外路演,境外投资者对公司及中国经济相当认可。他称中国中冶在德国一对一的路演,下单率为100%,伦敦为81%,美国东海岸也有50%,表明国际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
  
  在香港市场,在公开发售部分,中国中冶在香港的H股发行获得204倍超额认购,较其早一天挂牌的国药控股在香港发行获得569倍超额认购。在国际配售部分,中国中冶H股获得10倍的超额认购,而国药控股获得约30倍的超额认购。中国中冶H股申购冻结资金额约为国药控股的五分之一。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药的概念特殊,而且搭乘内地医改“春风”,因此与老牌企业中冶不太具有可比性。
  
  此次中国中冶IPO共筹集资金51.3亿美元,继中国建筑之后成为今年全球规模第二大的IPO交易。
  
  中国中冶此次采用“先A后H”的发行方式,公司称在A股上市后的三个月内完成H股上市,但实际在两地上市时间仅相差三天。据接近此项交易的人士透露,中国中冶两地上市时间间隔如此之短,主要是保证两个IPO的价格比较接近。
  
  中国内地的大型企业采用“A+H”方式上市以来,先后采用过“先H后A”、“A、H同时”以及现在的“先A后H”。
  
  自从2007年12月中国中铁上市首开先A后H模式以来,H股的发行价都高于A股股价。
  
  中国买家
  
  在中国中冶以及国药控股的发行中,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中国买家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出现。
  
  中国中冶H股发行引入五名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信泰富(00267.HK)、中银香港(02388.HK)、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和建银国际。
  
  国药控股IPO前引入九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中银投资、建银国际、对冲基金Och-Ziff、基金Martin Currie及惠理集团(00806.HK),每家机构认购2500万美元。此外中国诚通集团和东亚银行(00023.HK),各认购1000万美元。
  
  据一位国际投行资深人士介绍,全球金融危机后,香港IPO市场上中资背景“C-class”的资本非常的活跃,预计会慢慢取代香港本地的富豪资本。原来在香港IPO市场上基础投资者的安排,完全依靠外资的局面将会过去,有中资背景的“外资”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在投资决策、价值引导决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位接近中国中冶IPO交易的人士表示,在路演活动中机构投资者对该公司表示出浓厚兴趣,但也对公司的前景存在几方面的担心: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中冶的未来在哪里;主营业务之间如何关联互补;中冶的盈利能力为何超过同业竞争者。该人士介绍,投行在对中冶包装时,将其定位为具有技术含量的工程服务商,优势在于四大主业之间相互支撑,公司产业链得到拓展,而中国中冶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势。
  
  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称,公司的优势和核心即冶金工程总承包,在国内占有90%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另外三项主业,即房地产、资源开发、设备制造都是衍生出来的,“是在国家统计指标要求下,把这三大业务也放在了主业平台上。”
  
  谈及H股募集的资金用途,沈鹤庭指出,主要是投向国外六个资源项目,争取三年时间,完善项目,然后产生业绩。他也透露,公司正在评估很多国家的资源项目。按照中国中冶的招股说明书,此次IPO募集资金拟投入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瑞木镍红土矿项目等11个项目,涉及资源开发、设备购置等方面。
  
  但这仍不足以减轻机构投资者顾虑。中国中冶上市之前,有两家机构投资者表示,中冶的业务和结构很纷杂,较难看清楚;而且中冶主要业务是建钢厂,但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此外,如在资源开发业务,公司部分矿产是在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及地区,前景未知因素较多。
  
  沈鹤庭则认为,他所担心的惟有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他指出,对中冶上市的结果非常坦然,“好与坏交给市场评价”。■
  
  本刊实习记者何姗对此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巨额社保基金“沉睡”在财政专户,人保部拟赋予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投资自主权,采取信托模式进行投资,但诸多细节仍存争议      正值A股市场进入下行盘整时期,一份意欲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的文件不久前上报国务院。    这份文件即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主旨在于赋予省级社保经办机构以投资自主权,引入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参与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     养老保险个人
期刊
在诸多技术细节之外,如何平衡境外上市公司与境内投资者利益,如何处理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之间的发展关系,正在考验管理层智慧    自9月以来,种种迹象显示,国际板已正式驶入起跑道。    9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厦门举行的第13届中国投洽会上表示,中国将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    不无巧合,同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SH)董事总经理、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德地立人
期刊
澳大利亚虽已加息,但各国退出策略应不会很快得以执行,因此,各国不愿看到的弱势美元,其前景也将得以延续      金融风暴洗劫后的世界经济,看来正在缓慢地恢复元气。    2009年10月6日,雷曼兄弟破产一年后,澳洲联储率先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其基准利率提升至3.25%。澳大利亚作为G20诸国之中第一个改变货币政策的国家,澳洲联储作出此种决定的理由在于,相信“2010年澳经济将恢复至接近潜在增长
期刊
20年腐败路,涉嫌收受贿赂1000多万元,全部50名行贿人(单位)均为房地产商和工程承建商    52岁的樊中黔目前在贵州省修文县看守所等待宣判。这位原贵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贵阳市金阳新区管理委员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因涉嫌腐败犯罪,在今年上半年被公诉至贵阳市中级法院。案件开庭至今已逾半年,法定的审理期限早已超过,但法院迟迟未作出判决。    “案重太大,牵涉甚广。”知情人士告诉《财经》
期刊
维罗里:一些政治理论家认为,存在一种共和主义的政治思想传统,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传统,也不同于民主主义传统。共和主义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不依赖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任意意志。你认为,我们可以讲共和主义理论是不同于民主主义传统与自由主义传统的共和主义政治传统吗?    博比奥:在我看来,而且从我们的马基雅维利开始,研究政治和法律的人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认为,“共和”是一种与“君主制”或“公国”相对照的政体形式的
期刊
塑造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危机停歇后的第一个问题    连结欧亚大陆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繁华闹市中新竣工的伊斯坦布尔议会中心居高临下,举目可见深蓝静谧的博斯普鲁斯海峡。2009年10月初,这里成为世界的焦点,全球186个国家掌管宏观经济政策的高官云集于此,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一年一度的大会之际,为世界经济共商大计、共谋出路。    “一年来我们终于可以不那么焦虑地开会了。”埃及财政部
期刊
诗人、翻译家,2009年9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刘福春/文   逝者:绿原     第1页:第2页:  关于绿原的生活与创作,诗人牛汉和绿原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牛汉:“你有过幸福吗?”    绿原:“没有。”    牛汉:“我看,你的诗里从来就没有过甜蜜的素质,你同意吗?”    绿原:“是的。”    牛汉:“大概写《童话》的那两年,是你几十年来生活和心境最单纯和平静的
期刊
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的时代会不会终结?    10月6日,英国《独立报》中东特派员罗伯特·费斯克(Robert Fisk)的一篇文章“美元末路”(The Demise of the Dollar),刺激了石油美元愈发脆弱的神经。文中,费斯克援引匿名人士的话称,海湾阿拉伯国家正与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法国进行秘密谈判,计划以“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进行石油交易。    关于石油交易与美元脱钩话题,多
期刊
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连续受阻,预示着澳大利亚已经加强对中国投资的限制    短短一个月里,三起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遭遇审批阻碍。    10月8日,中国国庆假期尚未结束,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 Resources(ASX:AQA,下称Aquila)铁矿石业务总经理Russell Tipper对彭博社证实,宝钢集团入股该公司的交易,被澳大利亚政府审查部门要求重新提出申请。    此前,
期刊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意图重振北京市场,但除了应对市场挑战,它还需要克服自身经理人考核的制度瓶颈      9月28日,就任万科(000002.SZ/200002.SZ)北京总经理一职不足两个月的毛大庆,坐镇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指挥参与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5号地的竞拍。其间,他一直在翻看一本《毛泽东传》。      经过数十轮激烈争夺,万科与中粮地产(000031.SZ)的合资公司北京中粮万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