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之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kls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2009年小寒那天,主持人是以提问开头的:观众朋友们对于寒冷的冬天是什么印象呢?是凛冽的寒风?皑皑的白雪?一个提问立即使人眼前浮现出冬天的景象。这样的播报方式新颖、生动,令人难忘。其实,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恰当的提问能使教学内容衔接流畅,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进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在平时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便对此有着切身感悟。
  1.设问要有坡度
  教师要按照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逻辑层次,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尤其在新授课时,有梯度的设问非常重要。比如在讨论久置氯水成分时,可先问:新制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这些微粒在久置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么久置氯水的成分就自然水落而石出了。这样有坡度的提问使得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次我参加教研活动,有幸欣赏一位久负盛名的语文老师讲《变色龙》一课,教师提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答:“善变。”接着问:“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回答:“一是变得快,一瞬间对狗的态度变了5次;二是变得蠢,愚蠢的理由和荒唐的逻辑。”再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呢?”“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最后老师提问:“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一形象?”经过短暂讨论,学生回答:“左右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因素是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锋芒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且也指向造成这种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这种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2.讲究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方式多样,有教师自问自答式、师问生答式、集体回答式、讨论式提问等,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什么方式应根据提问内容、提问时机、检查目的而灵活掌握,如需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可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作回答。实践证明,采取正确的提问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意图去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与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3.问题的落点和指向
  在乙烯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习题中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杂质?通常在新授课介绍完乙烯性质后会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便于学生比较归纳甲烷和乙烯性质的异同。这时直接提问不如先问: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再问:如何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杂质?第一问为第二问做了知识准备,可是这并不是最巧妙的。一次,在点评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有老师提出:讨论乙烷和乙烯的鉴别和除杂是不是更好呢?这个点子确实更高明。设问:如何鉴别乙烷和乙烯?如何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这个时候学生会想到:方法一,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方法二,将混合气体先通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还有同学可能会想到:乙烯和氢气可加成得到乙烷,可以吗?此时教师再阐述此法的不妥之处,又可以加深对加成反应的印象。看似提问的同一个知识点,其实已指向更多的知识点。
  4.提问时机的把握
  巧妙的问题应在恰当的时机提出,过早或滞后都会使提问失去其价值,还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条理和秩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课中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时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之间产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利于触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听课精力比较集中。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一举两得。
  我在一次讲完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上,反思败笔之一就是:给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定义后,就立即提问: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特点是什么?太早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本身就很抽象,给出定义后应举出个具体反应的例子,先找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去發现其中的变化,此时再提问效果应该更好。
  5.课堂提问要适度,不宜繁而多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规定,但老师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当同学们在听课中流露出迷惘神情时,老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一节课中,老师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提问式教学,其教学效果必将适得其反。
  恰当的提问就像润滑剂,使一节课内容衔接流畅如行云流水;恰当的提问就像台阶,使师生共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恰当的提问就像电脑的鼠标,缺了它一节课会很生硬、晦涩,难易操控。作为教师,我们都要善于提问。
其他文献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通过应用,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情感教学 中学历史课堂 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目标已由单纯
探究式学习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直接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我们在实施《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活动时,一致认为:要改变当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物理教学现实性、综合性、实践
新课改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培养,学生不能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所以,新课程要求老师一改满堂讲的教学方法,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初中学生虽然有探索知识的内在潜力,但容易冲动,好胜心特强,对开展探究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它赋予化学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化学教学活动能否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是摆在每个从事化学教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所以,科学地、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
男、女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差距,这是物理教师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多年来困扰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我从男、女学生物理成绩存在的差异出发,着重进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针对女同学学习物理困难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实施了一些做法。  一、男女学生成绩对比  我对我所教的2004届、2007届和2010届学生在三年学习阶段的成绩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语文、英语两科女生成绩优于男生,特别是英语
一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为什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理由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江泽民主席强调的:“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已吹遍祖国大地,探究式教学已被广大教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然而,从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来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令人满意。作者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从创设探究条件、教师有效指导和关注学生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有效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已吹遍祖国大地,探究式教学已被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