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老主任的哲学荐读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敦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著有《卡尔·波普》、《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和《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赵敦华教授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开设《西方哲学导论》课程。作为教师,赵老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深入浅出讲明白哲学的基本概念,塑造哲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哲学的兴趣,教会学生们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做”哲学。对于今后有志于从事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赵老师主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思考一些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把重要的问题自己想一遍。对于今后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而言,则要通过哲学课程的学习,理解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最主要的观点和主张,并努力探寻他们思考的方式。无论将来是否做哲学相关的工作,重视思维与逻辑的规范、学会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非常必要的。哲学是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哲学原著类推荐书目: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1982年。
  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
  4.《西方哲学经典原著选读》(英文版,有中文导读),赵敦华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赵老师主张学习哲学从精读原典入手,并以哲学史著作作为参考。对于初学哲学者而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比较困难的学科。它以时间线索展开,并非由浅及深,步步深入;且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还存在着语言和思维方式上的困难。对此而言,最好的办法是扎进文本当中去,透过哲学家的表述与论证理解其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这套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使用的原典选辑。研究历史必须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哲学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哲学家们的原著;但是哲学原著浩如烟海,初学者在一学年中除了听课以外,自学时间是有限的,只能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其中最必要的一小部分,作为基本训练。这套书节选了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文本,涵盖古希腊至十九世纪的重要哲学文本。上卷包括:1.古希腊罗马哲学;2.欧洲中世纪哲学;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哲学;4.十六到十八世纪西欧哲学。下卷包括:5.十八世纪法国哲学;6.十八到十九世纪德国哲学:7.十九世纪俄国哲学。
  陈启伟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一书则选取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重要哲学文本,包括尼采、布莱德雷、伽达默尔、福柯、列维?斯特劳斯等数十位现代哲学家的名作43篇。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收录的篇目则以20世纪初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英美分析哲学为主。以上三部书,基本涵盖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文本,可作为哲学初学者阅读使用。对于外语水平较好,或有志于进一步在哲学领域深造的学习者而言,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原著英译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西方哲学经典原著选读》(英文版,有中文导读)可满足这一需要。
  如果对完整的哲学原典感兴趣,可阅读柏拉图《理想国》、《斐多篇》,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斯宾诺莎《伦理学》,洛克《人类理解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小逻辑》,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著作。深刻理解古希腊哲学以及近代哲学是理解现当代哲学的基础,只有把经典哲学著作的思想掌握透彻,才可能理解五花八门的现当代哲学思想。
  经典哲学史著作推荐书目:
  1.《西方哲学史》(上、下),(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2.《西方哲学史》,(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哲学文本并不易读,且初学者不易把握各家的核心要义及思想体系,这时也可以阅读一些哲学史著作,做建构知识体系之用,也便于初学者按照历史顺序去了解各位哲学家的思想全貌。赵敦华老师推荐对罗素《西方哲学史》与梯利《西方哲学史》两部书进行通读。罗素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同时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西方哲学史》文字优美、表述清晰,英文原版亦晓畅易读,另有这本书的简写本《西方的智慧》可作为参考。但罗素的这本书加入了一些他自身的观点与评价,会对初学哲学者产生一定影响。相较而言,梯利《西方哲学史》则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梯利的这部书较为注重对各位哲学家的思想体系进行原本、客观展现,对每位哲学家的思想分成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美学等方面进行介绍。除此之外,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也可作为阅读参考。
  学习哲学最难的地方莫过于准确、深入理解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如“存在”、“形式”、“理念”和“理性”等。赵老师认为,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也是最难懂的部分,“如果真正学好了古希腊哲学,之后的哲学就好理解了”。在讲授西方哲学史上主要的哲学体系时,赵老师着重强调,要理解那些贯穿西方哲学史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比如“存在”这个概念,源于西文动词“是”(to be);而中文没有对应概念,“是”只能作为动词而不能作为名词,于是就造成了初学者理解“是”这个概念时的困惑。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一直发展到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其核心命题与概念虽非一成不变,但也有非常明显的历史承续,初学哲学时,必须把核心命题、关键概念搞明白,这样才能摸清楚西方哲学的内在门路,才不至于在学习哲学史时一头雾水。
  哲学入门教材推荐书目:
  1.《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赵敦华老师主持编写的《西方哲学简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两本书是全面、系统、细致介绍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适合中国学生初学哲学使用。这两本书力图做到深入浅出介绍各位哲学家的思想全貌,并对重点哲学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赵敦华老师编写这两部书时充分考虑到初学者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特别关注了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哲学史读物。
  好的哲学入门书籍对于初学者走入哲学殿堂至关重要。赵老师认为,一部较好的哲学教材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通俗,要让没有受过哲学专业训练的读者也读得懂;二是要言之有物,不一定体系完整,但一定要有思想,哪怕只讲一个问题,也要讲懂、讲透,而不是泛泛而谈;三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大学教育并非职业教育,人文学科也不是技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完善、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崇高的人生境界。赵老师认为,哲学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要求哲学等人文学科具有直接的功利性,而要以培养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为根本着眼点。”
  责任编辑:刁雅琴
其他文献
新闻链接:  2013年1月21日人民网台湾频道  “科学发展观”入选台湾公务员考试试题  2013年台湾公务员初考“公民与英文”科目,出现大陆“科学发展观”及中国共产党党章等考题,部分台湾考生质疑“考题不适当”,应该送分。但相关部门解释,题目并未超出命题大纲;有“立委”也挺考选方,称公务员更应了解对岸、知己知彼。  据台湾《旺报》报道,公务员初考“公民与英文”科目第16题问:“中共的某项策略以‘
“90后向往摆脱过去简单符号化的外在个性,转为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探索自己,他们希望发现自己的天赋,围绕兴趣爱好展开生活,更希望能做与天赋兴趣匹配的工作,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体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原则,做一个自我认可的不普通的普通人。”  ——引自青年志“90后生活形态报告”  从独立杂志做起  最早思考职业这回事,是东升高中毕业的时候。从小,他就有站在讲台上分享的愿望。大学志愿填了广告学专业后,他意识到
选课排队时,每一个学生都领到一个号,按号报名,以免有人插队。  最早是在台湾听到“硬课”这个词,形容那些上起来很hard的课,教授往往布置各种各样的任务,并且打分严格,正如孟芸芸选到的课那样。这恰好能用来与近年大学流行词汇“水课”相对应,所谓“水课”是指老师要求松、打分好、容易过的课程。  “学生大都是经济理性的,显然他们认为提高GPA带来的奖学金、保研、留学等诸多福利比一节课带给他们的知识更重要
我有位老兄,罹患抑郁症,曾经这样感叹:“恨不得一夜之间白头。”他的意思是,他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帮助他加速时间,让他提前进入老年的清明澄澈之中。其实,他所用的这句话,是林忆莲的歌词,而她所歌唱的,却是她的幸福:“恨不得一夜之间白头,永不分离。”事实证明,幸福或者悲苦,都不能帮助我们缩短时间,生命必须要用时间的推进来完成,少一分一秒都不行。  导演理查德?林特莱克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现时间的这种属
学校是5.12地震以后由香港政府援建的,很新很漂亮,周围看过学校照片的朋友都说:“这也需要支教?”没错,在许多人眼中,支教应该在山沟沟里,在破烂的小木屋里,拥有色彩艳丽、崭新校舍的学校需要你支哪门子教?那么我也想问,硬件和软实力是正比的么?漂亮的学校一定意味着优质的教育么?淳朴的乡亲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么?  支教生涯正式开始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迎接新生报到注册——对于这一天的回忆至今都是凌乱的。报
畸叶槐
1990年中秋,我出生在湘西南一个静谧的山村,那里的清风朗月,小桥流水,近已难觅。父亲生得活泛,母亲又极勤俭,所以他们不但最早在村里盖起来红砖房,还去镇上办到营业执照,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商店,日子红红火火,乡邻莫不啧啧。  可造化弄人,次年清明,慈父见背。有一天,姐姐告诉我,家里来了个陌生男人,一脸凶相,会织斗篷和蓑衣,夜里还出去捉蛇。我问她欢喜不欢喜,她说不知道。日子一长,他便不再陌生,成了我们的
这学期我们周一到周四的早上8点都有课,宿舍一个爱学习的兄弟定上周一至周四的闹铃。  一个周六晚上,那兄弟出去没带手机,宿舍剩下的几个人一合计,就把他的闹铃时间往后调了一天。他回来也没看手机,直接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闹铃响了,那兄弟惊醒,一看手机,以为到周一了。他大声问我们:“周一了?今天周一么?我没记得我过周日啊!周日我都干什么了?”我们几个忍着笑跟他说:“不是吧,我们昨天还一起打球来着,你在图
张安定很瘦,头发蓬乱。在北京柴棒胡同的这间小院里,来来往往的是年轻人,他们会来办个人展览、分享经历,为他们提供平台的就是张安定和他的团队。  33个月前,张安定与妻子等5个年轻人辞职创业,成立了“青年志”研究团队,“专注于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年轻人和青年文化”,耐克、阿迪、百事、雀巢、诺基亚、李宁等商家买下了他们的调研报告,以此理解中国年轻人的文化。    成为自己比生存要有趣得多   
2013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全校范围的校园整修,其中包括公共教学二楼、公共教学三楼、人文楼和学生活动中心等。  这场全校范围内的校园整修可以说是牵动了所有人大学生的心,看着昔日虽有些陈旧却熟悉的房屋被改造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却有些陌生的建筑,大家心中五味杂陈,有在微博上吐槽新楼之丑的,也有在人人网上怀念旧楼的。其中,学生活动中心(简称“学活”)的改造可以说最为众多熟悉它的学生们所挂心。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