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向非均匀介质中首波特征分析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合成理论地震图方法研究了存在高速层或低速层的地壳模型及壳-幔过渡带模型中首波等震相的动力学特征,指出首波的特征对于高速层的结构变化比较敏感.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比较小时,地震波的衍射现象明显,这种情况下高速层不能屏蔽在其下面一层的上界面传播的首波,且该首波震相的强度随高速层厚度或速度的增加而递减;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当时,高速层底面的反射波震相与首波震相到时接近,会因互相干涉而减弱;对于低速层,首波震相强度较弱且随低速层速度的减小而递减;在壳-幔间断处引入一定厚度和速度变化范围的过渡带,
其他文献
从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长周期记录中,选择了震中距小于90(的27个台站的54个P波震相和44个S波震相资料.首先,用波形反演方法确定了2001年1月26日印度古杰拉特(Gujarat)MS7.8地
1995年 7月 2 0日在北京西北的怀来盆地发生了一次 ML4.1地震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40 .32 6°N,1 1 5.448°E,震源深度 5.5km.在此主震之后该地区微震活动变得十分活跃 .中 -欧合作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并精确定位了这一地震序列 .以 8次余震的记录作为经验格林函数提取了 ML4.1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 ,并通过叠加得到了信噪比较高的平均结果 .结果表明 ,这次 ML4
目前体操教学中还存在某些差距与不足,如:组织竞赛能力差,裁判工作能力差,示范动作规范性差等.鉴于此,特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改进教学思想,提高人文素质;参加实践;改进教学方
为了深化对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介质形变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各向异性和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以及应变、应变和构造过程关系的认识 ,我们以剪切波在分层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为指导 ,以分裂剪切波观测为基础 ,借助数字化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的信号处理技术 ,给出了对 1 3 6次地震的分析结果 ,得到了 2 0个台站下面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介质的变形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 ;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 ,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