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中求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的教学是新课程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在教学这段内容时分了两个层次:
  
  一、从“细处“入手,让学生认识角,能量角、画角
  
  学生已经有了角的感性认识,初步也了解了锐角和直角。但是要解决什么是角、怎样量角、怎样画规定度数的角的问题还要经历以下过程:
  1、认识量角器。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我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出示一个大的量角器,问:看看量角器上有什么?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后,提出第二个要求:看看你手中的量角器上有什么?同学们指着自己的量角器说给同桌听。接着提出:哪些是多媒体上的量角器和你自己的量角器上共同有的?在此基础上,指着大量角器再向学生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90°刻度线、18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让学生了解大量角器的相关知识。
  2、认识不同度数的角。先认识1°角,向学生介绍1°角的规定,用多媒体出示1°角,让学生感性了解1°角的大小,从自己的量角器上找出1°角,看看谁找得多;再从0°刻度线开始,找出30°、45°、60°、90°的角,找出后再用三角板上的这些度数的角去比一比,看看是否一样大。学生动手比较时,老师巡视,检查哪些同学用了内刻度,哪些同学用了外刻度,让学生得出结论:无论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要角的度数相同,角的大小就一样。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不能不从0°刻度线开始,找出这些度数的角呢?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使用量角器。
  3、量角。由于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从0°刻度线开始,所以量角时显得轻松而有趣,同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和结果。老师来回巡视,给予个别指导。然后抽学生上黑板测量老师画的角,让学生示范,展现他们对量角器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量角器来测量,能使他们懂得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画规定度数的角。有了前边的系列操作,画规定度数的角已经成了雕虫小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画出了不同方向的角。
  
  二、对于各种角大小关系的认识,在教学中则突出了“活”
  
  1、用各自的身体表现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孩子们纷纷摆出不同的姿势表现不同度数的角,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热情高涨。
  2、分组活动。将孩子分成四人一小组,3个孩子猜其中一个孩子可能用什么样的肢体姿势来表现不同度数的角,发展孩子们的求异思维。
  3、师生集体游戏。我喊口令“起立”,孩子们高兴地站直了身子;“向右转”,孩子们齐刷刷地转向右边。这时我提问:“能告诉我,你们向右转了多少度?”“转了九十度。”孩子们争着回答。“请继续向右转!”孩子们一个个又向右转了九十度。他们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心真实地体验九十度是直角的概念。下一个口令:“孩子们,抬起你的脸,眼睛向前看,想象这时你的目光是一条射线,我们再向右转九十度。”教室里几十道充满灵性的目光,再一次交织成几十个直角。当我提问:“你们能用手臂代表你们刚才向右转前后的两道目光吗?”孩子们尽量像交警那样将两手伸得笔直,他们是那样兴奋。同学们再一次向右转面对面时,我再提出:“刚才转的这一圈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这时可以想象出教室里那活跃的情境和争先恐后地发言的热闹场面。在活动中,让孩子去体验角的大小、角的移动、角的组合,效果很好。
  4、动手做角。用两张硬纸条做活动角,由同桌互发口令,不停地变化成“锐角、直角、钝角、周角”时,各种角的大小的直观形象在动手中牢牢地“长”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上完这部分教材,感受着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中所获得的成功和快乐,我也就享受到只有作为教师才能感受到的成就与幸福。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朗读实践,强调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可是纵观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大多数已拥有自主阅读和自主感受等能力的学生朗读水平并不高。也有专家就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力做过调查,结论是年级越高,学生越不爱朗读、不会朗读。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在朗读中存在金字塔现象,又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提高其朗读的水平呢?    一、初中朗读水平发展的现状  
期刊
众所周知,以下两个观点已经形成定论:1、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拓宽和发展与日俱增,数学的实用性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2、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满竞争的时代,数学素养已成为人类的基本素养。具体一点说,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数学,但是客观上又不可能全面学习,这就给数学教育提出了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教育部门及时地推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正是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现在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
期刊
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1、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的干扰,游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要有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边学习边实践,努力做到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新教材提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期刊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具有新颖独到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型、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在数学教学中如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的。“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无一不借助于语言,无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怎样高,都代替不了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手段。有人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称教师们为“舌耕族”,此话正道出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应有更高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
期刊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
期刊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作业”。现以导入、讲授(新课)、巩固三者为主要环节,这一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一、导入    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上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中学教师大都将教学设计的新颖性寄托在这个环节上,十分重视并认真进行准备。导入的方式一般有:1、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而用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