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的教学是新课程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在教学这段内容时分了两个层次:
一、从“细处“入手,让学生认识角,能量角、画角
学生已经有了角的感性认识,初步也了解了锐角和直角。但是要解决什么是角、怎样量角、怎样画规定度数的角的问题还要经历以下过程:
1、认识量角器。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我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出示一个大的量角器,问:看看量角器上有什么?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后,提出第二个要求:看看你手中的量角器上有什么?同学们指着自己的量角器说给同桌听。接着提出:哪些是多媒体上的量角器和你自己的量角器上共同有的?在此基础上,指着大量角器再向学生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90°刻度线、18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让学生了解大量角器的相关知识。
2、认识不同度数的角。先认识1°角,向学生介绍1°角的规定,用多媒体出示1°角,让学生感性了解1°角的大小,从自己的量角器上找出1°角,看看谁找得多;再从0°刻度线开始,找出30°、45°、60°、90°的角,找出后再用三角板上的这些度数的角去比一比,看看是否一样大。学生动手比较时,老师巡视,检查哪些同学用了内刻度,哪些同学用了外刻度,让学生得出结论:无论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要角的度数相同,角的大小就一样。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不能不从0°刻度线开始,找出这些度数的角呢?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使用量角器。
3、量角。由于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从0°刻度线开始,所以量角时显得轻松而有趣,同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和结果。老师来回巡视,给予个别指导。然后抽学生上黑板测量老师画的角,让学生示范,展现他们对量角器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量角器来测量,能使他们懂得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画规定度数的角。有了前边的系列操作,画规定度数的角已经成了雕虫小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画出了不同方向的角。
二、对于各种角大小关系的认识,在教学中则突出了“活”
1、用各自的身体表现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孩子们纷纷摆出不同的姿势表现不同度数的角,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热情高涨。
2、分组活动。将孩子分成四人一小组,3个孩子猜其中一个孩子可能用什么样的肢体姿势来表现不同度数的角,发展孩子们的求异思维。
3、师生集体游戏。我喊口令“起立”,孩子们高兴地站直了身子;“向右转”,孩子们齐刷刷地转向右边。这时我提问:“能告诉我,你们向右转了多少度?”“转了九十度。”孩子们争着回答。“请继续向右转!”孩子们一个个又向右转了九十度。他们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心真实地体验九十度是直角的概念。下一个口令:“孩子们,抬起你的脸,眼睛向前看,想象这时你的目光是一条射线,我们再向右转九十度。”教室里几十道充满灵性的目光,再一次交织成几十个直角。当我提问:“你们能用手臂代表你们刚才向右转前后的两道目光吗?”孩子们尽量像交警那样将两手伸得笔直,他们是那样兴奋。同学们再一次向右转面对面时,我再提出:“刚才转的这一圈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这时可以想象出教室里那活跃的情境和争先恐后地发言的热闹场面。在活动中,让孩子去体验角的大小、角的移动、角的组合,效果很好。
4、动手做角。用两张硬纸条做活动角,由同桌互发口令,不停地变化成“锐角、直角、钝角、周角”时,各种角的大小的直观形象在动手中牢牢地“长”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上完这部分教材,感受着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中所获得的成功和快乐,我也就享受到只有作为教师才能感受到的成就与幸福。
一、从“细处“入手,让学生认识角,能量角、画角
学生已经有了角的感性认识,初步也了解了锐角和直角。但是要解决什么是角、怎样量角、怎样画规定度数的角的问题还要经历以下过程:
1、认识量角器。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我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出示一个大的量角器,问:看看量角器上有什么?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后,提出第二个要求:看看你手中的量角器上有什么?同学们指着自己的量角器说给同桌听。接着提出:哪些是多媒体上的量角器和你自己的量角器上共同有的?在此基础上,指着大量角器再向学生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90°刻度线、18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让学生了解大量角器的相关知识。
2、认识不同度数的角。先认识1°角,向学生介绍1°角的规定,用多媒体出示1°角,让学生感性了解1°角的大小,从自己的量角器上找出1°角,看看谁找得多;再从0°刻度线开始,找出30°、45°、60°、90°的角,找出后再用三角板上的这些度数的角去比一比,看看是否一样大。学生动手比较时,老师巡视,检查哪些同学用了内刻度,哪些同学用了外刻度,让学生得出结论:无论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要角的度数相同,角的大小就一样。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不能不从0°刻度线开始,找出这些度数的角呢?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使用量角器。
3、量角。由于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从0°刻度线开始,所以量角时显得轻松而有趣,同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和结果。老师来回巡视,给予个别指导。然后抽学生上黑板测量老师画的角,让学生示范,展现他们对量角器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量角器来测量,能使他们懂得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画规定度数的角。有了前边的系列操作,画规定度数的角已经成了雕虫小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画出了不同方向的角。
二、对于各种角大小关系的认识,在教学中则突出了“活”
1、用各自的身体表现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孩子们纷纷摆出不同的姿势表现不同度数的角,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热情高涨。
2、分组活动。将孩子分成四人一小组,3个孩子猜其中一个孩子可能用什么样的肢体姿势来表现不同度数的角,发展孩子们的求异思维。
3、师生集体游戏。我喊口令“起立”,孩子们高兴地站直了身子;“向右转”,孩子们齐刷刷地转向右边。这时我提问:“能告诉我,你们向右转了多少度?”“转了九十度。”孩子们争着回答。“请继续向右转!”孩子们一个个又向右转了九十度。他们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心真实地体验九十度是直角的概念。下一个口令:“孩子们,抬起你的脸,眼睛向前看,想象这时你的目光是一条射线,我们再向右转九十度。”教室里几十道充满灵性的目光,再一次交织成几十个直角。当我提问:“你们能用手臂代表你们刚才向右转前后的两道目光吗?”孩子们尽量像交警那样将两手伸得笔直,他们是那样兴奋。同学们再一次向右转面对面时,我再提出:“刚才转的这一圈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这时可以想象出教室里那活跃的情境和争先恐后地发言的热闹场面。在活动中,让孩子去体验角的大小、角的移动、角的组合,效果很好。
4、动手做角。用两张硬纸条做活动角,由同桌互发口令,不停地变化成“锐角、直角、钝角、周角”时,各种角的大小的直观形象在动手中牢牢地“长”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上完这部分教材,感受着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中所获得的成功和快乐,我也就享受到只有作为教师才能感受到的成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