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功能拓展的高级阶段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生物世界纷繁复杂,物种与物种之间既存在互利、互生、共荣的一面,也存在竞争、排斥、克生的一面,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高级智慧物种,主宰和影响着地球生物圈的和谐与平衡。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对生物进行开发和利用。利用和开发生物资源的过程,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农耕行为。农耕是为获得生活所需的食物及其他生活必须品,同时,作为高级智慧动物,人类还注重保护生态和其他物种资源,懂得环境绿化、美化,并不断改善和提升物质生活条件与生活品位。农耕行为已经不再停留在单纯为获得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生产功能,现已经向生态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的多功能领域发展,使农耕与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的关系更加紧密。人类生活品位的高级需求是健康、快乐、长寿,即“养生”。我们能否把农耕与养生结合起来考虑呢?笔者认为,农耕使人类从莽荒时代步入文明时代,实现了“居有定所、食有所需、安吉乐业”的生活,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农耕事业的进步也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养生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步提升,实现健康、快乐、长寿的一种生活目标。要实现这样一种生活境界单纯通过某一种途经是难以实现的,而只有拓展和延伸农耕事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养生生活。
  
  什么是养生?
  
  古人云:“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养生不是单纯的健身锻炼,也不是单吃营养补品,养生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服气辟谷等多种方法,达到保养、调养、颐养生命,提升生活和生命质量,实现健康、快乐、长寿的人生就叫“养生”。
  
  什么是农耕养生?
  
  农耕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农”即农业、农民、农村等,“耕”是一种作业或劳动过程。狭义的农耕可以理解为农田耕作,即简单的耕种作业。广义的农耕则是从事一切农牧业生产、收获、运输、加工等农事活动的总称。从事农耕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耕是农民的一种职业,从事“职业农耕”是农民为生存而进行的耕种劳作,他难以提升生活和生命质量,也就谈不上养生。而我们现在所提出的农耕养生则是在倡导人们通过多样化的农耕作业和各种民间娱乐活动来实现强身健体和愉悦心情,通过融入生态优美的生产种植环境以调节和舒缓身心,通过科学的食物营养搭配来调适身体的阴平阳秘。为健康、为快乐、为食物安全、为生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去从事农耕活动,以此达到提升生活与生命质量,实现健康长寿的过程,我们把他叫做“农耕养生”。
  
  农耕养生和园艺疗法(园艺疗养)
  
  有何异同?
  韩国、日本等国较早就推出了园艺疗法与园艺疗养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园艺植物的色彩搭配、园艺造景等对人精神的调节功能以及园艺作物对视觉、味觉、嗅觉的感应调适功效,引入到为病人的康复治疗中来,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园艺疗法推崇的是园艺环境与园艺操作过程的疗养与治疗疾病的功能,但他没有把从事和拥有园艺活动作为人生一项高尚的生活境界、情操来推崇,也没有把园艺活动与获得安全、营养、保健食品而加以重视。
  因此,园艺疗养或园艺治疗不能代表养生,他只是一种因人体已经不适或患病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园艺手段来进行辅助治疗,实现康复的疗养过程。农耕养生则是一种系统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通过参与和体验生物种植、养殖的过程,让人不得病或少得病(包含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拥有乐观、健康、完整的生活,同时获得生物的回报(色彩景观、果实、芳香气味),体会收获的“成就”,从而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获得健康长寿的养生目标。农耕养生涵盖了运动(农耕劳动)健身、园艺疗养、食品保健、生态调适(天人合一)等多种养生方法,我们只有拓展并运用这种些多功能全方位的“养生方”,才能真正实现高品位的养生生活。
  
  农耕活动具有哪些养生功能?
  
  1 调节情绪、缓和气氛。在草地、田野和树木相间的环境中漫步,能让人心态安静,情绪缓和;通过植物和花卉、蔬菜的颜色搭配可以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如红色植物能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色植物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色、白色的植物能使人产生宁静感等等。
  2 艺术农耕、陶冶情操。大自然以及美丽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艺术家们描绘、赞美的对象,也是园艺大师构思制作盆栽花木、花坛及园林园景等的艺术源泉。在大自然环抱或园林艺术景观中,能给人以置身世外桃源的田园意境,使人舒缓压力,丰富情感,激发艺术创作热情,并陶冶人的情操。
  3 强身健体、培养毅力。在优美的田野中进行耕翻土地、种植花木、培肥土壤、浇水施肥、采收加工等农耕劳作活动,不仅可以消耗体力、锻炼身体,而且这种农耕劳作所需的持续性(植物生命需要定期养护)有利于培养人的毅力,消融内心急功近利的欲望,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品格。
  4 有舍有得、收获满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你去付出,就会有收获。你给予的越多,收获也越多,你用心去创作,就能获得满意的作品,富有成就感。
  5 感悟生命、平和心态。从事农耕种植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从种子萌芽、成长、开花、结果到形成种子的全过程,领略生命的神奇和力量,同时能感悟生命的枯荣和生命的延续是等自然现象,使您的心态趋于平和而恬淡。
  6 食物安全、身体康健。中国有句古训叫“病从口入”,说的是人体的一些疾病是吃出来的。土壤的不科学种植导致土壤污染、灌溉水污染,很难生产出安全营养的食物。如果你自己亲自去耕种蔬菜、水果和粮食,你会精心、科学地对待每一寸土地,在种植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会努力去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保护土壤环境与植物的健康不受污染,能够获得自己放心的优质蔬果农产品,这是“食养”的基础,也是健康的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专用嵌入式ARM为核心的高集成处理器在手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介绍利用此技术开发PDA智能手机的过程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PDA智能手机 多工通信服务器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002-02
摘 要 阐述了在VC6.O的开发环境下,制作彩色的弹出式菜单及桌面右下角托盘图标的方法。  关键词 VC6.0 弹出式菜单(Pop_Menu) 构造函数 视图 托盘  中图分类号 TP312VC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1002—2422(2006)03—0056—02
1 屏幕保护程序简介    屏幕保护程序就是显示不断变化或移动的图形,并且当有鼠标移动或按键时能够终止的程序。屏幕保护程序主要用来保护显示器的屏幕,以免被长时间的静止图像灼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鸡尾酒是利用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制成的。一层液体会漂浮在另一层上方,因为它的密度比较低。通过在这项实验中自制的美味饮料,你就可以发现水在洋流中的移动,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洋水体的密度不同。  所需材料  椰奶:  绿色食用色素:  菠萝汁或苹果汁;  一个苹果;  一把削苹果的小刀;  一把勺子;  一个玻璃杯。    活动步骤    1 将玻璃杯中倒入3/4满的菠萝汁或苹果汁。  2 向椰奶中加入几滴
【摘要】调查辽宁西北地区以西葫芦为主的茬口安排,与番茄、黄瓜、菜豆、绿叶作物等,轮作、间作、套作技术技巧,在严冬季节合理规避不利条件,充分利用作物耐低温性能,采取一年双茬技术,提高作物总产量,达到均衡供给提高经济效益,并就衔接栽培,创新改进技术简单介绍推广。  辽西北建平县是本省设施农业早期发源地之一,早在本世纪之初,当地跨近2 个纬度引种以色列FA-189番茄越冬栽培,并获成功;目前,为丰富轮作
摘要:对移动Agent代表性系统作了研究。分析了移动Agent技术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区别。  关键词:移动Agent 移动Agent技术 分布式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1—0007—02
随着考生的增加、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考试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应的教师和管理员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基于PHP的在线考试系统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式。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网络环境,使用PHP/MYSQL语言编译的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该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纸化在线考试,解决了远程教育的考试问题,满足了任何授权的考生随时随地考试并迅速获得成绩,也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大大减少
《数字电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数字电路实验在数字电路教学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随着EDA技术的发展社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因此对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为全文
【摘要】近几年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在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中得到普及运用。在科学技术的有效辅助下,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取得较大进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可以适时借助微课技术,有助于取得较好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的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并被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
摘要: 在对计算机考试成绩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在各个模块掌握的均衡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