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在青岛国信体育馆举行,中国队共夺得了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四枚铜牌,其中青岛选手康杰在女子78公斤以上级比赛中夺得一枚铜牌。中国女子柔道队国家队领队徐殿平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他介绍说通过这次比赛的锻炼,中国队成功发掘出伦敦奥运会上新的夺牌亮点,并已结束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出现的人才断档现象。
中国女子柔道弱项获突破
与中国女子柔道以往在大级别项目上拥有的巨大优势不同,轻量级项目尤其是57公斤级属于典型弱势项目。然而在本次大赛女子57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年轻选手陆佟娟和刘洋尽管未能闯入最后的决赛,但两枚铜牌的成绩还是使57公斤级这个以往的弱势项目获得了重大突破。
徐殿平说:“原本这个项目是我们的弱项,女子6个奥运资格就差57公斤级。而这次夺得铜牌说明我们与奥运会的距离拉近了,意外增加了新的夺金点。”与此同时,这次成绩上的突破也标志着中国女子柔道轻量级项目在冼东妹退役后出现的人才断档基本宣告结束。在谈到中国女子柔道队目前的奥运备战时,徐殿平介绍说队员们状态良好,正全力备战。
品牌赛事“擦亮”青岛柔道城市名片
从1984年组队起,青岛柔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从业余队中脱胎换骨,逐步成长为一支在全国都叫得响的著名女子柔道队,为我国的柔道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完成了“从沙滩走向世界”的跨越。青岛沙滩柔道队一直秉承“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奉献事业”的精神,始终坚持“育人、育德、育技”的宗旨,并且逐渐完善“打造体育品牌,创建柔道名城”的理念,使柔道运动发展成为青岛的特色项目,青岛柔道已日趋成为青岛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扩大青岛柔道的国际影响力,青岛市柔道协会自2001年起承办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第一届仅有七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选手参加。以后每年一届,与日本、韩国形成亚洲柔道系列赛,2006年升格为国际柔道A级赛,使青岛成为继日本福冈、韩国济州之后,第三个获得举办公开赛(A级赛)资格赛的亚洲城市;2009年升级为世界柔道大奖赛并由山东省体育局承办,2010年第十届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由国际柔道联合会主办,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积分赛并由青岛市体育局正式接手承办,使赛事成为政府主导支持的大赛。
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青岛站)使61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柔道运动员云集青岛,其中包括有17名奥运会冠军、世界柔道锦标赛金牌获得者。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卫视转播。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不断升级,已成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我市传统品牌体育赛事。
徐殿平:青岛柔道事业的推动者
徐殿平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自幼随父学习武术,在三十九中读初中时接触摔跤运动,曾获青岛市摔跤冠军。1982年先后自费到天津体院、北京体院随王德英、许哲夫学习柔道。回青后,徐殿平自任教练,到第一海水浴场带领三十余人在沙滩上练习柔道,因为当时青岛没柔道馆没房间,大家只能到沙滩上训练,柔道服也没有,自己制作了几套柔道服……
1984年3月30日是徐殿平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在青岛第二海水浴场练习时,遇上了正在青岛考察工作的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昌安(后任山东省省长),在得知这群青岛小伙子们的远大追求和训练窘境后,李昌安对他们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奉献事业的精神予以了肯定,并将这支省内第一支业余柔道队命名为“青岛沙滩柔道队”,由此,青岛的柔道运动迎来了春天。
青岛柔道从沙滩起家,逐渐走向世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其弟子李淑芳为青岛赢得首枚奥运银牌后,徐殿平的名字与青岛女子柔道队一同被叫响;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其弟子刘霞再夺78公斤级柔道银牌。徐殿平连续18年担任国家队教练和其他领导职务,为中国女子柔道连续四届夺得奥运会金牌、为中国七个奥运金牌优秀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每年一届的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作为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和执行秘书长,徐殿平对青岛柔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继续付出心血。
“我们正在策划筹备首届世界沙滩柔道大会,希望2012年10月能在青岛举办,目前已经邀请了多个国家。”谈到今后的发展,徐殿平踌躇满志:“伦敦奥运后,柔道界还将通过‘柔道进校园’等活动来促进沙滩柔道成为一项体育项目。”他表示,希望创建沙滩柔道,争创世界沙滩柔道运动的先河;同时将沙滩柔道推广出去,像沙滩排球、沙滩足球那样普及到全世界。“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长期努力。”
中国女子柔道弱项获突破
与中国女子柔道以往在大级别项目上拥有的巨大优势不同,轻量级项目尤其是57公斤级属于典型弱势项目。然而在本次大赛女子57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年轻选手陆佟娟和刘洋尽管未能闯入最后的决赛,但两枚铜牌的成绩还是使57公斤级这个以往的弱势项目获得了重大突破。
徐殿平说:“原本这个项目是我们的弱项,女子6个奥运资格就差57公斤级。而这次夺得铜牌说明我们与奥运会的距离拉近了,意外增加了新的夺金点。”与此同时,这次成绩上的突破也标志着中国女子柔道轻量级项目在冼东妹退役后出现的人才断档基本宣告结束。在谈到中国女子柔道队目前的奥运备战时,徐殿平介绍说队员们状态良好,正全力备战。
品牌赛事“擦亮”青岛柔道城市名片
从1984年组队起,青岛柔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从业余队中脱胎换骨,逐步成长为一支在全国都叫得响的著名女子柔道队,为我国的柔道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完成了“从沙滩走向世界”的跨越。青岛沙滩柔道队一直秉承“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奉献事业”的精神,始终坚持“育人、育德、育技”的宗旨,并且逐渐完善“打造体育品牌,创建柔道名城”的理念,使柔道运动发展成为青岛的特色项目,青岛柔道已日趋成为青岛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扩大青岛柔道的国际影响力,青岛市柔道协会自2001年起承办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第一届仅有七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选手参加。以后每年一届,与日本、韩国形成亚洲柔道系列赛,2006年升格为国际柔道A级赛,使青岛成为继日本福冈、韩国济州之后,第三个获得举办公开赛(A级赛)资格赛的亚洲城市;2009年升级为世界柔道大奖赛并由山东省体育局承办,2010年第十届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由国际柔道联合会主办,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积分赛并由青岛市体育局正式接手承办,使赛事成为政府主导支持的大赛。
2011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青岛站)使61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柔道运动员云集青岛,其中包括有17名奥运会冠军、世界柔道锦标赛金牌获得者。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卫视转播。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不断升级,已成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我市传统品牌体育赛事。
徐殿平:青岛柔道事业的推动者
徐殿平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自幼随父学习武术,在三十九中读初中时接触摔跤运动,曾获青岛市摔跤冠军。1982年先后自费到天津体院、北京体院随王德英、许哲夫学习柔道。回青后,徐殿平自任教练,到第一海水浴场带领三十余人在沙滩上练习柔道,因为当时青岛没柔道馆没房间,大家只能到沙滩上训练,柔道服也没有,自己制作了几套柔道服……
1984年3月30日是徐殿平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在青岛第二海水浴场练习时,遇上了正在青岛考察工作的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昌安(后任山东省省长),在得知这群青岛小伙子们的远大追求和训练窘境后,李昌安对他们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奉献事业的精神予以了肯定,并将这支省内第一支业余柔道队命名为“青岛沙滩柔道队”,由此,青岛的柔道运动迎来了春天。
青岛柔道从沙滩起家,逐渐走向世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其弟子李淑芳为青岛赢得首枚奥运银牌后,徐殿平的名字与青岛女子柔道队一同被叫响;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其弟子刘霞再夺78公斤级柔道银牌。徐殿平连续18年担任国家队教练和其他领导职务,为中国女子柔道连续四届夺得奥运会金牌、为中国七个奥运金牌优秀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每年一届的中国青岛国际柔道公开赛,作为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和执行秘书长,徐殿平对青岛柔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继续付出心血。
“我们正在策划筹备首届世界沙滩柔道大会,希望2012年10月能在青岛举办,目前已经邀请了多个国家。”谈到今后的发展,徐殿平踌躇满志:“伦敦奥运后,柔道界还将通过‘柔道进校园’等活动来促进沙滩柔道成为一项体育项目。”他表示,希望创建沙滩柔道,争创世界沙滩柔道运动的先河;同时将沙滩柔道推广出去,像沙滩排球、沙滩足球那样普及到全世界。“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