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完善的企业制度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业务的流程。所以说为了创造更大的利益和提高工作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建设一个以法制化管理为核心的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适用性的企业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制度要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进行更新调整。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是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能够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缺乏了制度的企业就是没有核心的企业,所以为了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经济收益增加,本文将针对如何建设一套完善的规范化企业制度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制度的漏洞;制度的编制;制度的执行力
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的人员较多,业务多而琐碎,管理时难免出现纰漏,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也无法一人身顾全局,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工作中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来进行分层分配任务,企业要在每一个环节选择分配一个管理人员来对该环节进行熟悉,统筹,管理。可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职责分配模糊,职责分配不到人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于是企业意识到必须有一套统一标准且随时代不断优化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在企业的作用就和我国的法律制度一样,它规定了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任务分配,制度的建设过程就责任的分配、再分配的过程,直到职责分配到人,所以以下我将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制度实施的困难性,研究出适合企业制度的编制到制度的实行的方案。
1 我国企业企业制度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1 企业制度建立过程的随意性
(1)在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不参与不重视导致建立制度的负责人在一些问题的决断上犹豫不决最终无法敲定。在新制度推行时,由于制度不受领导人的强调导致了员工对新规定的忽视和不遵守现象。
(2)在制度编写的过程中只有流程部门的参与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一是容易导致后期企业各部门在实行制度时容易出现制度要求和实际操作不匹配的情况,制度的执行力将大大降低。二是由于企业部门人员未参与到制度编制过程以为不受领导的重视,导致在后期实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1.2 执行力在企业制度建设中的缺失
制度在企业中是需要有人来执行的,而不是将制度挂在嘴上的空话,更不能将制度束之高阁。我们应该制定一套固定的制度而不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来制定。制度编制后需要每一个人都严格遵守,要扮演好制度赋予的角色,按制度要求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1.3 企业制度没有进行即时的优化
企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来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的。部分企业制度自从企业建立以来就未进行更改,制度的优化对企业的益处:一是可以促进业务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二是随着时代变化企业的制度会出现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会有专业的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漏洞来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制定子制度来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只有对制度不断进行优化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
之前我国企业制度的监督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而现在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来进行监督。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原来上班需要签字答到,负责签字表的人员很难做到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员工,而现在信息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指纹打卡,甚至是刷脸打卡等等方法来规范每一个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促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遵守企业制度。
2 制度的编制
2.1 制度编制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企业编制的制度必须围绕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来编制,要维护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如员工的产假薪资就应按照法律规定来发放。
(2)平等性。制度应该由公司的全体员工来共同遵守,不能存在职位上的特殊性,要一视同仁。否则很容易激发员工的内部矛盾。
(3)可操作性。制度编制应该从企业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规律出发,要在公司的文化背景,人员素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来进行优化,否则编制出来制度管理风险大,可操作性低。
(4)系统性。指编制时要做到考虑全局,避免人员在工作时出现的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现象。要在兼顾各方面利益时做到顾全大局。
(5)时效性。编制好的制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以及公司的发展状况来制定,要对不合理的内容及时进行优化。
(6)针对性。公司统一制定的制度是针对公司的大多数人的,对于企业中工种特殊或工作繁琐的人员可以通过制定子制度来进行管理,子制度是对工作的二次细化分责,对该部门人员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子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升。
2.2 制度编制的思路
(1)在制定制度时可以采用“全员参与”的方式,充分吸收和接纳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在经过讨论和论证后,可以形成一套全员接受并实行的制度。
(2)通过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再结合本企业的特色创造出适合企业的企业制度。
(3)制度除了编制每个人的责任外还要设定出一套评价和考核规范。企业可以设立一个监督小组,每个月对企业各个人员通过考勤、工作质量等因素来进行打分评价,若分数低于规定值会受到制度的惩罚,若分数高于规定值将会给予一定的奖励。监督小组由最高领导人直接负责,要做到对公司各个层级的员工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
2.3 制度的执行
(1)倡导对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学习和宣传应该不论年龄资历,文化水平,层次水平来做。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大家思想意识转变,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领导的榜样作用。企业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员工看在眼里,只有领导带头起到遵守制度的示范作用才可以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日常检查、监督和溝通的加强。企业可以通过抽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等方式来监督企业每个人员。员工可以进行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等方式来进行监督。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员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增进领导与员工的交流。
(4)考核和教育激励相结合。对部分受到处理的企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鼓励其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3 总结语
以上我通过研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制度编制过程中的原则,思路,执行力度等问题。一个正在发展的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来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许统邦,孙衍林.业务流程再造与现代企业制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
[2]胡建江,许超.基于流程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
[3]伍伟.浅谈企业内制度与流程设计与执行[J].经营者,2015.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关键词:企业制度的漏洞;制度的编制;制度的执行力
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的人员较多,业务多而琐碎,管理时难免出现纰漏,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也无法一人身顾全局,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工作中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来进行分层分配任务,企业要在每一个环节选择分配一个管理人员来对该环节进行熟悉,统筹,管理。可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职责分配模糊,职责分配不到人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于是企业意识到必须有一套统一标准且随时代不断优化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在企业的作用就和我国的法律制度一样,它规定了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任务分配,制度的建设过程就责任的分配、再分配的过程,直到职责分配到人,所以以下我将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制度实施的困难性,研究出适合企业制度的编制到制度的实行的方案。
1 我国企业企业制度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1 企业制度建立过程的随意性
(1)在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不参与不重视导致建立制度的负责人在一些问题的决断上犹豫不决最终无法敲定。在新制度推行时,由于制度不受领导人的强调导致了员工对新规定的忽视和不遵守现象。
(2)在制度编写的过程中只有流程部门的参与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一是容易导致后期企业各部门在实行制度时容易出现制度要求和实际操作不匹配的情况,制度的执行力将大大降低。二是由于企业部门人员未参与到制度编制过程以为不受领导的重视,导致在后期实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1.2 执行力在企业制度建设中的缺失
制度在企业中是需要有人来执行的,而不是将制度挂在嘴上的空话,更不能将制度束之高阁。我们应该制定一套固定的制度而不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来制定。制度编制后需要每一个人都严格遵守,要扮演好制度赋予的角色,按制度要求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1.3 企业制度没有进行即时的优化
企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来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的。部分企业制度自从企业建立以来就未进行更改,制度的优化对企业的益处:一是可以促进业务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二是随着时代变化企业的制度会出现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会有专业的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漏洞来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制定子制度来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只有对制度不断进行优化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
之前我国企业制度的监督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而现在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来进行监督。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原来上班需要签字答到,负责签字表的人员很难做到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员工,而现在信息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指纹打卡,甚至是刷脸打卡等等方法来规范每一个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促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遵守企业制度。
2 制度的编制
2.1 制度编制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企业编制的制度必须围绕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来编制,要维护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如员工的产假薪资就应按照法律规定来发放。
(2)平等性。制度应该由公司的全体员工来共同遵守,不能存在职位上的特殊性,要一视同仁。否则很容易激发员工的内部矛盾。
(3)可操作性。制度编制应该从企业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规律出发,要在公司的文化背景,人员素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来进行优化,否则编制出来制度管理风险大,可操作性低。
(4)系统性。指编制时要做到考虑全局,避免人员在工作时出现的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现象。要在兼顾各方面利益时做到顾全大局。
(5)时效性。编制好的制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以及公司的发展状况来制定,要对不合理的内容及时进行优化。
(6)针对性。公司统一制定的制度是针对公司的大多数人的,对于企业中工种特殊或工作繁琐的人员可以通过制定子制度来进行管理,子制度是对工作的二次细化分责,对该部门人员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子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升。
2.2 制度编制的思路
(1)在制定制度时可以采用“全员参与”的方式,充分吸收和接纳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在经过讨论和论证后,可以形成一套全员接受并实行的制度。
(2)通过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再结合本企业的特色创造出适合企业的企业制度。
(3)制度除了编制每个人的责任外还要设定出一套评价和考核规范。企业可以设立一个监督小组,每个月对企业各个人员通过考勤、工作质量等因素来进行打分评价,若分数低于规定值会受到制度的惩罚,若分数高于规定值将会给予一定的奖励。监督小组由最高领导人直接负责,要做到对公司各个层级的员工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
2.3 制度的执行
(1)倡导对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学习和宣传应该不论年龄资历,文化水平,层次水平来做。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大家思想意识转变,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领导的榜样作用。企业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员工看在眼里,只有领导带头起到遵守制度的示范作用才可以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日常检查、监督和溝通的加强。企业可以通过抽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等方式来监督企业每个人员。员工可以进行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等方式来进行监督。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员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增进领导与员工的交流。
(4)考核和教育激励相结合。对部分受到处理的企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鼓励其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3 总结语
以上我通过研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制度编制过程中的原则,思路,执行力度等问题。一个正在发展的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来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许统邦,孙衍林.业务流程再造与现代企业制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
[2]胡建江,许超.基于流程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
[3]伍伟.浅谈企业内制度与流程设计与执行[J].经营者,2015.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