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学思想前后发生了明显转变:前期,以语言图式论为代表,其极具人工语言学派的观点注重对语言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后期,以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为代表,回归日常语言学派,主张从语言的实际用法出发,在使用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动态研究。其前后巨大的转变,存在着一条隐秘的逻辑线索,以语用学角度辩证统一了分散于传播学不同视角的观点。其中,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观对于主体性、互动性和社会控制因素的兼容性更是可以成为勾连传统传播学不同立场和视角下的观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学思想前后发生了明显转变:前期,以语言图式论为代表,其极具人工语言学派的观点注重对语言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后期,以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为代表,回归日常语言学派,主张从语言的实际用法出发,在使用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动态研究。其前后巨大的转变,存在着一条隐秘的逻辑线索,以语用学角度辩证统一了分散于传播学不同视角的观点。其中,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观对于主体性、互动性和社会控制因素的兼容性更是可以成为勾连传统传播学不同立场和视角下的观点。
其他文献
为探寻CBA常规赛各队得分的影响因素及与得分之间的关系,提高运动员的得分能力,进而促进篮球训练的有效开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8—2019赛季CBA各球队的64场常规赛进行回归分析,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三分球命中率、篮板球、投篮命中率,得出得分能力线性回归方程“Y=-31.39+1.585X4+123.059X2+53.948X1”,并提出在训练过程注意三分球、篮板球拼抢和落点判断,以及提高投篮命中率良好稳定性等训练意见。
体育强国建设是新常态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该文主要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中国女排体育精神作为中国体育精神的重要象征,以及其对我国的巨大影响力,分析新经济时代下中国女排体育精神在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与体育文化强国发展过程实践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中国女排精神不仅是展现在女子排球体育运动上,还在其他职业体育运动领域,甚至非职业体育有运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女排精神其实是一种团队凝聚、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精神的一种高度综合体现,新经济时代下,要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强国,实现全民参与健身的目标,离不开这种强大
随着快节奏时代的到来,群众生活被工作和日常琐事包围甚至占满,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九年义务教育加之高中高强度的学习,对学生自控能力要求极高,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众多学生开始出现“报复式心理”。例如,经调查研究发现,众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后,出现暴饮暴食、报复性熬夜、沉迷电子产品等现象。这也是致使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猝死人数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甚至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该文旨在深入研究运动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为改善大学生体质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