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沿空留巷技术在24061综采面的应用情况。具体施工为在运输巷上帮沿采煤工作面正倾斜方向施工27个副巷与采煤工作面贯通,形成副巷煤柱。通过现场观测,表明巷道围岩稳定。同时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采煤顺利进行。因此,证实了该沿空留巷技术在坚硬顶板围岩和大倾角工作面布置条件下能够成功实现煤炭的顺利开采。此成果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开采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炭开采;沿空留巷;坚硬顶板;大倾角工作面;副巷煤柱
中图分类号:TD 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184-01
0 引言
沿空留巷是沿采空区边缘将本工作面回采巷道保留下来,实现Y型通风、下区段回采等功能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和控制技术[1]。沿空留巷技术能够减少工作面巷道掘进工程量,以及提高了煤炭采出率[2-3]。因而在我国一些煤矿中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煤矿行情持续走低,集团公司提出改革攻坚,降本增效。花山煤矿为缓解接续紧张,减少巷道掘进工作量,节约掘进费用,充分考虑相邻采面巷道的可利用性,决定在24061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
1 24061工作面概况
2406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工作面开采6#煤层,该煤层属复杂结构不稳定煤层;平均煤厚1.20m,夹矸厚度1.45m,煤岩层总厚度为2.65m。平均倾角31°,采面运输巷走向长度为226m,回风巷长度为250m。工作面伪顶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厚度0.98m;直接顶为浅黑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厚度0.76m,老顶为灰色厚层状粗粒砂岩,厚度2.7m。运输巷巷道断面形状为异形断面,下宽3.6m,中高2.6m。巷道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方式护帮、护顶,顶板采用?18㎜×1800mm螺纹锚杆,按排间距1200mm×1000mm配合钢筋托梁支护顶板,并且顶板每2m布置1根4.3m的锚索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上帮采用Φ16㎜×1800mm普通锚杆,按排间距1200mm×1000mm配合钢筋托梁架和金属网支护。
2 沿空留巷副巷施工设计方案
(1)施工方式
施工副巷采用ZQS-40/2.1型气动手持式钻机钻眼打眼、爆破方式落煤,爆破后采用人工攉煤、搪瓷自滑溜皮运煤至桥式转载机。
(2)沿空留巷副巷施工
沿空留巷的施工示意图,如图1所示。施工在距离24061运输巷上帮(工作面下安全出口5米处)施工1号副巷,施工时沿煤层顶、底板朝工作面真倾斜方向施工1条宽度2.0m的矩形巷道,掘送5.0m后朝工作面方向偏转45°继续施工与工作面贯通,沿巷道方向铺设搪瓷自滑溜皮便于工作面运煤至桥式转载机,然后在副巷右帮方向按同等的45°角掘送4.0m。在距1号副巷中心7.0m,掘送2号副巷,掘送5.0m后朝1号副巷方向偏转45°继续施工与1号副巷贯通,然后在副巷右帮方向按同等的45°角掘送4.0m。以此循环,随工作面开采,在运输巷超前施工,相邻副巷中心间隔7.0m,须超前综采工作面掘送2 个副巷,超前副巷拉门后,必须连续施工直至贯通方可停止。
(3)沿空留巷副巷支护
副巷施工爆破后采用液压单体支柱戴木帽临时支护顶板。正规支护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φ20cm×2.0m的优质半圆木打设一梁二柱支副巷道顶板,排距1.8m,柱距1.0m。
(4)采后沿空留巷副巷封堵
沿空留巷副巷封堵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避免采空区垮落造成对副巷的冲击,必须对副巷进行有效的封堵,副巷封堵工序为:打设锚杆、编织钢丝绳、打设关门木支柱、堆砌沙袋和回收巷道支护。
随工作面逐渐推进,当1#液压支架切顶线距离副巷左帮1.0m距离时,工作面停止回采,对工作面下方副巷进行封堵。封堵时距离运输巷上帮不大于500mm在巷道顶、底板沿走向方向对应各打设三根锚杆支护,间距1.0m。并在锚杆托盘与顶、底板间绕过锚杆交叉编织钢丝绳,钢丝绳编织完毕贴钢丝绳上方采用3.0m长优质圆木沿走向打设关门支柱封口,钢丝绳与木支柱相贴处用8#铁丝将钢丝绳与木支柱捆绑在一起。关门支柱打设完毕用金属网与运输巷上帮的金属网相互搭接相连,绕过关门支柱相连封闭巷道倾向方向空间,在关门木支柱上方堆砌沙袋至巷道顶板进行封堵副巷,阻挡上部工作面顶板冒落窜入运输巷。
3 效果分析
24061沿空留巷(运输巷)从开始施工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沿空留巷保存完好,从未垮落,作为下阶段24063工作面的回风巷,从开采至结束,从未发生巷道鼓帮,垮落现象,围岩稳定性得到控制;缓解了我矿紧张的生产接续;减少了巷道掘送费用;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益, 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4 结语
工作面顶板坚硬和大倾角的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布置采用施工副巷方式,达到了预期效果。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花山煤矿24061综采面沿空留巷的开采实践表明,采用该种沿空留巷施工副巷技术方式解决了坚硬顶板且大倾角沿空留巷的问题,对具有类似条件的煤矿工作面布置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永圻.煤炭開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 康红普,牛多龙,张镇,等.深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10):1977-1987.
[3] 张农,韩昌良,阚甲广,等.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4,39(8):1635-1641.
作者简介:罗桂林(1988-),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关键词]煤炭开采;沿空留巷;坚硬顶板;大倾角工作面;副巷煤柱
中图分类号:TD 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184-01
0 引言
沿空留巷是沿采空区边缘将本工作面回采巷道保留下来,实现Y型通风、下区段回采等功能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和控制技术[1]。沿空留巷技术能够减少工作面巷道掘进工程量,以及提高了煤炭采出率[2-3]。因而在我国一些煤矿中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煤矿行情持续走低,集团公司提出改革攻坚,降本增效。花山煤矿为缓解接续紧张,减少巷道掘进工作量,节约掘进费用,充分考虑相邻采面巷道的可利用性,决定在24061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
1 24061工作面概况
2406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工作面开采6#煤层,该煤层属复杂结构不稳定煤层;平均煤厚1.20m,夹矸厚度1.45m,煤岩层总厚度为2.65m。平均倾角31°,采面运输巷走向长度为226m,回风巷长度为250m。工作面伪顶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厚度0.98m;直接顶为浅黑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厚度0.76m,老顶为灰色厚层状粗粒砂岩,厚度2.7m。运输巷巷道断面形状为异形断面,下宽3.6m,中高2.6m。巷道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方式护帮、护顶,顶板采用?18㎜×1800mm螺纹锚杆,按排间距1200mm×1000mm配合钢筋托梁支护顶板,并且顶板每2m布置1根4.3m的锚索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上帮采用Φ16㎜×1800mm普通锚杆,按排间距1200mm×1000mm配合钢筋托梁架和金属网支护。
2 沿空留巷副巷施工设计方案
(1)施工方式
施工副巷采用ZQS-40/2.1型气动手持式钻机钻眼打眼、爆破方式落煤,爆破后采用人工攉煤、搪瓷自滑溜皮运煤至桥式转载机。
(2)沿空留巷副巷施工
沿空留巷的施工示意图,如图1所示。施工在距离24061运输巷上帮(工作面下安全出口5米处)施工1号副巷,施工时沿煤层顶、底板朝工作面真倾斜方向施工1条宽度2.0m的矩形巷道,掘送5.0m后朝工作面方向偏转45°继续施工与工作面贯通,沿巷道方向铺设搪瓷自滑溜皮便于工作面运煤至桥式转载机,然后在副巷右帮方向按同等的45°角掘送4.0m。在距1号副巷中心7.0m,掘送2号副巷,掘送5.0m后朝1号副巷方向偏转45°继续施工与1号副巷贯通,然后在副巷右帮方向按同等的45°角掘送4.0m。以此循环,随工作面开采,在运输巷超前施工,相邻副巷中心间隔7.0m,须超前综采工作面掘送2 个副巷,超前副巷拉门后,必须连续施工直至贯通方可停止。
(3)沿空留巷副巷支护
副巷施工爆破后采用液压单体支柱戴木帽临时支护顶板。正规支护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φ20cm×2.0m的优质半圆木打设一梁二柱支副巷道顶板,排距1.8m,柱距1.0m。
(4)采后沿空留巷副巷封堵
沿空留巷副巷封堵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避免采空区垮落造成对副巷的冲击,必须对副巷进行有效的封堵,副巷封堵工序为:打设锚杆、编织钢丝绳、打设关门木支柱、堆砌沙袋和回收巷道支护。
随工作面逐渐推进,当1#液压支架切顶线距离副巷左帮1.0m距离时,工作面停止回采,对工作面下方副巷进行封堵。封堵时距离运输巷上帮不大于500mm在巷道顶、底板沿走向方向对应各打设三根锚杆支护,间距1.0m。并在锚杆托盘与顶、底板间绕过锚杆交叉编织钢丝绳,钢丝绳编织完毕贴钢丝绳上方采用3.0m长优质圆木沿走向打设关门支柱封口,钢丝绳与木支柱相贴处用8#铁丝将钢丝绳与木支柱捆绑在一起。关门支柱打设完毕用金属网与运输巷上帮的金属网相互搭接相连,绕过关门支柱相连封闭巷道倾向方向空间,在关门木支柱上方堆砌沙袋至巷道顶板进行封堵副巷,阻挡上部工作面顶板冒落窜入运输巷。
3 效果分析
24061沿空留巷(运输巷)从开始施工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沿空留巷保存完好,从未垮落,作为下阶段24063工作面的回风巷,从开采至结束,从未发生巷道鼓帮,垮落现象,围岩稳定性得到控制;缓解了我矿紧张的生产接续;减少了巷道掘送费用;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益, 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4 结语
工作面顶板坚硬和大倾角的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布置采用施工副巷方式,达到了预期效果。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花山煤矿24061综采面沿空留巷的开采实践表明,采用该种沿空留巷施工副巷技术方式解决了坚硬顶板且大倾角沿空留巷的问题,对具有类似条件的煤矿工作面布置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永圻.煤炭開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 康红普,牛多龙,张镇,等.深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10):1977-1987.
[3] 张农,韩昌良,阚甲广,等.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4,39(8):1635-1641.
作者简介:罗桂林(1988-),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