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两相分离的乳状液稳定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通过液膜强度和油水界面张力探讨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乳状液稳定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价乳状液的稳定性,并得到乳状液的稳定动力学特性;碱浓度小于900 mg/L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碱浓度大于900 mg/L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使得形成的模拟原油乳状液更加稳定;模拟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碱、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增加油水界面膜强度,聚合物通过提高
其他文献
制备了β-环糊精-6-单取代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手性单体(β-CD siloxane),以该手性单体和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E)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采用水热合
通过向杂化体系中引入特殊的有机配体2-(2-氨基乙基)吡啶,利用溶液冷却技术,合成了一种二维层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的化合物(C7H12N2)PbBr4的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在酸性条件下,将自制的葫芦[7]脲均匀地涂覆到102白色硅藻土担体上,制得葫芦[7]脲气相色谱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了葫芦[7]脲在载体表面的结构
<正> 2002年6月28日张劲夫同志发表的《我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一文,全面地回顾了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的历程,总结了主要经验,对我国印刷界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本人
以硝酸铅和硫代乙酰胺为前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扮演了前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角色,制备出硫化铅纳米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光致发光对所制备的纳米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