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
一所学校近2000名师生在大操场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演出时间临近,但扩音设备还未到位。在后勤主任的指挥下,几位后勤人员急急忙忙搬功放,接电源……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演出正式开始——此时已经比原定演出时间推迟了15分钟。刚到第二个节目,孩子们正在舞台上演出,“喇叭”突然变成了“哑巴”。经检查,原来“功放”接线发生短路,一时半会儿难以修复。于是,一场无声的“哑语演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台下的孩子们早已乱作一团……
后勤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案例中,正是由于后勤工作的不及时到位,造成了演出的失败。师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因为音响问题而推迟演出甚至完全失去表演效果,既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又没有达到欢庆的目的。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后”指“后方”“幕后”,决不是“滞后”,应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学校撤并,部分老师不得不重新分配。一部分教师家与学校之间路途遥远且校内无法安排住宿的现实,给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一现状,某学校后勤部门两天之内在学校附近为这些教师租下数间民房,购买了生活用品,给老师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所学校的后勤部门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工作雷厉风行——两天就为教师联系好了住房。更让人感动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关怀细致入微——提供了齐备的生活用品。为教师们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给予教师“家”的温馨,从而使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全心全意地做好开学工作。
“勤”
某县城中心中学,有30多个班级,多年以来,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各班公物损坏后,由班主任上报学校后勤部门,然后由后勤部门购买损坏物品并安排后勤人员进行维修。这样一来,学校后勤部门因购买物品而“勤”于奔波,学校后勤人员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勤”于修门、换锁、装玻璃……但学校后勤部门的“勤”换来的却是公物损坏有增无减。
初听这则案例,我不禁生疑:该校的后勤部门这种及时维修所付出的劳动值得吗?看似及时有效的维修既浪费了学校的财力,又牵扯了后勤人员的精力,还会使师生们降低“保护公物”的责任心。假如学校能够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和管理,严格制定和落实公物保管制度:和各班主任老师签订《公物保管责任书》,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公物保管”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就能使学校后勤部门从“被动”勤于修理中解脱出来,“主动”对公物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看似从“勤劳”变得“懒惰”了,却能提高师生保护公物的意识和自觉性,降低公物的人为损坏率,岂不是两全其美。
“勤”并不是盲目地跟着事务走,对于有些事情,不妨化“勤”为“懒”,变“疲于应付”为“加强管理”。
某农村中学因接受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的验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学校日常开支紧缩,但财务情况仍捉襟见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新上任的后勤主任立即放了“两把火”:一是每天回收废旧稿纸、书报,每周以每斤四角钱卖给废品收购站。学校用这些钱订购了30余种教育教学杂志,受到了一线老师的欢迎。二是针对用电浪费现象,提出了具体措施,即“禁止不眠灯,人走风扇停,勤关显示屏,杜绝饮水机一直‘亮晶晶’”,并派人检查落实。一个月下来,比上月少用电近300度,节约电费200多元。
面对当前不少学校紧张的财务状况和可怜的公用经费,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好家,理好财。”一“开源”——废品回收,集中卖出,并把这笔钱用在了刀刃上——订购报刊,满足老师们的学习需要,服务于教育教学。二“节流”——小处着手,节约用电。既响应国家的号召——打造“节约型”社会,又为学校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还培养了师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勤”就是要“勤俭节约”,做到“开源节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由此可见,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学问,只有扬长避短,从细节着手,才能将后勤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磨头小学)
一所学校近2000名师生在大操场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演出时间临近,但扩音设备还未到位。在后勤主任的指挥下,几位后勤人员急急忙忙搬功放,接电源……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演出正式开始——此时已经比原定演出时间推迟了15分钟。刚到第二个节目,孩子们正在舞台上演出,“喇叭”突然变成了“哑巴”。经检查,原来“功放”接线发生短路,一时半会儿难以修复。于是,一场无声的“哑语演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台下的孩子们早已乱作一团……
后勤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案例中,正是由于后勤工作的不及时到位,造成了演出的失败。师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因为音响问题而推迟演出甚至完全失去表演效果,既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又没有达到欢庆的目的。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后”指“后方”“幕后”,决不是“滞后”,应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学校撤并,部分老师不得不重新分配。一部分教师家与学校之间路途遥远且校内无法安排住宿的现实,给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一现状,某学校后勤部门两天之内在学校附近为这些教师租下数间民房,购买了生活用品,给老师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所学校的后勤部门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工作雷厉风行——两天就为教师联系好了住房。更让人感动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关怀细致入微——提供了齐备的生活用品。为教师们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给予教师“家”的温馨,从而使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全心全意地做好开学工作。
“勤”
某县城中心中学,有30多个班级,多年以来,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各班公物损坏后,由班主任上报学校后勤部门,然后由后勤部门购买损坏物品并安排后勤人员进行维修。这样一来,学校后勤部门因购买物品而“勤”于奔波,学校后勤人员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勤”于修门、换锁、装玻璃……但学校后勤部门的“勤”换来的却是公物损坏有增无减。
初听这则案例,我不禁生疑:该校的后勤部门这种及时维修所付出的劳动值得吗?看似及时有效的维修既浪费了学校的财力,又牵扯了后勤人员的精力,还会使师生们降低“保护公物”的责任心。假如学校能够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和管理,严格制定和落实公物保管制度:和各班主任老师签订《公物保管责任书》,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公物保管”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就能使学校后勤部门从“被动”勤于修理中解脱出来,“主动”对公物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看似从“勤劳”变得“懒惰”了,却能提高师生保护公物的意识和自觉性,降低公物的人为损坏率,岂不是两全其美。
“勤”并不是盲目地跟着事务走,对于有些事情,不妨化“勤”为“懒”,变“疲于应付”为“加强管理”。
某农村中学因接受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的验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学校日常开支紧缩,但财务情况仍捉襟见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新上任的后勤主任立即放了“两把火”:一是每天回收废旧稿纸、书报,每周以每斤四角钱卖给废品收购站。学校用这些钱订购了30余种教育教学杂志,受到了一线老师的欢迎。二是针对用电浪费现象,提出了具体措施,即“禁止不眠灯,人走风扇停,勤关显示屏,杜绝饮水机一直‘亮晶晶’”,并派人检查落实。一个月下来,比上月少用电近300度,节约电费200多元。
面对当前不少学校紧张的财务状况和可怜的公用经费,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好家,理好财。”一“开源”——废品回收,集中卖出,并把这笔钱用在了刀刃上——订购报刊,满足老师们的学习需要,服务于教育教学。二“节流”——小处着手,节约用电。既响应国家的号召——打造“节约型”社会,又为学校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还培养了师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勤”就是要“勤俭节约”,做到“开源节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由此可见,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学问,只有扬长避短,从细节着手,才能将后勤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磨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