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结合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必然结果,其实施过程依赖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师生的评价能力。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呈现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和导学作用。本文从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背景、思想界定、内涵分析及多维评价体系等诸角度对其构建思想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网络课堂 教学模式 构建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31-03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课堂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不断在提升,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便与此而生。
1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和教育/学习理念也争相迸发、层出不穷,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步入了大投入大发展的快車道。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此拉开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序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李嘉诚项目、二期义教项目、国家农远项目等接踵而止,各类项目的投入,不但培训了一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同时全面提升了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了第一资源。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课堂改革的需要,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构建了相应的资源库,开发了校园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和信息技术课的全面开设,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启发式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化的互动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从而为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界定
何谓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结合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以网络为支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展开(如图1)。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学校资源库和互连网检索相关的补充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学法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学法设计、多媒体课件、媒体积件和视频、学生作业等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学法设计,在教师的导学下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转变为由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及多边互动的网络化教学过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呈现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网络是平台,计算机是工具。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和导学作用,彰显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师生的评价能力,因此,网络化课堂教学便赋予了新的而富有生机的内涵。
3.1 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讲述者,而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加工者,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学者。
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中,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加工者。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超越了书本的限制,好多教学内容源于课本,来自网络。校园网站及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丰富充裕,但在教学实际中,直接通过网络获得的教学资源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对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再加工、再处理、重新组织、梳理成条,最终把资源转变成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传递给学生。在学法设计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媒体积件和视频,同时,对提供在线视频教学内容的网站做好链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通过教师提供的媒体积件和视频内容掌握相应的知识。
3.2 教学设计转变为学法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着教师怎样教,主体是教师;学法设计体现着学生怎样学,主体是学生。
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以学法设计的形式全面呈现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学法设计一步一步地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自主的学习又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导”及学生的相互探究下完成的。
学法设计实例化。教育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学法设计不是教学资源的堆积,关键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学法设计中渗透学习方法,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学法设计中,一般以实例化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方法。实例展示的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将微观的和宏观的事物运用媒体积件或视频将其具体化、可视化,展示了其内在的运动规律;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以动画设计的形式可视化;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将通常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视的实物(比如电场、电流、磁场等)经过图片设计把它们的分布规律描绘出来。学法设计实例化,在课堂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设计任务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世师表孔子在教育弟子时遵循边学习、边复习、边实践的理念,网络化课堂教学也如此。实例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任务化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的过程,起到了巩固熟练的作用,也是一个完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
学法设计层次化。在学法设计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步步为营,层层攻坚,让学生按照学法设计在教师的导学下进行自主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出色。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教学内容分层设计,主要体现在拓展资料和课堂练习上。
学法设计导学化。学法设计中体现着教师的“导”,即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导”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级数,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导学的过程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交流的过程。
3.3 网络化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在教师的讲述中被动地获取知识,而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师的导学下获取知识。学法设计呈现了学习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导学下,一步一步获取知识,轻松自然。
通过媒体积件或视频直接获取知识。学法设计中对好多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媒体积件或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媒体积件或视频而直接获取相关的知识,既有兴趣,又有成效。
互动是获取知识的又一途径。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一些疑问迎刃而解,省时省力。
3.4 教师是课堂互动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交流问题,形成多边互动。“动”是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灵魂,也是教师导学过程的精髓(如图2)。
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是网络化课堂互动的三要素,而教师是课堂互动的桥梁,是主要因素。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不是只读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网络学习者的参与下,及时在更新、及时在丰富。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都可得到源源不断的、及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學法设计中的教学资源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优化组合的,包括置疑、答疑、解疑的设置,学法设计是学生和教学资源互动的平台。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受播者;学生主要是知识的受播者,但在网上协同学习中,他们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因而“教”与“学”是一体的,是互动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关键,可以是一对一的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互动。一对一的互动是属于个别化的教学,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与回答,或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测试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一对多的互动是教师向各个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相互交流,最终达成一致。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控制者始终处于互动活动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不仅限于课堂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化课堂教学平台中的“教学互动”而在课后进行。总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各种关系呈网状结构,教学在互动中展开。
4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就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开展课堂教学的,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学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的基本技能;二是学生要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促其提升。
(2)“好学”和“好动”提升了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质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改变了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教与学的模式,使学生告别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放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充分参与,实现了学生“由别人教育”转变为“个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挖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媒体积件和视频、动画设计和图形展示将那些微观的、巨观的、抽象的、不可视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可视化,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好学”的主动性。愈是“好学”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网络化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动手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不用求助他人或登门造访。兴趣促使,学而不厌,一发而不止。
5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多维评价体系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呈网状结构,整个教学过程在互动中展开,而课堂评价是互动的具体体现。师生的评价能力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互动的力量,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方法的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决定着课堂评价的质量,质量越高,课堂互动性越好,教学效果越显著。
5.1 教师的评价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互动的桥梁,而“教学互动”是教师导学过程的精髓。教师的评价是教法完善的过程,是学法设计高效化的过程,也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
(1)教师的自我评价。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不是自己所撰写的教后反思,首先是教师在学法设计中给学生渗透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生用这种方法获取所学知识是否为最佳捷径?其次是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师生双边互动和学生多边互动的过程中,是否启迪了学生的学习灵感?通过交流和评价,是否给学生带来了课堂学习的成就感?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来自于“教学”互动之中,也就是要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否提高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否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科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都是公开的,是共享的。教师对教师的评价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法设计的合理性;二是课堂教学资源包的组建是否科学丰富,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在课堂中运用是否恰当?三是“教学互动”是否激发了学生“好学”和“好动”的主动性。
5.2 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的标志,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1)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是以前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模式(教师上课迟到还是早退、认真还是敷衍、作业批阅是否认真等等),首先是教师在学法设计中所渗透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于自己?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学习素材或媒体积件和視频,学习素材或媒体积件和视频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了帮助作用;最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互动时,教师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此方式是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相互评价是一个学习经验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的过程,是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凝聚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不断启迪、拓展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
6 结语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师生的评价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这种生命力不断壮大的力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放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充分参与,实现了学生“由别人教育”转变为“个人自我教育”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在不断延伸,要轻松高效地驾驭网络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复合性的教师,要不断从教材、学生、各种媒体中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网络化课堂教学互动无穷,精彩无限,新型高效。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刘四湖.谈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吉林教育,2009,12.
关键词:网络课堂 教学模式 构建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31-03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课堂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不断在提升,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便与此而生。
1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和教育/学习理念也争相迸发、层出不穷,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步入了大投入大发展的快車道。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此拉开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序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李嘉诚项目、二期义教项目、国家农远项目等接踵而止,各类项目的投入,不但培训了一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同时全面提升了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了第一资源。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课堂改革的需要,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构建了相应的资源库,开发了校园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和信息技术课的全面开设,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启发式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化的互动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从而为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界定
何谓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结合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以网络为支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展开(如图1)。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学校资源库和互连网检索相关的补充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学法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学法设计、多媒体课件、媒体积件和视频、学生作业等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学法设计,在教师的导学下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转变为由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及多边互动的网络化教学过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呈现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网络是平台,计算机是工具。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和导学作用,彰显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师生的评价能力,因此,网络化课堂教学便赋予了新的而富有生机的内涵。
3.1 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讲述者,而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加工者,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学者。
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中,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加工者。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超越了书本的限制,好多教学内容源于课本,来自网络。校园网站及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丰富充裕,但在教学实际中,直接通过网络获得的教学资源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对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再加工、再处理、重新组织、梳理成条,最终把资源转变成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传递给学生。在学法设计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媒体积件和视频,同时,对提供在线视频教学内容的网站做好链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通过教师提供的媒体积件和视频内容掌握相应的知识。
3.2 教学设计转变为学法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着教师怎样教,主体是教师;学法设计体现着学生怎样学,主体是学生。
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以学法设计的形式全面呈现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学法设计一步一步地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自主的学习又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导”及学生的相互探究下完成的。
学法设计实例化。教育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学法设计不是教学资源的堆积,关键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学法设计中渗透学习方法,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学法设计中,一般以实例化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方法。实例展示的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将微观的和宏观的事物运用媒体积件或视频将其具体化、可视化,展示了其内在的运动规律;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以动画设计的形式可视化;通过实例展示,教师将通常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视的实物(比如电场、电流、磁场等)经过图片设计把它们的分布规律描绘出来。学法设计实例化,在课堂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设计任务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世师表孔子在教育弟子时遵循边学习、边复习、边实践的理念,网络化课堂教学也如此。实例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任务化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的过程,起到了巩固熟练的作用,也是一个完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
学法设计层次化。在学法设计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步步为营,层层攻坚,让学生按照学法设计在教师的导学下进行自主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出色。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教学内容分层设计,主要体现在拓展资料和课堂练习上。
学法设计导学化。学法设计中体现着教师的“导”,即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导”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级数,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导学的过程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交流的过程。
3.3 网络化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在教师的讲述中被动地获取知识,而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多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师的导学下获取知识。学法设计呈现了学习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导学下,一步一步获取知识,轻松自然。
通过媒体积件或视频直接获取知识。学法设计中对好多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媒体积件或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媒体积件或视频而直接获取相关的知识,既有兴趣,又有成效。
互动是获取知识的又一途径。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一些疑问迎刃而解,省时省力。
3.4 教师是课堂互动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交流问题,形成多边互动。“动”是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灵魂,也是教师导学过程的精髓(如图2)。
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是网络化课堂互动的三要素,而教师是课堂互动的桥梁,是主要因素。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不是只读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网络学习者的参与下,及时在更新、及时在丰富。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都可得到源源不断的、及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學法设计中的教学资源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优化组合的,包括置疑、答疑、解疑的设置,学法设计是学生和教学资源互动的平台。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受播者;学生主要是知识的受播者,但在网上协同学习中,他们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因而“教”与“学”是一体的,是互动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关键,可以是一对一的互动,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互动。一对一的互动是属于个别化的教学,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与回答,或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测试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一对多的互动是教师向各个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相互交流,最终达成一致。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控制者始终处于互动活动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不仅限于课堂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化课堂教学平台中的“教学互动”而在课后进行。总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各种关系呈网状结构,教学在互动中展开。
4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就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开展课堂教学的,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学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的基本技能;二是学生要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促其提升。
(2)“好学”和“好动”提升了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质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改变了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教与学的模式,使学生告别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放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充分参与,实现了学生“由别人教育”转变为“个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挖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媒体积件和视频、动画设计和图形展示将那些微观的、巨观的、抽象的、不可视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可视化,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好学”的主动性。愈是“好学”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网络化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动手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不用求助他人或登门造访。兴趣促使,学而不厌,一发而不止。
5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多维评价体系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呈网状结构,整个教学过程在互动中展开,而课堂评价是互动的具体体现。师生的评价能力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互动的力量,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方法的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决定着课堂评价的质量,质量越高,课堂互动性越好,教学效果越显著。
5.1 教师的评价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互动的桥梁,而“教学互动”是教师导学过程的精髓。教师的评价是教法完善的过程,是学法设计高效化的过程,也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
(1)教师的自我评价。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不是自己所撰写的教后反思,首先是教师在学法设计中给学生渗透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生用这种方法获取所学知识是否为最佳捷径?其次是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师生双边互动和学生多边互动的过程中,是否启迪了学生的学习灵感?通过交流和评价,是否给学生带来了课堂学习的成就感?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来自于“教学”互动之中,也就是要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否提高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否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科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都是公开的,是共享的。教师对教师的评价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法设计的合理性;二是课堂教学资源包的组建是否科学丰富,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在课堂中运用是否恰当?三是“教学互动”是否激发了学生“好学”和“好动”的主动性。
5.2 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的标志,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1)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是以前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模式(教师上课迟到还是早退、认真还是敷衍、作业批阅是否认真等等),首先是教师在学法设计中所渗透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于自己?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学习素材或媒体积件和視频,学习素材或媒体积件和视频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了帮助作用;最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互动时,教师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此方式是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相互评价是一个学习经验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的过程,是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凝聚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不断启迪、拓展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
6 结语
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师生的评价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这种生命力不断壮大的力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放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充分参与,实现了学生“由别人教育”转变为“个人自我教育”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在不断延伸,要轻松高效地驾驭网络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复合性的教师,要不断从教材、学生、各种媒体中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网络化课堂教学互动无穷,精彩无限,新型高效。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刘四湖.谈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吉林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