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学的“情境导课”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的“引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的生物教学“引入”中,倡导创设新课的“情境”氛围:创设直观“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悬念“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 创设角色“情境”, 创设诗文“情境”。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课;创设;情境
  
  新课的“引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课中连接新旧知识的重要环节。较常用的方法是:一是从原有的旧知识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出新旧知识的联接点。但这种传统的导入方法所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且“信息”都处于“静止、储存”状态,不利于学生感知和抽象概括。而在新课改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引入”中,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宽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引入新课的“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生物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能动地探究,实现生物学的再创造。
  
  一、 创设直观“情境”
  
  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实物、模型、标本、书中插图、教学挂图、动态图画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仅是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例如:教授“生物与环境”一课时,有的教师课前放录像: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480多亿元,死亡3600多人,给我国的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接着让学生考虑:生物要想生存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教授“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课时,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小鱼,紧接着提出问题:鱼儿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呢?为什么又离不开水呢?……学生们一下子被实物吸引住了,顺利地启动思维,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 创设生活“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如,在教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冬天几乎看不到苍蝇、蚊子,为什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了起来?食用的面粉中如何长出“肉虫子”? “肉虫子”又是如何变成蛾的?等等。教师的导入语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 创设悬念“情境”
  
  创设悬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故意给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方法。教师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教授“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时,有的教师这样设疑导入: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的悬念“情境”为新课顺利进行铺设了一架桥梁。
  
  四、 创设故事“情境”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时,有的教师给学生讲了“修道院里的奇迹——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的故事。1856年,奥地利一个修道院里,一个中年的修道士在菜畦上用小铲挖掘一个个小洼,把不同品种的豌豆分别放在小洼里,盖上泥土耐心等待它们开花结果。这位修道士名叫孟德尔。他细心地选择了7对不同品种的豌豆种子,进行培植、杂交,经过8年艰辛的劳动和反复的试验,逐步得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揭开了遗传和变异的“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学生听后,不仅为孟德尔的严谨治学精神所感动,而且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注意力非常集中地被教师引入新课。
  
  五、 创设角色“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小品引入新课,寓教学于小品中,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授“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有的教师以小品的形式导入新课。一个学生肚子痛得很厉害,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蛔虫病,学生大吃一惊:“蛔虫怎么跑到我身体里了,我怎么一点儿都没察觉?”医生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传染病的知识。
  
  六、 创设诗文“情境”
  
  选用恰当的诗文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欣赏、分析诗文的愉快氛围中产生兴趣,有利于新课的进行。如,在教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有的教师富有感情地朗颂宋朝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认真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教学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阔。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中学)
  编辑/于 洪
其他文献
幼儿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有效的对其教育、教学引导,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学习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职院校应积极转变育人观念,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内容,
随着休闲渔业的发展,目前各地垂钓鱼塘发展迅速.垂钓鱼塘不同于一般的养殖池塘,在鱼种投放及管理等方面有着多种特殊要求,应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rn1.水面选择rn垂钓池塘必
“平安世博”系列报道    确保安全是筹办世博的首要任务,是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底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要举全市之力,把社会面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黄浦江潮起潮落,日夜奔流,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与未来。江边的高雄路2号,与浦东段的世博园区隔岸相望。这是一块浸润着历史辉煌的土地。1865年(同治四年)6月3日,李鸿章在这里创办了江南制造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因素是以开放的格局成功的引进外资,使大批的跨国企业进驻国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但在东部沿海地区入全球价
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在音乐教育中丰富德育内容,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在我国总人口比重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当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我国也开始推出很多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保证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共同进步,但是,在农村经
[摘 要] 阐述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管理的土壤、季节环境及管理措施,介绍选择壮苗、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期指导杨树产业发展,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树 速生丰产林 栽培 管理技术  随着木材行业快速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也发展很快,要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选择适宜造林地  杨树是落叶阔叶树中的速生树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新课程标准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教学目标,队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教育方面不断创新改革,尤其是将红色体育文化应用到高校课程教学中备受各大院校和学生的关注.在此,本次研究主要以赣南医学院的体育教学为例,首先
退休之前,我和老伴儿各忙各的工作,下了班回家就是分头做饭、洗衣、照顾老人、陪孩子写作业,根本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退休后,忽然一天24小时都绑在一块了,双方的弱点和毛病就赤裸裸地摊在眼皮子底下,躲都躲不掉。  比如,我发现,做家务时,老伴儿总爱拣自己感兴趣的活儿干,我就说他自私;他出门穿戴总是不修边幅,我就说他“老土”;他总是痴迷电视剧,看了这台转那台,我就笑话他“小心得老年痴呆症”……哪个老爷们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