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若干问题刍议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epuw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的时序来看,刑讯之争对《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产生起到了关键作用。沈家本、伍廷芳对草案说明和解释虽有遁入"体用"范式之弊和托古附会之嫌,但他们的用意是尽力促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先颁试行。该草案在引入西方诉讼制度的同时也对诉讼模式进行了改造,摒弃了传统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采用的是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混合诉讼模式。
其他文献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两者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但在传统的观点中,人们往往夸大其冲突的一面,认为二者水火不相容。其实,宗教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
大学生学风是教育学领域近二三十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内的研究者主要围绕概念、重要性、大学生学风现状、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回顾并总结了我国30年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模拟一个完整的工作环境,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其重点在于,职业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学习和养成,形成连贯的、全面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脑出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
近年来,伴随技校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学生的培养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把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每个技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从事技校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深知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难处所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笔者认为,要把技校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