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是学生自己想通的,而不是老师教通的. ” 让儿童以儿童的方式体验学习要尊重儿童的体验. 学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数学课堂的学习才能把陌生的、外在的、于对象无关的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融入数学的思想,那么数学学习也奇趣无穷了.
【关键词】 儿童的方式;体验;体验学习
什么是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目标,数学教学应致力于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感体验,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 怎么体验呢?是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只有我们教师把握住学生数学体验的时机,在数学课中留给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数学思想得到锻炼,成为一个见解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数学学习者.
一、我们怎样了解学生的
1.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当学生
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顺应儿童学习的数学教学活动呢?奥苏伯尔曾指出:“从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站在学生的思想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困难,分析学生的学情是多么的重要.
【教学片段1】 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
生1:有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
生5: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记录.
老师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学生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2.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当自己
把学生当自己,同时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爱,数学教学其实也是一份具有爱的事业,只有真心的爱,才会让老师最近距离地懂得他们,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了解他们之间不同的思维起点,只有真诚地爱他们,也才可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爱戴. 学生才会最近距离地喜欢你的课堂,喜欢用数学方式思考问题.
3.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当学生
【教学片段2】 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 “试一试”:一些物体的. (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问: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只桃,画出集合圈.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教师巡视.
出现三种情况:
特别是学生认为三种表示方法都正确的时候,老师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学生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商量哪一种表示的方法是最简便的?
你为什么用表示?为什么平均分成2份?呢?你觉得哪个分数更为简便呢?虽然最终每只猴子拿到的都是2只桃,但更符合题目的意思. 也表示把这些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两个桃,教师指出这两个桃就是平均分两份里面的一份.
二、学生体验我们要做什么
1. 开展多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比如二年级上册的“量一量”,巧妙介绍人的身体尺、介绍不同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二年级下册的“认识方向”,设计课前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场学习,观察几个物体、建筑的方向,不是盲目地在操场上转一圈再回教室!实践活动之后组织学生撰写“数学观察日记”. 日记中可以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加以评价,写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再组织学生读一读日记互相分享数学的喜悦.
2.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多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学生有点空闲可以自己看看书,比如:开展读《小学生数学报》活动,指导学生读报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也要有课余时间,有空玩玩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
让儿童以儿童的方式体验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学生就学会了自主;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生就懂得了珍惜;给学生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就增长了勇气;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学生就增长了智慧;给学生一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学生就懂得了成长;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向前走,学生就成为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主人.
【关键词】 儿童的方式;体验;体验学习
什么是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目标,数学教学应致力于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感体验,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 怎么体验呢?是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只有我们教师把握住学生数学体验的时机,在数学课中留给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数学思想得到锻炼,成为一个见解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数学学习者.
一、我们怎样了解学生的
1.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当学生
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顺应儿童学习的数学教学活动呢?奥苏伯尔曾指出:“从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站在学生的思想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困难,分析学生的学情是多么的重要.
【教学片段1】 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
生1:有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
生5: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记录.
老师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学生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2.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当自己
把学生当自己,同时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爱,数学教学其实也是一份具有爱的事业,只有真心的爱,才会让老师最近距离地懂得他们,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了解他们之间不同的思维起点,只有真诚地爱他们,也才可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爱戴. 学生才会最近距离地喜欢你的课堂,喜欢用数学方式思考问题.
3.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当学生
【教学片段2】 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 “试一试”:一些物体的. (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问: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只桃,画出集合圈.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教师巡视.
出现三种情况:
特别是学生认为三种表示方法都正确的时候,老师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学生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商量哪一种表示的方法是最简便的?
你为什么用表示?为什么平均分成2份?呢?你觉得哪个分数更为简便呢?虽然最终每只猴子拿到的都是2只桃,但更符合题目的意思. 也表示把这些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两个桃,教师指出这两个桃就是平均分两份里面的一份.
二、学生体验我们要做什么
1. 开展多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比如二年级上册的“量一量”,巧妙介绍人的身体尺、介绍不同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二年级下册的“认识方向”,设计课前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场学习,观察几个物体、建筑的方向,不是盲目地在操场上转一圈再回教室!实践活动之后组织学生撰写“数学观察日记”. 日记中可以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加以评价,写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再组织学生读一读日记互相分享数学的喜悦.
2.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多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学生有点空闲可以自己看看书,比如:开展读《小学生数学报》活动,指导学生读报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也要有课余时间,有空玩玩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
让儿童以儿童的方式体验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学生就学会了自主;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生就懂得了珍惜;给学生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就增长了勇气;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学生就增长了智慧;给学生一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学生就懂得了成长;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向前走,学生就成为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