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政治思想的发展:伊藤仁斋转向古学之路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直读先秦儒学经典、探求圣人之学之真谛、经世致用的古学学派在德川时代初期产生,伊藤仁斋是该学派的首要创始人.仁斋倡导古学之目的,是学圣人之道.他通过直接学古代圣人经典原著,也就是所谓的新创古学,努力复原先秦孔孟思想,从而阐明了其支持封建共主体制,注重以仁为根本,强调可用于人伦日用的经世致用之学.他大胆否定官方推崇的宋学而鼓吹古学,揭示了圣人之学与圣人之教不需通过中间媒介,人人可为可行,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自主独立人格性,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一家新说.仁斋的治学理论及带来的新学风,对后来的另一古学创始人荻生徂徕,以及日后出现的竭力以去除“汉意”为目的的“国学”,以及德川时代以至近代的所谓日用之学的“实学”,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仁斋的圣人道学,承孔子本意,是当时东亚学人有共识的、以文明——圣人之学来辩华夷(civilized or uncivilized)的努力与结晶,全无近代西方舶来的据种族地域类分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
其他文献
在康德哲学里,先验与后验的区分对应于形式与质料的区分,康德认为,只有形式的东西才是先验的东西,而质料则一定是经验的东西。但是,在舍勒看来,这种对应性的区分是康德哲学的
乾坤并建是王夫之解易的重要体例,也是他的哲学思想在易学上的鲜明体现。在《周易外传》中,对乾坤并建的诠释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以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进行批判,以突
20世纪20年代的佛化新青年运动是佛教自身近代调适的重要努力之一.它反应了佛教近代调适的宗教人间性、伦理普世化、观念世界化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思想领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失言识别测试(F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年龄、
Willkür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正确理解康德自由意志概念、乃至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基于文本学或诠释学研究方法,通过Wille和Gesinnung两个概念来诠释Willkür概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张中的生平,缺乏记载.根据其著译三书《克里默解》、《归真总义》、《四篇要道》的序跋文字,以及苏州丁家巷瑞凝礼拜寺的一种碑刻文字(张中译,原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开启现代性,而是批判地接纳现代性,并且同时避免现代病,避免价值世界的迷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儒学的普适性发掘出来,使之与市场经济
在已发表的有关后印象派代表画家凡·高的论文中,多数作者对凡·高的传奇经历、复杂病史、丰富的感情世界等作品外部研究颇为关注而忽略对作品进行内部研究。然而,从绘画本体
目的 探讨玉树震后灾民的领悟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对他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信任度、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满意度和对灾后救灾重建工作的满意度)对灾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罗宾逊·杰弗斯提出的非人本主义思想贯穿其诗歌创作,是理解其作品的关键。非人本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多用于生态批评,始于该思想的建构背景,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