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非保护类街区更新改造的一些思考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非保护类街区价值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国内非保护类街区更新改造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外两个优秀案例,进一步讨论了非保护类街区更新改造的重要性,发现国内非保护类街区更新改造的不足,为今后的更新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非保护类街区;城市肌理;更新改造;城市记忆
  1、引言
  非保护类街区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是2016年城市规划年会上提出的,是指未达到历史文物保护级别的,但又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一些既有街区、厂区如解放后逐步形成的老旧城区和工业区、城中村及其他除了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的城市一般地段。[1]这些街区大量存在于城市中心,在城市快速、集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城市特色、存量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挑战。国内目前非保护类街区更新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存在对非保护类街区的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忽视非保护类街区的人文价值和对城市活力塑造作用,普遍认为衰败的、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街区就应该被淘汰;二是更新改造的思路仍停留在“拆”与“不拆”的简单而局限的思维上。总的策略上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街区和城市肌理被破坏,城区更新后反而失去了活力。[2]
  2、为什么要重视非保护类街区的保留与更新改造
  2.1现在就是未来的历史
  非保护类街区并非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但城市既存建成城区必然存在和历史的关联性。作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者,相比起史料文献记载,非保护类街区更能直观地体现历史。虽然很多旧街区在目前看来并没具有历史价值,尤其是80、90年代的旧街区和旧厂区,在现代高速的城市发展浪潮中显得多余且矛盾重重。但以发展的视角看待他们,现在的旧街区即是未来的历史,同样具有很高的人文遗产价值,具有不可复制性。对这些重要的旧街区、旧厂区,应该重视其人文历史价值,而不是单纯从物质价值出发,失去了使用价值就要拆掉。
  2.2城市记忆、城市肌理的创造者——城市原住民
  对于城市原住民和外出人员来说,非保护类街区更多的是一种乡愁、一种对城市记忆的留恋。乡愁是依附在物质环境上的这些历史现象或事迹,跟个人发生的这种感情血缘关系,这种感情血缘关系跟建筑环境有关。[3]非保护类街区中有重要的城市记忆,能从中搜索到城市文化的源泉。回归到人本思想上,宏观上的宜居价值、邻里关系,微观上的一条桥、一座构筑物、一个门牌甚至一棵树,都是让城市原住民留恋和安居的要素,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2.3过去可为今用——可持续发展
  非保护类街区作为既有的街区、建筑,比起现代的、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更具有吸引力。相比起推倒重建,合理利用既有街区、建筑进行改造,更加经济实用。
  3、更新改造的问题及反思
  3.1大量具有人文价值的旧街区、旧厂区被忽视而被拆除
  在我国,历史建筑只有归成文物,才能得到保护。相比于其他国家,法兰西共和国1842年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局,1907年就有历史建筑保护法了。自法国开始,许多国家也开始为历史建筑立法。[4]然而历史文化名城也仅仅是针对历史街区。国内的城市更新改造往往忽视非保护类街区,导致大量有人文价值的旧街区、旧厂区被拆除。
  3.2忽略邻里关系,原住民迁出,城市街区活力降低
  “大拆大建”背景下诞生的城市新区,人为分化了社会阶层。更新过程中生成的街区,往往是分性质的,例如:商业区、高级居住区、别墅区、廉价房区、群租房区。传统的城市内部的建筑组合、城市街巷的肌理以及和空间的关系都受到了破坏。[5]更新改造中新建的居住小区,讲究的是采光、通风、日照、绿化带、停车位等等,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得到重视。原有的左邻右舍的睦邻友好关系、原住民对街区的认同感、归属感都被剥夺了,因此而导致了街区活力缺失。
  3.3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与城市风貌塑造
  现在的城市更新中似乎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认为将老旧的街区拆迁推平,新建现代化的商业、办公住宅建筑,就是对土地的集约开发、 最优化利用,对城市风貌的改善。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直接导致了对城市原住民需求的忽视,对原有的城市肌理的破坏,使得城市发展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3.4更新方式与思路单一,缺乏原则
  国内更新方式仍停留在“拆”与“不拆”的简单思维上,通常习惯在“拆”与“不拆”之间去争论,而最后又变成了利益群体的博弈。甚少从人本思想出发,对更新方式进行新的探索。而纽约高线公园则是很好的借鉴案例。它们将尊重历史和发展的目标关联在一起,真正做到有机共生。不做冰冷的博物馆,也不把历史推平,而是很好地协调了历史与发展的矛盾。除此以外,还应遵从“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应该留住历史的痕迹,了解街区历史的真实情况,求得街区、建筑的真实性。
  小结:
  非保护类街区更新改造应该是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升,不是西医的手术截肢而是中医的强身固本,需要从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角度来考虑。同时应该对城市空间采取积极保护的态度,发挥反向思维,从选择哪些建筑要留转为选择哪些必须要拆的,哪些可以改造。非保护类街区也应该从关注物质空间转向以人为核心,下沉到关注社区和人的状态,摆脱以往中心城再开发的机制惯性和路径依赖。空间策略上探究功能混合、形态有机的城市空间类型创新。
  参考文献:
  [1]伍江.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自由论坛一[Z].城市非保护类街区的有机更新,2016.
  [2]曾卫,陈肖月.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9.
  [3]徐煜辉,顾梅林.注重“地方依恋”的既有住区更新策略——以浙江省舟山市鹤龄泉住区为例[J].规划师,2016,04:85-90.
  [4]賀静,唐燕,陈欣欣.新旧街区互动式整体开发——我国大城市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一种模式[J].城市规划,2003,04:57-60.
  [5]傅波.基于居民需求的住区归属感营造[D].湖南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研究广东茂名乙烯工人体育锻炼行为,真实了解茂名乙烯工人的锻炼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提高茂名乙烯工人健康水平,本文在较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行为干预理论对茂名乙烯工人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干预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对处在不同阶段的401名茂名乙烯人工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乙烯职工养成
没去烟台之前,只知道这是“水果之乡”、“葡萄酒城”,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不仅区位独特、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科技味更是十足.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
在物联网大环境下,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覆盖了与用户相关的产品领域,通过智能化的设想,为家居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和便利, 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新产品体验, 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期刊
【摘要】本文从和谐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中村”现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和谐城市规划思想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义及实施策略,对未来城市规划中对“城中村的定位” 及如何避免“城中村”出现的进行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中村;和谐  “城中村”是城市的“阶段性特殊产物”,长期以来处于一种“亦城非城、亦村非村”的尴尬境地。由于“城中村”本身存在的诸
【摘要】本文以潜江城市的建筑群、城市公共设施、城市景观等载体为依托,根据城市历史人文、自然环境以及城市的发展理念,对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科学、客观的色彩整改与规划,在确定了城市色彩的基础旋律,规划设计出城市主色调,有效改善城市原有面貌,并塑造出潜江城市的个性魅力。  【关键词】城区规划;现状分析;色彩规划;策略  1、引言  城市色彩记载着历史的发展痕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其独特性与时代性,
HACCP是一种被广泛被应用于食品领域之中的保障性体系,借助这种食品质量管理技术可以对食品之中存在潜藏性危害进行控制,使食品在经过管理工作之后,可以达到更高的安全度,这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节约理论视角下探索党政机关办公系统的无纸化办公应用,对于克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办公系统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的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明显降低。本文将对中国工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今后的增长趋势,以及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作出分析。  一、工资增幅减小的现状  (一)最低工资标准涨幅收窄  中国
【摘 要】网页是Internet上信息资源的载体,在很多高职院校中《网页设计》课程已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果仅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解其操作步骤、范例等是不够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生正确理解网站、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网页浏览机制等概念,是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上述重要概念做一解析。  【关键词】网页设计 网站 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网页浏览机
绛县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耕地面积不足50万亩,是个自然条件多样化的山区农业县。由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致富渠道单一,农民收入在低水平徘徊。2011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