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逐渐被取代,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严重不均衡,并且这种差异日益显著。因此为了研究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给全国各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探究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区域差异,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 TU992.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318-02
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之,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逐渐被取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观念、民族文化和历史原因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不均衡,使得各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并且随着各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日益显著。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基于这一现实背景,为了研究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给全国各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探究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区域差异,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
2 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根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原始数据,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操作性强。
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资料做区域消费类型划分,比较各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分析各区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下面收集了8个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指标,如下表2-1所示:
3 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R统计软件对选出的代表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8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3.1 系统聚类法分析结果。
把31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分成三、四、五类,分类结果如图3-1、3-2、3-3:
整理上述结果如下:
4 结论
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北京、上海這两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与其他地区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上海,作为最早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大都市,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典范城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得突飞猛进的提高,迅速跻身于世界繁荣城市行列,成功与世界水平接轨。这很大程度上都增强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第二、福建、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同属一类,都属于高消费地区,这与他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是离不开的。福建、广东处于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生活消费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江苏、浙江在中国五千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经济强省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积攒的经济实力都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天津市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近些年得到迅速发展,消费水平也呈现节节攀升的趋势。
第三,青海、内蒙古、辽宁、湖南、山东、重庆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渐归为一类。尤其是重庆,从四川省划分出来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立即得到明显体现,成为西部地区(除西藏地区外)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内蒙古、辽宁等地,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其发展速度也极为惊人的,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与山东、湖南等地靠近。
第四,而吉林、黑龍江、湖北、甘肃、贵州、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等地由于地处中国内陆地区,对外交流机会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处于中等地位。
第五,西藏、新疆、四川、安徽、江西、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由于不利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得其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经济发展越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同时明显得出,全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距离正在不断拉大,老百姓的贫富差距也在随之加大。因此,建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调控各地区均衡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有效解决区域的协调发展、居民的收入消费均衡等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冯娅萍(1993—),女,山西高平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TU992.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318-02
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之,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逐渐被取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观念、民族文化和历史原因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不均衡,使得各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并且随着各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日益显著。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基于这一现实背景,为了研究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给全国各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探究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区域差异,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
2 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根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原始数据,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操作性强。
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资料做区域消费类型划分,比较各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分析各区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下面收集了8个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指标,如下表2-1所示:
3 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R统计软件对选出的代表31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8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3.1 系统聚类法分析结果。
把31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分成三、四、五类,分类结果如图3-1、3-2、3-3:
整理上述结果如下:
4 结论
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北京、上海這两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与其他地区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上海,作为最早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大都市,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典范城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得突飞猛进的提高,迅速跻身于世界繁荣城市行列,成功与世界水平接轨。这很大程度上都增强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第二、福建、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同属一类,都属于高消费地区,这与他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是离不开的。福建、广东处于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生活消费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江苏、浙江在中国五千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经济强省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积攒的经济实力都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天津市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近些年得到迅速发展,消费水平也呈现节节攀升的趋势。
第三,青海、内蒙古、辽宁、湖南、山东、重庆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渐归为一类。尤其是重庆,从四川省划分出来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立即得到明显体现,成为西部地区(除西藏地区外)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内蒙古、辽宁等地,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其发展速度也极为惊人的,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与山东、湖南等地靠近。
第四,而吉林、黑龍江、湖北、甘肃、贵州、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等地由于地处中国内陆地区,对外交流机会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处于中等地位。
第五,西藏、新疆、四川、安徽、江西、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由于不利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得其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经济发展越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同时明显得出,全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距离正在不断拉大,老百姓的贫富差距也在随之加大。因此,建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调控各地区均衡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有效解决区域的协调发展、居民的收入消费均衡等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冯娅萍(1993—),女,山西高平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