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不是逃避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堂开局扫兴的体育课,五十四名同学中一下子站出来了十二名见习生。虽然很气愤,但还是耐着性子询问了情况,得到的答案不外乎女生来了例假,男生肚子疼或扭伤了脚等一大堆的理由。就是这一条条虚虚实实的理由长期以来一直刺痛着我,麻痹我的神经,让我习惯于这种现状。见习已成逃避:逃避学习、逃避锻炼、逃避团体协作。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反思我的教学,反思我的学生,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一、学生随意见习,教师难逃其责
  1.教师为学生随意见习提供了便利
  长期以来,学生见习愈演愈烈,最初是真的不舒服、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而要求见习,后来,个别不严重的学生也开始试着申请见习。在此变化中,教师为学生的随意见习提供了便利。每当学生提出见习申请,教师往往不加详细询问、调查了解就轻易应允。正是这种唾手可得的见习,致使个别身体比较肥胖或者体质较弱、怕吃苦受累、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同学成了体育见习的主力军,一上体育课就当起了“看客”。
  2.课堂设计值得反思
  作为教师,我知道某些学生的理由是逃避体育课堂的借口。学生喜欢体育而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课堂呢?体育教师该深深地反思:我的课堂具有吸引力吗?我为见习生设计了不同的学练内容吗?我教给学生必要的生理保健常识了吗?总之,教师对学生的逃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草率安置让随意见习恶性循环
  随意见习现象还源于教师对见习生的草率安置:见习就见习吧,一边站着去。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上,对见习生不管不问,见习任务也不作要求。见习生一般都是自由活动,表现好一点的还能观看同学练习,或者参与动作幅度较小的运动,但大多时候,他们则聚众聊天、玩耍,逍遥自在,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由此,很多同学纷纷效仿体育见习生,这在无意中使随意见习形成恶性循环。
  二、且见且习,见习不是逃避
  什么是见习?什么情况可以见习?怎样安置见习生?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应该明确的。见习不是逃避,见习应该是且见且习。
  1.常识讲解明见习
  很多同学往往误认为见习就是单纯的请假,只要申请了见习,就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参与任何体育练习。其实,见习生是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原因,无法正常进行体育课的练习,故在体育课中进行观察、学习的学生。体育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见习,在见习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某些学生的身体条件如果对本节课学练内容并无大碍,完全可以不必见习,即使有影响,我们也可以让其在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内容练习时见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生例假期体育活动的问题,据运动生理学的观点,经期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比如一些动作缓和、运动量不大的活动如广播操、太极拳、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原地投篮等。
  2.询问排查防逃避
  对于见习生的申请,体育教师要注意询问调查,了解学生见习的原因,防止学生借机逃避练习,蒙混过关。对于学生提出的身体原因而申请见习的,教师要向班干部或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然后定夺是否需要见习。对于女生例假问题可以采取记录女生例假期的办法对其实施监督,并且见习期间要完成见习任务。这些办法主要让学生明确不能随意见习,而逃避体育练习。
  3.优化课堂乐参与
  学生随意见习的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体育课堂比较劳累,学生想逃避练习;二是课堂练习枯燥无味,学生对体育练习不感兴趣。体育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循序渐进,将课堂练习的强度合理化。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拓展练习等,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体育活动。另外,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明白体育的内涵,体育不仅能强体健身,而且对个人意志品质也是一种磨练,要在体育的苦与累中学会坚强,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4.科学安置利学习
  要避免学生“见而不习”、“不见不习”。只有科学安置见习生,设置见习任务,明确见习要求,才能引导见习生且“见”且“习”,和其他同学同步提高。具体而言,在不同的项目练习时,对见习生要进行不同的安置。比如在学习技术动作时,见习生要在一侧观察、模仿,甚至对于某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徒手练习。在进行素质练习时,见习生可以参与低强度、小运动量的练习。有些见习生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师的助手,比如进行接力跑教学比赛时,帮助老师清点人数及整理队形,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做“桩”或帮助学生传球、当裁判等。在见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加过问与指导,不能置之不理。
  总之,见习生是体育课堂的一个特殊群体,见习不是逃避,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管理,防止走入盲目见习的误区,保证见习的质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努力做好。
  (山东省沂源县南麻中学256100)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国际中小学体育教法学研讨,并观摩了四节中外同行不同内容的体育课。三节国外同行的课让我们大开眼界,感受颇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践行课标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诸方面,外国同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体育教学更深层的思考。  启示一:教师迸发的激情与学生流淌的激情相融合  我们曾数次观摩过各种类型的体育公开课,授课教师主要
目前,由于社会、学校对体育课安全问题的一些偏激认识及安全事故“一票否决”等因素,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不该出现的问题出现了,因噎废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体育课程增强学生健康素质的价值在不断地下降。如何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又不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这是每个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操作策略,力图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状态, 迅
[编者按]中央七号文件的下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及“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各省(区、市)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的相关措施。为了全面了解各地有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现状,继2010年推出“课改万里行”专题报道后,本编辑部将继续联合多家专业媒体推出“走基层 看落实——各地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特别报道”,深入基层,报道各地落实
摘 要:本课将传授武术的基本技术和健美操的音乐相结合,既有韵律节奏又有武术搏击元素,简单易学,选择了新颖的教材名称——《搏击操》。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还要求记住动作名称,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使每个学生真正的享受体育课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搏击;武术;知识;兴趣;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
2001年,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进入课改。10年来,郑州市体育与健康课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正朝着健康化、常态化方向发展,郑州市金水区即是良性发展的典型。2001年郑州市金水区作为教育部首批命名的课改实验区,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推进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已经成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备受省教育厅及教育部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行政
基层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时,经常发现径赛成绩的报告和记录出现错误,将径赛成绩读错、写错。基层学校运动会裁判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比赛规则学习、裁判培训的缺失,是造成上述出错的根源。因此,规范比赛成绩记录格式、加大裁判知识的普及、学习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关于百分位秒  径赛成绩是以时间单位记录的,包括:小时、分钟、秒、百分位秒等。  很多时候,一些裁判员容易误把“秒”之后的“百分位秒”当做“毫秒”
“外部环境再复杂,总有一些地方能够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干。”  “知难不难,为者常成”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县域发展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肥西是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肥西速度”的?  李煜:外部环境再复杂,总有一些地方能够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干。正所谓知难不难,为者常成。为此,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审时度势、精准施策,经
关键词:体育教师;科研;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77-01  一、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但论文选题有明显偏颇  本届科学大会收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的论文1100篇。西部地区的新疆、西藏,都有论文申报,并且都有论文入选。按报送论文第一作者的工作岗位,具体分布格局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占
2011年3月4日—6日,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三坛”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次集训暨结业活动在享有“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荣誉的龙港镇举办,活动由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主办,龙港镇第十二中学和龙港第二高级中学承办。研修班由30名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三坛”(“三坛”是温州市第二层次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和教坛宿将的总称)骨干教师组成。在近两年的研修周期中,共进行四次集中培训,基本辐射了全市各县市区,使农村薄弱
【编者按】:不同学段的武术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期选择的四篇武术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相关的练习手段与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其实本期选择的快速跑教学设计也是异曲同工,这就是提示我们“教学有法”的道理,“有法”就是遵循规律。  一、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我是小小美猴王”为主题,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将武术故事等情境题材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