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Orbscan Ⅱ辅助无病史Double K法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香港养和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20例患者,采用Orbscan Ⅱ测量患者角膜7~10 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比率推算角膜屈光手术前角膜屈光力;根据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植入的IOL度数、白内障术前检查的屈光状态、IOL–Master数据,应用SRK–T公式联合Double K法计算术眼的预留屈光度(无病史法)。同样应用临床病史法SRK–T公式联合Double K法计算本研究中20只眼预留屈光度。比较预期屈光值与术后实际残留屈光值的差值绝对值,即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
结果(1) 无病史法:MAE在0.5 D之内11只眼(55%),MAE在1.0 D之内15只眼(75%),MAE在2.0 D之内20只眼(100%);(2) 临床病史法:MAE在0.5 D之内10只眼(50%),MAE在1.0 D之内14只眼(70%),MAE在2.0 D之内20只眼(100%);(3)无病史法与临床病史法比较:无病史法MAE(0.61±0.59)D,临床病史法MAE(0.68±0.55)D,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8,P=0.227)。
结论Orbscan Ⅱ辅助的无病史Double K法可较准确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度数,在无法使用临床病史法时可以用其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