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98年3月~2004年6月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60~86岁,平均为70.5岁。全组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骨折部位:左侧18例,右侧10例。按照Garden[1]分型:I型4例,II型8例,III型11例,IV型5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5例,经颈型14例,基底型9例。致伤原因:摔跌伤19例,碰撞伤8例,不明显外伤史骨折1例。本组有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后遗症等病。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均先行牵引,I、II型骨折行皮牵引,Ill、IV型骨折行脛骨结节牵引,一般6~14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发现并发症,请相关科室处理。
手术方法: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在连续硬膜外或局部浸润麻醉加强下进行。病人平卧,患髋垫高,使患肢轻度外展内旋,并给予下肢牵引,使骨折复位,在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在患侧大粗隆下3cm处股骨外侧皮质中点,保持10°~15°前倾角,用电钻插入第1根导针,导针通过骨折线,到股骨头软骨下0.5cm为止,再距第1根导针的前下和后方1cm处平行打入第2根和第3根导针,使3根导针呈三角形分布,X线透视确定导针位置良好后,在导针处切开皮肤及筋膜,用空心钻头套稳导针钻破骨皮质,用手柄插入空心拉力螺钉,最后拔除导针。再次透视检查螺钉位置,骨折复位满意后结束手术。
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3~5 天,患肢外展位皮牵引 1~2周,早期行股四肌收缩活动。I、II型骨折患者2周后可扶拐下地,4~6周后逐渐负重;III、IV患者4~6周后下地,8~1 0周后方可逐渐负重,定期X线摄片检查。
效 果
本组28例患者无1例切口感染、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3年,有3例头下型骨折患者1.5年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年后行全髋置换,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参照Harris[2]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5例,差3例。
讨 论
随着现代内固定的不断发展,空心钉内固定已广泛使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已得到大家的认同。
中老年人身体素质已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减少,另外,中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消髋部应力,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甚至无明显外伤情况下就可以发生骨折。这种损伤往往破坏股骨头的血供(头下型减少血运83%,颈中型减少52%),2/3病例使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使股骨头坏死率达80%。如行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对患者心肺功能损害较大(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性感染、关节强直)。
本术式优点: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②3枚空心螺钉呈三角形立体排列,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转、抗剪力作用,稳定性好,固定可靠。③病人术后可早期活动,完全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同时避免了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④空心拉力螺钉的中心结构对股骨头有减压作用,对减少股骨头坏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60-662
2 刘云鹏,刘沂,等.骨与关节操作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98年3月~2004年6月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60~86岁,平均为70.5岁。全组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骨折部位:左侧18例,右侧10例。按照Garden[1]分型:I型4例,II型8例,III型11例,IV型5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5例,经颈型14例,基底型9例。致伤原因:摔跌伤19例,碰撞伤8例,不明显外伤史骨折1例。本组有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后遗症等病。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均先行牵引,I、II型骨折行皮牵引,Ill、IV型骨折行脛骨结节牵引,一般6~14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发现并发症,请相关科室处理。
手术方法: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在连续硬膜外或局部浸润麻醉加强下进行。病人平卧,患髋垫高,使患肢轻度外展内旋,并给予下肢牵引,使骨折复位,在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在患侧大粗隆下3cm处股骨外侧皮质中点,保持10°~15°前倾角,用电钻插入第1根导针,导针通过骨折线,到股骨头软骨下0.5cm为止,再距第1根导针的前下和后方1cm处平行打入第2根和第3根导针,使3根导针呈三角形分布,X线透视确定导针位置良好后,在导针处切开皮肤及筋膜,用空心钻头套稳导针钻破骨皮质,用手柄插入空心拉力螺钉,最后拔除导针。再次透视检查螺钉位置,骨折复位满意后结束手术。
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3~5 天,患肢外展位皮牵引 1~2周,早期行股四肌收缩活动。I、II型骨折患者2周后可扶拐下地,4~6周后逐渐负重;III、IV患者4~6周后下地,8~1 0周后方可逐渐负重,定期X线摄片检查。
效 果
本组28例患者无1例切口感染、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3年,有3例头下型骨折患者1.5年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年后行全髋置换,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参照Harris[2]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5例,差3例。
讨 论
随着现代内固定的不断发展,空心钉内固定已广泛使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已得到大家的认同。
中老年人身体素质已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减少,另外,中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消髋部应力,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甚至无明显外伤情况下就可以发生骨折。这种损伤往往破坏股骨头的血供(头下型减少血运83%,颈中型减少52%),2/3病例使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使股骨头坏死率达80%。如行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对患者心肺功能损害较大(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性感染、关节强直)。
本术式优点: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②3枚空心螺钉呈三角形立体排列,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转、抗剪力作用,稳定性好,固定可靠。③病人术后可早期活动,完全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同时避免了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④空心拉力螺钉的中心结构对股骨头有减压作用,对减少股骨头坏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60-662
2 刘云鹏,刘沂,等.骨与关节操作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