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 本组285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A组160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B组125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重
【机 构】
:
266109山东省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66109山东省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66109山东省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66109山东省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 本组285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A组160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B组125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举办的第4届癫痫外科术前评估学习班定于2012年4月18日-2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近春园举行。学习班就癫痫外科术前评估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包括术前评估的流程,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方案的确定,各种癫痫外科手术技巧,头皮视频脑电图监测技术,颅内电极植入(硬膜下电极及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方法,颅内脑电图正常及异常脑波分析,颅内脑电图发作起源的特点,皮层电刺激、诱发电位、颅内高频脑电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甚至颅内血肿,血肿量大者可导致急性脑疝形成,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我们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5例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合并早期脑疝患者术前行3D-CTA检查以协助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北京神经外科学院是经卫生部批准的、我国第一所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学院,它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作为临床和应用研究培训基地,是集教学、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机构。其核心任务是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同时作为卫生部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
交通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是颅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 ~29%[1].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32例,同期行自体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V -P)分流术.术后脑积水改善,颅形外观复原,现报告如下。
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手术仍是脑积水的主要治疗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虽操作简单,但常常会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而导致手术失败.其中由于引流管阀门压力选择不当而引发的引流相关问题不占少数,因此术前对引流管的选择是神经外科医生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应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1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目的 研究脑池内注入NC -PLGA缓释微球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采用脑池内注入NC -PLGA微球和尼卡地平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痉挛.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测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脑血管造影测量基底动脉直径,光镜和电镜行病理检查,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评价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结果 脑池内注入NC - PLGA微球和尼卡地平都能降低基底动脉的血
1893年,Mikulicz将玻璃管插入侧脑室,另一端置于皮下,这是最早的永久性分流管,术后患者头围明显缩小[1].到上世纪70年代,脑室-腹腔分流术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手段.随着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普及,分流手术并发症逐渐增多,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Galen静脉畸形是危及小儿健康的罕见的先天性颅内血管疾病之一,自然病史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随着脑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其预后较差的结局已经被明显地改善了[1].Galen静脉畸形名称较多,如Galen静脉瘤、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Galen静脉动静脉瘘等,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血管异常,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1%,但在儿童颅内血管畸形的发生中约占30%[2].因其治疗棘手,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和设计治疗计划技巧.方法 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29例听神经瘤.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3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13.2 cm3 (0.3~36.0 cm3).设计治疗计划时,将射线束控制在150~ 200条之间,使治疗计划有良好的适形性,同时提高肿瘤内高剂量区范围.2例巨大肿瘤照射4次,3例小肿瘤照射2次,其余24例照射3次.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 1例巨大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能讲话的声门外通气装置——食道鼻咽腔导管在脑功能区手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累及脑功能区手术患者13例,全麻诱导后置入食道鼻咽腔导管,外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以唤醒麻醉技术让患者清醒并可带管讲话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结果 13例置管均顺利,通气良好,血气值正常,唤醒期带管讲话清晰、流利,脑功能区定位准确,致痫灶切除满意,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食道鼻咽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