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实施,在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直流调速电机技术应用为例,详细分析了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要点,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若干高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建议与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技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电专业;直流调速;一体化教学;教学探索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保证自己的地位,保证自己的毕业生能够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而“畅销”,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深思的问题。可现在的实际状况是,高职院校主打的“技术牌”,现在似乎也不怎么吃香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原本都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现如今却同样面临着难就业的难题。想要打破这一难题,只有实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特长,才能够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为契机,从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入,详细探讨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体化教学方法,并深入分析一体化教学的相关应用,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共同推动高职院校技术类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理论教学填鸭式、满堂灌
由于技术类课程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教学时间较长,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理论性较强、技术实践特色鲜明的技术类课程教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所以,从课题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技术类课程,老师基本都是采取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切断了学生对于技术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对于技术课程的真正掌握。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践教学,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很多实验都是演示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单纯的演示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兴趣;其次,由于缺乏足够的办学资金,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往往很紧缺,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共用一台实验设备,造成了多数学生懒于动手的习惯,实际上往往只有几个主动性比较高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设备;最后,实践设备老旧、破损比较多,实验内容陈旧,完全脱离企业的实际技术应用情况,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于技术实践课程的抵触情绪。
3.课堂考核方式单一
从现在高职院校的多数课程反馈情况来看,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往往都是采取课堂点名和期末试卷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是过去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技术类课程的考核需求。在这种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下,学生疲于应付上课点名和期末考试,作业基于靠抄袭,完全失去了技术类课程应有的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特点。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应用探索
1.直流调速电机的一体化教学应用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下面以直流调速电机的应用为例,详细探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点。直流调速电机是在工业电气控制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技术问题。要讲好这个知识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理论教学突出重点。在理论课堂教学,要详细讲解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直流调速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控制方法、常用的实现手段。将相关知识点串起来给学生讲解,做到一条线索串起所有相关的知识点。
(2)实践教学突出难点。理论教学有时候不够直观,必须要结合实践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直流电机调速实验,给学生详细讲解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构成、调速原理、控制方法和实现手段,与理论教学对照起来,以让学生明白难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用工学交替制。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不适宜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离,因此在实验的编排上,应当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直流调速实验的档期,确保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就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4)跨学科讲解直流调速。直流调速系统不仅仅应用于机械专业,在机电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控制专业、测试测控专业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多门课程中都会涉及,因此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直流调速这个核心知识点在多个学科技术课程中应用,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应用背景,讲解直流调速的不同控制要点和控制需求,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要领。
2.高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1)结合学校特色修订培养方案是基础。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自身特色,合理修订培养方案,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培养方案为蓝本,对所有技术类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理论教学课堂效果,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增加创新实验和定岗实训等综合类实训课程,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2)完善配套设备和制度是保障。要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仅仅依靠确定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从领导、组织层面不断完善各方面的配套,包括制度配套、设备配套、软件配套,等等。首先,完善制度上的配套,要鼓励全校教师大力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从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其次,学校要开源节流,逐步添置各学科所需要的综合实验台、实训设备等,只有硬件设施配套完善了,一体化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连贯性的、多资源交叉组合式的应用式情景教学模式,要实现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应用,关键离不开老师,这对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生产经验以及较强的教学组织协同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引进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老师,以及将本校老师送到企业培养等方式结合,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三、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家提出了大力提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体化教学”的新思路,以直流调速电机的调速控制为实际应用例子,详细探讨了一体化教学的思想、方法和优点,对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佳奇,李文静,刘 宇.“标本兼治”——提升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1):40—41.
[2]王 群,马 斌.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101—1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关键词:机电专业;直流调速;一体化教学;教学探索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保证自己的地位,保证自己的毕业生能够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而“畅销”,是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深思的问题。可现在的实际状况是,高职院校主打的“技术牌”,现在似乎也不怎么吃香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原本都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现如今却同样面临着难就业的难题。想要打破这一难题,只有实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特长,才能够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为契机,从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入,详细探讨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体化教学方法,并深入分析一体化教学的相关应用,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共同推动高职院校技术类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理论教学填鸭式、满堂灌
由于技术类课程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教学时间较长,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理论性较强、技术实践特色鲜明的技术类课程教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所以,从课题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技术类课程,老师基本都是采取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切断了学生对于技术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对于技术课程的真正掌握。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践教学,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很多实验都是演示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单纯的演示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兴趣;其次,由于缺乏足够的办学资金,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往往很紧缺,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共用一台实验设备,造成了多数学生懒于动手的习惯,实际上往往只有几个主动性比较高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设备;最后,实践设备老旧、破损比较多,实验内容陈旧,完全脱离企业的实际技术应用情况,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于技术实践课程的抵触情绪。
3.课堂考核方式单一
从现在高职院校的多数课程反馈情况来看,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往往都是采取课堂点名和期末试卷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是过去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技术类课程的考核需求。在这种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下,学生疲于应付上课点名和期末考试,作业基于靠抄袭,完全失去了技术类课程应有的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特点。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应用探索
1.直流调速电机的一体化教学应用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下面以直流调速电机的应用为例,详细探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点。直流调速电机是在工业电气控制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技术问题。要讲好这个知识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理论教学突出重点。在理论课堂教学,要详细讲解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直流调速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控制方法、常用的实现手段。将相关知识点串起来给学生讲解,做到一条线索串起所有相关的知识点。
(2)实践教学突出难点。理论教学有时候不够直观,必须要结合实践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直流电机调速实验,给学生详细讲解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构成、调速原理、控制方法和实现手段,与理论教学对照起来,以让学生明白难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用工学交替制。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不适宜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离,因此在实验的编排上,应当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直流调速实验的档期,确保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就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4)跨学科讲解直流调速。直流调速系统不仅仅应用于机械专业,在机电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控制专业、测试测控专业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多门课程中都会涉及,因此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直流调速这个核心知识点在多个学科技术课程中应用,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应用背景,讲解直流调速的不同控制要点和控制需求,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要领。
2.高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1)结合学校特色修订培养方案是基础。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自身特色,合理修订培养方案,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培养方案为蓝本,对所有技术类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理论教学课堂效果,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增加创新实验和定岗实训等综合类实训课程,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2)完善配套设备和制度是保障。要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仅仅依靠确定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从领导、组织层面不断完善各方面的配套,包括制度配套、设备配套、软件配套,等等。首先,完善制度上的配套,要鼓励全校教师大力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从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其次,学校要开源节流,逐步添置各学科所需要的综合实验台、实训设备等,只有硬件设施配套完善了,一体化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连贯性的、多资源交叉组合式的应用式情景教学模式,要实现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应用,关键离不开老师,这对老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生产经验以及较强的教学组织协同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引进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老师,以及将本校老师送到企业培养等方式结合,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三、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家提出了大力提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体化教学”的新思路,以直流调速电机的调速控制为实际应用例子,详细探讨了一体化教学的思想、方法和优点,对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佳奇,李文静,刘 宇.“标本兼治”——提升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1):40—41.
[2]王 群,马 斌.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101—1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