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遗址奇和洞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多样性分析

来源 :古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8SrRNA基因作为真核生物分子标记,应用PCR-DGGE、定量PCR和测序方法,分析福建省漳平市奇和洞遗址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又有所重叠,现代层与其它历史时期形成的堆积层的相似度仅44%,Shannon-Weaver(H)指数随着堆积层形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pH、铬(Cr)呈负相关,与总氮正相关;均匀度指数(E)与pH、铬(Cr)和铜(Cu)皆呈负相关;现代层以原生动物三足虫、丝足虫、鞭毛虫、台湾簇虫和真菌接合菌、毛孢子菌、轮枝菌等为主;清代到明代堆积层,以薄囊藓、梨蒴藓、壶藓、丛藓及蚌壳蕨类生物为主;7 500—14 000年前堆积层,也含有与清代和明代层相似的壶藓和薄囊藓类生物;7 500—17 000年前堆积层,皆含有三角褐藻、羽纹藻层和蚌壳蕨类生物。清代层中的18SrRNA基因含量最高,其次是明代层,而15 000—17 000年前形成的堆积层含量最低。18SrRNA基因含量与Cr、Cu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真核生物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的适应性不同,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为生物考古学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今上海高层住宅的发展历程,并以典型上海高层住宅案例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朝向、交通、消防等方面,归纳出廊式、塔式、单元式3种典型平面类型的发
早在1946—1949年间,谢家荣就非常关注中国铀(钍)矿地质与勘查的研究:收集国外铀矿资料并加以传播,指示张宗潢研制铀矿物检测仪器——盖革计数器,并组织通俗科学讲演会,演示仪器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极其常用的抗生素,因为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而在医院和社区卫生部门广泛应用,尤其对于敏感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以及各种大手术后预防感染
目的:探讨沐舒坦不同给药途径对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患者肺保护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05~2012—05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因合并肺内感染的心衰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
3月10~14日,由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共同组织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家代表团赴缅甸访问,以产业转移为主题进行了调研。此次代表团
目前,太阳能的应用愈加广泛,尤其是针对大型商场热水系统的推广较为深入.本文以上海市的金山万达广场购物中心项目为例,细致阐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步骤,并提出了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