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经五年了,在过去的五年里,笔者经历了高中新课改的各个年级。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变化,那么教师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在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仅以“二氧化硫的复习”为例,谈谈本人在高三化学复习时的教学策略,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同行们的思考,努力将高效课堂理念融入高三化学复习课中。
  【关键词】新课改;高三复习
  
  进入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共同迎来了总复习。我们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高三复习课,知识难度高,课堂密度大,课时很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时间看似成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矛盾冲突的节点。面对这个所有高三老师都头痛的问题,作为新课改先行者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回归还是前行?西谚云: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他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其实,看似“山穷水尽”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就能“柳暗花明”。只要把矛盾的双方“取其利,弃其弊”,善加利用,就会变成通向“双赢”的通途大道。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是最具特点的一个板块:知识不算最难,但是最多、最零散。在这个版块的复习过程中,教师总是在不知不觉地追求高效率,努力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完成更多知识的落实,往往容易忽略课堂上的高效益。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如果一味追求高效率,学生很容易被埋没在无尽无休的化学方程式中,将近一个月的复习,学生的头脑已经膨胀欲裂,何谈学习兴趣?更何谈复习效果?如此低迷的学习状态,高效课堂只能成为教师的美好愿望。
  当新课程来到高三年级,笔者在不断思考和尝试新的做法。努力尝试在高三复习课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效果在高三年级延续和发展。下面仅以“二氧化硫的复习”一课为例,谈谈元素化合物板块的复习策略。
  课标中关于二氧化硫的知识有明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除此以外,细心的教师还会发现,课标上还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远远胜过“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将其贯穿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这时候,我惊喜地意识到:时间将不再是课堂教学中应试与素质的矛盾节点,相反,可以把两种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有效地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保证了应试效果。在这种思考下,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二氧化硫的复习课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始课堂教学,思考如何解决硫酸厂尾气污染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忆已有的知识,并以此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提高了学习兴趣。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苦思冥想,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正是学生渴望启发最强烈之时。此时,以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探究并给予适当的诱导点拨,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关联,使学生深刻体会了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
  2.复习知识、融入理论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的复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回忆了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对学生进行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教师还自然的融入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复习,做到与基础理论知识前后呼应——元素化合物是化学理论的基础,化学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思想。
  3.设计实验、体验探究
  实验设计是本节复习课的另一个亮点。教师在复习课上不吝惜时间,精心设置了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性质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得出结论并发现规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实验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通过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而且教师为了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有意识的提供了非常规的实验仪器,引导学生将实验微型化,这样的设计既渗透了环境保护意识,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堪称绝妙一笔。整个实验设计的环节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探究式教学过程、发展式教学价值的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
  4.客观评价、思辨求真
  最后,教师用简洁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谈谈二氧化硫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二氧化硫的利与弊,潜移默化的教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特别是在当今各种媒体频频曝光“不法商贩非法使用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背景下,教会学生客观的评价化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学会正确认识化学和应用化学。
  在高三年级的复习课上,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中,针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状态低迷的问题,即使是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效果。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人,能很自然地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敞开探究思路,总结探究成果,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的思维被活跃,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中。
  适当的安排学生设计实验可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看似“浪费”了教学时间,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收获的是对他终生有益的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当然这样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
  
  收稿日期:2012-02-03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习也需动脑筋思考,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若想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先思考,怎么讲得出?进行英语会话,做英语练习,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都需动脑筋考虑,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如今,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这就需要大批高水平 的外语人才。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验教学;观察;实验;创新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
期刊
【摘 要】“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情感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语文课堂美的所在。   1.
期刊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
期刊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是直接影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各自都带着自身的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互相结合,互相激发,好像补充和发展,才能最后达到彼此个性内涵的丰富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以,它要求师生必须采取密切的合作态度,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体
期刊
【摘 要】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传达给学生,让形态学的知识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在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中若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从属地位,合理使用,定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点睛之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寄生虫学检验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要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各阶段的虫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时,能把文中的美通过情境再现这一教学方法和写作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使学生会从美中表达美的机会,从而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语言;文字;美感;情感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在课堂教学上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这条主渠道上畅通无阻地得到实施。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
期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即认真写字、认真读书、认真作文的习惯。提倡读书、作文、做人三位一体,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更是党和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1.读书论  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  【关键词】交际;能力;培养     1.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
期刊
【摘 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