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在全过程审计模式下,审计成本控制的特点、风险评估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成本控制的着重点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设定以及怎样进行风险测试等等问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风险导向在电网工程全过程审计中的应用做一次比较系统而有意义的研究。
关键词 电网工程 全过程 审计 风险导向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工程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则是在工程管理审计中以工程项目的全部经济活动为主线,以工程项目运作全过程控制为关注点,立足于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工程项目发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实际特性,明确不同阶段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有侧重的安排相应的审计内容,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风险控制改进方案。
工程管理审计的目标是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和全过程审计的结合,摆脱以往竣工决算审计中"事后诸葛亮"的审计局限,着重排查隐患、发现缺陷、提示不足,针对分阶段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疏漏、问题,及时向建设管理单位指出缺陷状况和风险所在,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议和内控举措,保障建设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实现。
二、在电网工程审计中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
在工程管理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管理审计的理念与方法,是适应内部审计由以传统合规性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转型的需要,也会对改善工程审计的现状、提高工程审计的效果,进而控制工程建设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产生明显效果。
(一)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有效控制风险会促进组织实现目标。由于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多,因而,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审关键、重要的风险点,是对风险排序后针对管理控制的重点进行评价,并进行重点控制与改善。与对一般控制点的审计相比意义显然,特别是在力量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作用尤为突出。
(二)能提升效率效果。
由于审计方式及方法在这方面的改进、完善,对重要风险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集中力量调查分析、研究,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会提高审计本身的效率效果,进而也会有效促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工期、质量、投资控制方面产生大的作用。
(三)能降低审计风险。
对审计工作本身而言,风险导向审计方式由于是经过风险分析,对高风险因素及重要内容进行了控制防范,也就控制了自身的风险。与传统的经验审计和随机抽样等方法比,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三、在电网工程审计中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做法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设备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投资回收期长、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的因素多、项目投资决策复杂,难度大等特点,风险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产运行的全过程,因此,工程管理风险导向审计应按照对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开展风险点的确认,进行风险分析与审计,提出控制方案等几个主要步骤来实施。
(一)风险点确认。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点主要包括:
1、决策阶段:决策是工程建设的起点,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该阶段的风险点主要包括对工程项目是否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评选,是否对项目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投资收益等项目前期评价的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了认真论证、把握和选用。
2、设计阶段:由于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建设项目成本,如建筑与结构方案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优化、设备工器具的选型以及性能标准的确定等设计内容对建设成本均有直接影响。据研究数据统计,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造价的1%左右,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75%以上。因此,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是整个项目风险控制的基础,而设计阶段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的能力、设计人员素质以及设计依据的完整性、可靠性、设计监督、设计招投标等因素。
3、招投标阶段:该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招投标是否遵循招投标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种类、格式是否符合项目要求,内容构成、价款计量、计价及支付方式等是否清晰合理。这些内容如不有效控制,可能事后会影响工程投资,甚至造成重大投资损失。特别是设备费和材料费通常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如果在项目管理前期合理控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问题、不按时交货影响进度以及采购价格失控等风险的发生,将对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大有益处。因而这些内容构成该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4、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履约环节,也是合理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该阶段的核心是施工方是否按合同规定的内容、标准完成了工程施工。同时,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其中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施工方案、分包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等各个方面;成本控制中,主要包括有工程预算与造价的编制和审核、材料采购价格与领用的控制、合同外发生的现场签证、设计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变更与实际是否相符等。
5、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建设的结束和项目运行的开始。该阶段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因质量缺陷或设备、工艺隐患、技术资料残缺而导致的建设项目后期运行及管理风险,也包括因此导致的增加投资的风险以及验收活动不真实而导致的舞弊风险。
(二)风险分析与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全面识别和评估风险,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在确定风险点之后,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地分析研究,找出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影响最大的风险点,确定工程项目审计重点,按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设备和材料采购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排序,分布审计力量,开展审计工作。
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模式为闭环系统:以风险为导向拟订审计计划--以风险为导向拟定实施方案--以风险为导向评价审计发现--跟踪审计整改落实--风险再评估。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将审计资源和精力主要投向高风险领域或环节,突出审计资源利用效率为原则开展工作。采用审计常用的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对重要风险点进行审计;通过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通过关注分割工程项目、规避招标、排挤其他投标人等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以及信息不公开造成的恶意竞争、串标或定标失误导致招标失败的风险;通过关注设备和材料采购的质量风险、不按时交货的进度风险以及采购价格失控的风险;通过关注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背离市场导致投资失控风险;通过关注工程造价部门与其他管理环节脱节及内部授权不清的内部控制风险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质量风险,分析、找出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降低风险采取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1、以风险为导向拟定审计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年度审计计划制订分四步实施:第一步战略分析,即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战略的主要业务方向;第二步确定风险因素,明确风险点个数,即分析影响业务目标完成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个数;第三步风险评估,即对各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第四步,绘制审计计划彩虹图,提出审计计划建议。
2、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目标、重点、实施方式和工作计划。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风险评估大量工作是对被审计对象业务过程的调查和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以确认业务活动领域的剩余风险并进行优先排序,将主要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领域。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风险为导向是贯穿审计项目始终为工作宗旨,时刻与被审计者或风险管理人员讨论关键的风险点,根据风险确定工作先后顺序,确定审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 电网工程 全过程 审计 风险导向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工程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则是在工程管理审计中以工程项目的全部经济活动为主线,以工程项目运作全过程控制为关注点,立足于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工程项目发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实际特性,明确不同阶段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有侧重的安排相应的审计内容,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风险控制改进方案。
工程管理审计的目标是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和全过程审计的结合,摆脱以往竣工决算审计中"事后诸葛亮"的审计局限,着重排查隐患、发现缺陷、提示不足,针对分阶段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疏漏、问题,及时向建设管理单位指出缺陷状况和风险所在,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议和内控举措,保障建设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实现。
二、在电网工程审计中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
在工程管理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管理审计的理念与方法,是适应内部审计由以传统合规性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转型的需要,也会对改善工程审计的现状、提高工程审计的效果,进而控制工程建设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产生明显效果。
(一)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有效控制风险会促进组织实现目标。由于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多,因而,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审关键、重要的风险点,是对风险排序后针对管理控制的重点进行评价,并进行重点控制与改善。与对一般控制点的审计相比意义显然,特别是在力量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作用尤为突出。
(二)能提升效率效果。
由于审计方式及方法在这方面的改进、完善,对重要风险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集中力量调查分析、研究,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会提高审计本身的效率效果,进而也会有效促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工期、质量、投资控制方面产生大的作用。
(三)能降低审计风险。
对审计工作本身而言,风险导向审计方式由于是经过风险分析,对高风险因素及重要内容进行了控制防范,也就控制了自身的风险。与传统的经验审计和随机抽样等方法比,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三、在电网工程审计中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做法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设备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投资回收期长、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的因素多、项目投资决策复杂,难度大等特点,风险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产运行的全过程,因此,工程管理风险导向审计应按照对电网工程全过程管理开展风险点的确认,进行风险分析与审计,提出控制方案等几个主要步骤来实施。
(一)风险点确认。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点主要包括:
1、决策阶段:决策是工程建设的起点,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该阶段的风险点主要包括对工程项目是否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评选,是否对项目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投资收益等项目前期评价的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了认真论证、把握和选用。
2、设计阶段:由于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建设项目成本,如建筑与结构方案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优化、设备工器具的选型以及性能标准的确定等设计内容对建设成本均有直接影响。据研究数据统计,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造价的1%左右,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75%以上。因此,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是整个项目风险控制的基础,而设计阶段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的能力、设计人员素质以及设计依据的完整性、可靠性、设计监督、设计招投标等因素。
3、招投标阶段:该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招投标是否遵循招投标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种类、格式是否符合项目要求,内容构成、价款计量、计价及支付方式等是否清晰合理。这些内容如不有效控制,可能事后会影响工程投资,甚至造成重大投资损失。特别是设备费和材料费通常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如果在项目管理前期合理控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问题、不按时交货影响进度以及采购价格失控等风险的发生,将对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大有益处。因而这些内容构成该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4、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履约环节,也是合理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该阶段的核心是施工方是否按合同规定的内容、标准完成了工程施工。同时,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其中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施工方案、分包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等各个方面;成本控制中,主要包括有工程预算与造价的编制和审核、材料采购价格与领用的控制、合同外发生的现场签证、设计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变更与实际是否相符等。
5、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建设的结束和项目运行的开始。该阶段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因质量缺陷或设备、工艺隐患、技术资料残缺而导致的建设项目后期运行及管理风险,也包括因此导致的增加投资的风险以及验收活动不真实而导致的舞弊风险。
(二)风险分析与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全面识别和评估风险,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在确定风险点之后,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地分析研究,找出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影响最大的风险点,确定工程项目审计重点,按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设备和材料采购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排序,分布审计力量,开展审计工作。
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模式为闭环系统:以风险为导向拟订审计计划--以风险为导向拟定实施方案--以风险为导向评价审计发现--跟踪审计整改落实--风险再评估。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将审计资源和精力主要投向高风险领域或环节,突出审计资源利用效率为原则开展工作。采用审计常用的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对重要风险点进行审计;通过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通过关注分割工程项目、规避招标、排挤其他投标人等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以及信息不公开造成的恶意竞争、串标或定标失误导致招标失败的风险;通过关注设备和材料采购的质量风险、不按时交货的进度风险以及采购价格失控的风险;通过关注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背离市场导致投资失控风险;通过关注工程造价部门与其他管理环节脱节及内部授权不清的内部控制风险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质量风险,分析、找出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降低风险采取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1、以风险为导向拟定审计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年度审计计划制订分四步实施:第一步战略分析,即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战略的主要业务方向;第二步确定风险因素,明确风险点个数,即分析影响业务目标完成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个数;第三步风险评估,即对各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第四步,绘制审计计划彩虹图,提出审计计划建议。
2、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目标、重点、实施方式和工作计划。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风险评估大量工作是对被审计对象业务过程的调查和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以确认业务活动领域的剩余风险并进行优先排序,将主要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领域。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风险为导向是贯穿审计项目始终为工作宗旨,时刻与被审计者或风险管理人员讨论关键的风险点,根据风险确定工作先后顺序,确定审计工作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