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得到提升。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尤为重要。根据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审题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出现审题措施的问题发生,影响做题训练的效率。因此,学生的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审题失误的特征与因素,探讨了提升小学中段审题能力的策略。
【關键词】小学中段 数学 审题能力 培养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时常出现漏看或者看错的情况,导致审题错误引起的解题错误,给学习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抓不住关键词,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导致的。因此,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有必要,尤其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对小学中段数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一、学生审题失误的特征与因素
第一,缺乏细心与耐心。有的小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导致漏字的现象,导致审题错误的发生。而且还有的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对数字语言的不理解,比如,“翻一番”、“倍数”等分不清,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理解题意,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二,审题抓不住关键。由于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抓到关键部分,从而导致审题错误。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隐含条件的忽视,或者纠结一些多余的条件而导致的审题失误。
第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审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出现疏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忽视审题的重要性,不愿意在审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还有的学生在复习功课时,由于作业过多而不认真审题,一般只是大致的浏览一遍,从而导致出现看错题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清题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提升小学中段审题能力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第一,注重意识,长期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常长期的训练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审题的意识,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第二,关注细节,及时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学习习惯是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越长就越难改变。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当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不良习惯时,应分析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
第三,评价引导,以奖励激励。教师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改正不良习惯,促进学生审题习惯的形成。建立奖励制度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分析数学文字,提升审题能力
学生出现审题错误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对题意的理解不准确,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字的理解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小学中段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逐渐提升学生分析数学文字的能力,为提高学习质量奠定基础。下面就对培养学生数学文字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扩句、缩句中理解。在数学习题练习中,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尤为重要,其关系到学生的准确的理解题意,提升做题的效果。尤其对于数学中的定义、公式以及定理的理解十分重要。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对文字进行扩句、缩句,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第二,采用游戏法理解题意。小学中段的学生对游戏有着较大的兴趣,以游戏的方式设计题目,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比如,对三年级数学认识方位中的题目设计,小彤在小明的北方,那么小明在小彤的什么方位?有的同学弄不清这道题目的意思。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设计题目:让A、B两名同学在校外互相定位,有时A在B的一方位,有时B在A的一个方位,以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弄错谁是标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参这个游戏,学生就不会出现方位错误的问题。
3.以图片的方式理解题意
学生遇到一些复杂的题型时,学生通常会难以理解,从而导致题意理解错误的现象发生。而以图片的方式展开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比如,小红的座位是左边数第5个从右边数第4个,从后边数第3个,从前面数第4个,求教室内有多少学生?让学生以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题,将数学文字转为图表的方式,让原本抽象的数学语言转为直观的图像形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以直观的画图方式解数学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4.联系积累,专项反思,强化审题习惯是保证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比如:桂花树有14棵,柳树的棵树是桂花树的2倍,求柳树的棵树?引导学生将数学文字与文字语言相互转换,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文字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审题习惯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中段学生在数学审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细心与耐心、审题抓不住关键、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等,导致学生经常出现审题错误的现象。因此,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有必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可以采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文字,提升审题能力;另外,不断积累,专项反思,强化学生审题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符巨勇.小学期间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措施研究[J].才智,2015,15:94.
[2]胡伟伟.下笔必“审”—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J]. 求知导刊,2015,17:130.
[3]马金平.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40-43.
[4]王义峥.浅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3:119.
【關键词】小学中段 数学 审题能力 培养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时常出现漏看或者看错的情况,导致审题错误引起的解题错误,给学习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抓不住关键词,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导致的。因此,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有必要,尤其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对小学中段数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一、学生审题失误的特征与因素
第一,缺乏细心与耐心。有的小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导致漏字的现象,导致审题错误的发生。而且还有的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对数字语言的不理解,比如,“翻一番”、“倍数”等分不清,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理解题意,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二,审题抓不住关键。由于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抓到关键部分,从而导致审题错误。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隐含条件的忽视,或者纠结一些多余的条件而导致的审题失误。
第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审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出现疏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忽视审题的重要性,不愿意在审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还有的学生在复习功课时,由于作业过多而不认真审题,一般只是大致的浏览一遍,从而导致出现看错题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清题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提升小学中段审题能力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第一,注重意识,长期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常长期的训练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审题的意识,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第二,关注细节,及时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学习习惯是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越长就越难改变。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当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不良习惯时,应分析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
第三,评价引导,以奖励激励。教师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改正不良习惯,促进学生审题习惯的形成。建立奖励制度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分析数学文字,提升审题能力
学生出现审题错误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对题意的理解不准确,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字的理解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小学中段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逐渐提升学生分析数学文字的能力,为提高学习质量奠定基础。下面就对培养学生数学文字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扩句、缩句中理解。在数学习题练习中,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尤为重要,其关系到学生的准确的理解题意,提升做题的效果。尤其对于数学中的定义、公式以及定理的理解十分重要。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对文字进行扩句、缩句,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第二,采用游戏法理解题意。小学中段的学生对游戏有着较大的兴趣,以游戏的方式设计题目,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比如,对三年级数学认识方位中的题目设计,小彤在小明的北方,那么小明在小彤的什么方位?有的同学弄不清这道题目的意思。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设计题目:让A、B两名同学在校外互相定位,有时A在B的一方位,有时B在A的一个方位,以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弄错谁是标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参这个游戏,学生就不会出现方位错误的问题。
3.以图片的方式理解题意
学生遇到一些复杂的题型时,学生通常会难以理解,从而导致题意理解错误的现象发生。而以图片的方式展开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比如,小红的座位是左边数第5个从右边数第4个,从后边数第3个,从前面数第4个,求教室内有多少学生?让学生以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题,将数学文字转为图表的方式,让原本抽象的数学语言转为直观的图像形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以直观的画图方式解数学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4.联系积累,专项反思,强化审题习惯是保证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比如:桂花树有14棵,柳树的棵树是桂花树的2倍,求柳树的棵树?引导学生将数学文字与文字语言相互转换,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文字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审题习惯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中段学生在数学审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细心与耐心、审题抓不住关键、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等,导致学生经常出现审题错误的现象。因此,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有必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可以采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文字,提升审题能力;另外,不断积累,专项反思,强化学生审题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符巨勇.小学期间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措施研究[J].才智,2015,15:94.
[2]胡伟伟.下笔必“审”—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J]. 求知导刊,2015,17:130.
[3]马金平.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40-43.
[4]王义峥.浅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