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黄镇,一片红色的土地

来源 :阅读(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有这样一片红色之地——潘黄镇,它是以烈士潘克和黄炜的姓氏命名的。
   1941年7月,日军占领盐城后,时任盐城县一区委员会书记的潘克,积极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多次取得胜利。同年9月23号下午,驻龙冈伪军徐绍南部70多人窜至龙鱼舍。此时的潘克正在审讯敌探魏小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一边指挥其他同志撤离,一边押着魏小六隐蔽于屋后。被敌人包围后,他揪住敌探投入河里,与其同归于尽。
   潘克牺牲后,组织安排黄炜接任一区委员会书记,继续进行革命斗争。1942年秋,黄炜不畏艰险亲自率领13名同志,携带武器,化装成筑路的民工,于七花坟附近击毙伪区长夏振亚。第二年,黄炜因患臂痈难行,便住进蔡家舍,不幸被伪军包围。眼看就要被俘,他纵身入水泅渡,不幸溺水牺牲。
  两位烈士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多年来,当地的百姓從没有忘记过他们。在潘黄烈士陵园里,矗立着一座白色纪念碑,碑上书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牺牲,他们将与青山同在,与大地永存。
  (指导老师:吴才伟)
其他文献
朱德从四五岁起就帮母亲递柴火、烧开水。只要能帮到母亲的忙,再苦再累,朱德都觉得很高兴。  到八九岁时,他学会了一些干农活的技巧和本领,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放学以后,看见母亲在灶前汗流满面地烧饭,朱德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就默默地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他就整日在田里帮着母亲劳动。母亲看到朱德小小年纪,样样都和自己抢着做,非常心疼,常常拉着他的手,责怪地说:“你上学已经很累了,小孩子家,
期刊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①,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③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④乎?  ——节选自〔明〕王阳明 《教条示龙场诸生》  ①隳(huī)惰(duò):懈怠。隳,毁坏。  ②愒(kài):荒废。  ③衔:横在马口中备抽勒的铁。指马的缰绳。  ④底:止。  志向不确立
期刊
我的爷爷是一位退伍老兵,退休后开始转战人生的另一个“战场”——开着越野车,开启了自己的“红色传承寻访之旅”。每次出发前,爷爷都会在车上插一面五星红旗。我很好奇,问:“爷爷,您为什么要在车上插一面五星红旗呢?”爷爷说:“因为爷爷要重走长征路,插上五星红旗就特别有仪式感啊。”  去年夏天,爷爷从常州出发,途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陕西,最后到达甘肃,行程两个月。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探访伟人故里、革命
期刊
每次见到爷爷坐在小马扎上,抚摸着他那个宝贝袋子,我就特别好奇。那是一个打着补丁的袋子,旧旧的,爷爷却把它当作宝贝。每当我想打开它的时候,爷爷总是把它紧紧地揣在怀里,笑而不答。终于,在我多次央求下,爷爷答应给我看看他袋子里的秘密。  “丫头,想听故事吗?”  “想,当然想!”  “过去啊,有三个共产党员,将一条棉被剪成两半,一半留给了乡亲,他们顶着另外半条棉被参加抗战……”我歪着脑袋认真地听着。  
期刊
每逢周一,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伴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举起小手,恭恭敬敬地向国旗行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熟悉的形象……  我想起了邱少云,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为了不被敌军发现,他的躯体忍受着燃烧弹火焰吞噬的巨痛,最后壮烈牺牲。在他心中,国家为重,个人为轻。他是英勇無畏的战士,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正因为有像邱少云这样无数的英
期刊
一百年  从战争到和平  无论是硝烟茫茫中裹满绷带的革命英烈  还是整齐、雄伟、步履铿锵的阅兵将士  他们,都有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从贫穷到富有  几代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书写拼搏与求索的中國骨气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正在从一个春天赶往另一个春天  一百年  党领导中国人民  写下了闪亮的两个大字——  “崛起”!  (指导老师:季红霞)
期刊
我喜欢阅读,尤其爱读“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的书籍,其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本书,我百看不厌。  董存瑞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但他机智过人,13岁时就勇敢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后来,他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他担任爆破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敌军的炮楼和碉堡均被炸毁,连队顺利到达隆化中学附近。可是狡猾的敌军早在中学外的一
期刊
和蔼可亲,慈眉善目,身上佩戴着的大红绶带,和他的那些经历一样熠熠生辉……没错,他就是草堰镇关工委主任单金德爷爷。作为一名老党员,单爷爷就如同阳光一样给人温暖,给人力量。他给我们讲的那些经历是多么了不起啊!  1991年,草堰镇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为了解除灾情,单爷爷七天七夜不归家,住在公路边,吃在公路边,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尽管双脚已经被大水泡得发烂,双手也因救灾而变得粗糙无比,但他没有
期刊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山,名叫抗日山。爸爸告诉我,抗日山上的一千多座烈士陵墓,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滨海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冒着枪林弹雨,为自己的战友们修建而成的。  周末,我跟随爸爸登上了这座仰慕已久的抗日山。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柏,显得肃穆而庄严。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听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看到了一个个烈士的名字:有威震滨海的符竹庭将军,有小沙东海战中牺牲的16位新四军战士,有青口战
期刊
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岳飞传》  原为“尽忠报国”,后来演变为“精忠报国”。形容竭尽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牺牲一切的无私行为和伟大气节。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是对他征战沙场,为国尽忠的一生最好的诠释。  岳飞少年时沉默寡言,爱读史书和兵法。他天生神力,武学天赋极高,先后拜周同、陈广为师,学习骑射和刀枪,进步神速。二十岁时,岳飞的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