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生物教学教学情境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多媒体,是用电子形式来模拟实现图像、声音、文字这三种基本媒体的高级形式。只有培养较强的多媒体意識,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实践,其教学效益、学习质量、智能发展也必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优缺点,人们褒贬不一。本文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是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份,它学生是渴望获得生物学知识并积极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意向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为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刺激,可促使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共同参与,使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避免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个人的精彩”。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加强直观性,优化教学过程
  生物学教学中,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实物、模型和挂图等传统媒体在体现“直观性原则”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目标小,展示时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且缺少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此外,教师口头描述多,造成了教学冗余,减少了引发学生顿悟的教学时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能够更好地贯彻“直观性原则”,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应用多媒体可以模拟显示某些微观现象、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这就使无法讲清、容易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在一种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易实现的情境下,用计算机模仿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到实际现象而进行学习。例如,高中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法不能充分体现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果用多媒体的动画来表现,既直观,又形象,且能充分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重难点迎刃而解。又如,植物的双受精,从花粉粒的形成到精子和极核及卵细胞的融合,如果我们寸步不离地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受精过程,恐怕得花很长的时间,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可是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植物受精过程的动画仅仅只需要几分钟而以,而且更加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再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鹿群狂奔的草原,从而引出课题:不同的生态因素形成了如同画面上战线的各种生存环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其实,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生活着形态万千的动植物。那么,这些动植物是如何与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呢?——这不仅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需要注意的事项
  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也为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不少好处,其相对与常规教学手段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使用这项工具,要用心思考,切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随意排斥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最终本末倒置,使老师和学生走入误区,影响教学质量。针对现阶段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对多媒体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多媒体教材,充分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第二,是多媒体的使用种类要适当。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的种类选择是否适当和准确,是课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不当,就会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反而不利于教学。第三,是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则略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因此,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度。第四,是教师进行的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分散学生注意力。第五,在设计多媒体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容的讲授之中,将是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多媒体应该是一种认知的工具:引导进入教学情境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反馈学习结果的工具;意义建构的工具。只有当教师使用多媒体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学生使用多媒体像使用钢笔一样得心应手,才能够达到多媒体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目的。我相信,将来的多媒体就和挂图、模型、标本一样,成为生物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和学习用具,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赵忠战.生物高效课堂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J].教师教育,2012,(15):25.
  [2]王雪松,李铁,王艳.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2,(01):79-8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