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结婚的法律效力反思

来源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147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2001年《婚姻法》还是我国《民法典》均未对错误婚姻行为之效力做出规制。身份法律行为与财产法律行为同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身份行为产生错误,而亲属法未予以规定时,能否适用民事法律行为中有关意思表示瑕疵之规则,学者之间存在巨大争议。目前有关错误婚姻效力的八种学说都存在问题。对于错误婚姻,当然能够适用民事法律行为中有关意思表示错误的相关规定。但是,考虑到维护家庭秩序和登记公示的权威,只有错误类型严重影响当事人产生结婚合意的方可予以撤销,且撤销权人要承担举证责任。此外,对另一方患有重大疾病产
其他文献
为促进原研药厂与仿制药厂之间的竞争,使患者能享受合理价格的仿制药及源源不断的创新药,美国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各方态度不一,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正从松散走向紧密,从形式走向实质。通过对美国、韩国及加拿大的对比,我国在药品专利信息登记阶段应采纳形式审查模式,在专利声明的选择与实施阶段应细化拟制侵权具体要素及明确等待期的启动模式与设定合理期间,最后应从实现鼓励与补偿功能的角度完善市场独占期的制度设计。
与自然人犯罪相比,企业犯罪更有必要也适合实施精细化量刑,这是由企业的组织特征、“轻轻重重”量刑激励模式、企业犯罪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小等因素共同决定.我国各级司法机关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高发、多发态势,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司法实践中本罪的认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认识分歧,如仅有手机号码的信息是否属于公民个人信息、批量信息来源不明时能否认定为非法获取、向下属或者同案犯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否属于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公开商业类信息所涉个人信息是否应予以排除等等。建议结合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特点和规律、刑事立法本意以及刑事犯罪的基本理论等方面探寻上述争议问题的解决路径。
社会转型期间纠纷的多样性与纠纷解决机制的系统性决定了以系统思维分析、完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近年来,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司法实践,但对于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仍需要继续推进。借鉴系统论的整体性、最优化和模型化方法,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即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第二,协调诉讼解纷机制与非诉解纷机制,以及非诉解纷机制内部各具体解纷方式。第三,完善一站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