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丰富而立体,让思维的羽翼飞翔,让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提高实效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把它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丰富而立体
  如在上“三角形”一课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呢?随即播放教师制作的演示文稿,画面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徐徐展现:蓝天中展翅翱翔的双翼飞机,暮色中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川流不息的杨浦大桥……孩子们屏息凝视,感受着三角形稳定性的广泛应用,陶醉在这个色与声交织、音与形交融的世界里……
  “三角形的认识”所展示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上网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制成幻灯片进行交流. 这使得远在天涯的美妙景象近在咫尺,一幕幕生动形象的画面在眼前展现,既看得见,又听得到.
  三角形不再是老师口中念叨的一个抽象的图形,而是演变成为一个个生动的、立体的、眼光可触及的活生生的事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在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下,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三角形的世界是美丽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劳动竟然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这一切,都是来自活生生的三角形世界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薄薄的教科书就是学生的唯一世界,黑板加粉笔主宰了一切,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挂图演示,受“教师课本”这种单一传递结构的限制,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 空洞的说教,乏力的语言,学生的体验是浅层次的,感悟是不深刻的.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广袤的世界成为了学生多彩的书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手段呈现,教学内容以其无穷的张力,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接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态度、价值观伴随知识得以同生、共长.
  二、信息技术让思维的羽翼飞翔
  在班级人数多达六、七十人的今天,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或许只是理想的追求. 但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使得这一理想很快成为可能.
  例如,在“在三角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设制“起跑线”、“加油站”、“凯旋门”这些极具挑战性的“冲浪”,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对话. 电脑充满人性化的即时判断,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了然于胸,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调节:或一路闯关,满怀信心接受新的挑战;或寻求来自教师、电脑等的帮助,扫除障碍,继续前进.
  在这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这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而言,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全班整齐划一地练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一切都得听从老师的摆布,一切都得服从大局.
  在课堂上,单靠一个人的力量,面对几十双渴求得到不同发展的眼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信息技术所独具的交互特性,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发掘想看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按不同方式与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沟通,提供反馈.
  三、信息技术让学习更加高效
  新课程提倡的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观,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显然已经远远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而借助信息技术屏幕切换、及时反馈等功能却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就使得这一操作较之常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时效性. 因为它缩短了“学生练习——教师批改——学生订正”的周期时间,使得反馈更及时,也更具人文性.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更好更快地掌握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师生关系由原来的不平等趋向平等,然而这种平等极易引发新的不平等——生强于师. 就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学相长. 信息技术,创造了一种平等和谐不断发展的师生新关系.
  四、信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教师的指导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许多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
  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也说:“成功的教学需要多种因素结合,就像学游泳,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单靠水(软件),还要有好教师. ”如果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回归,我们不难想像这种场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漫无目的地漫游而一无所获,在讨论区中自由地发言而不围绕主题. 这样放任自流导致的后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中,在学生自由快乐地冲浪的同时,教师不是无所事事,放任孩子们自流,而是积极地旁观,加强了指导与调控,辅导与点拨,让学生走好每一步.
  当然,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苗逢春博士这样认为:“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一步步展开深刻思考,则信息技术整合就失去了灵魂,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就只是可供教师换取一两声喝彩的花拳绣腿和表演道具.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这句话在信息技术整合的今天,我们仍应积极地倡导,并且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俊林.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尝试. 中国电化教育2002(7).
其他文献
【摘要】函数的分析性质包括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等。二元函数f(X,y)分析性質存在的条件和相互关系是:连续不一定存在偏导数,偏导数存在也不一定连续;偏导数存在不一定可微,偏导数存在且连续则可微,可微则偏导数一定存在,但偏导数不一定连续;连续不一定可微,可微则一定连续;连续必可积,可积未必连续。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这样将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指出,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中肯的.而其中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本文就谈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由ed X、Coursera和Udacity"三驾马车"刮起的MOOCs旋风席卷全球,引发了高等教育界的巨浪大潮,已然形成MOOCs效用的二元对立理论。MOOCs将引发大学及其组织、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
数学是一门高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及解题过程中,每名同学都会产生错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错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利用错误拓展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学生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促进学生学习,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由于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划分错误的标准也是多元的,而
摘要:培养创新意识的沃土到处都有,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让学生试着编写一些试题的训练过程就是具体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创造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电子教室;分組教学;变形;功能
分析了我院青年教职工党员分布状况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一、地级市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肇庆市、江门市、韶关市、云浮市、阳江市、清远市、汕尾市、河源市、惠州市
数学探究性学习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我们提倡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主题探究过程与方法中得到发展.
本试验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思茅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5%、10%、15%)的PEG-6000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下思茅松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