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与救赎 青春电影中的情感叙事与价值观分析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史蒂夫·卓博斯基导演作品《壁花少年》为例,结合叙事学、精神分析学与审美理论等分析了该电影的情感叙事逻辑与其传达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春电影《壁花少年》的分析,来引起学界对当下国内青春电影市场存在问题的关注,并鼓励社会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尊重青少年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叙事 价值观 青春电影
  一、绪论:《壁花少年》简介
  青春是不分国界、没有种族区分的人生记忆,是人类所共有的。青春电影作为庞大电影世界中的一个小分支,一直拥有十分广大的受众群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近年来,世界范围包括中国在内都出现了不少青春电影。
  史蒂夫·卓博斯基执导的《壁花少年{1}》改编自同名小说,称得上是一部聚焦了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所有现状的佳作。影片通过讲述少年查理的成长经历集中表现了现实社会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甚至有比较敏感的毒品、同性恋、性、死亡等问题。包罗万象的内容与细腻感伤的情感表达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魅力,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在主角查理身上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壁花少年》中心思敏感、性格内向的少年查理经历了最爱的海伦阿姨的死亡、最好的朋友的自杀,并且作为高中新生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他命运的转折点在于其遇到了鼓励他追求梦想的老师,以及最好的朋友帕特里克和萨姆。在他们和家人的帮助下,查理开始逐渐正视并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形象逐渐融入群体,拥有了更加深刻真实的人生领悟。
  笔者认为,影片有两点最出色——情感叙事的方法和正面价值观的传达。在情感叙事上,影片采用了独白、旁白、插叙等多种手法,表现了深刻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线索多但不显凌乱,反而情节饱满且真实可感。在价值观传达上,尽管影片反映了年轻人彷徨、痛苦的一面,但导演主要展现了在颓废中崛起并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正能量。
  二、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复杂与纯粹并存
  就男主角查理的情感来看,爱情上,影片主要运用常规性叙事描写了他对女主角萨姆的一往情深,并且通过男女主角的对白以及男主角的内心独白穿插出另一段畸形的感情——查理对海伦阿姨的又爱又恨。
  (一)复杂、深刻、特殊的心结——海伦阿姨
  影片最后,我们得知海伦阿姨对童年的查理是有过性猥亵行为的。查理在影片中一直都有提到自己的海伦阿姨,说她很完美,并对女主角萨姆提到过海伦阿姨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种种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伦阿姨这个人物对于查理的重要性。后来查理与心理医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海伦阿姨,对话如下:
  医生:“你的海伦婶婶呢?”
  查理(犹豫):“她怎么了?”
  医生:“你看见她了吗?”{2}
  查理:“是的,嗯哼……”
  查理:“她的生活一团糟……天啊,我应该怎么说……”
  医生:“你睡着的时候说了一些关于她的事情……”
  查理(低头避开医生的眼光):“我不想知道……”
  医生:“如果你想治好你的病……你必须知道。”
  查理(哭泣):“她……她……不正常。”
  查理一方面觉得海伦阿姨很完美,是他最爱的人,她的死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他又下意识地
  隐藏或者说不去想阿姨曾经对自己有过的性猥亵行为。但这些记忆一直存在于查理内心深处,经常被唤起。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童年阴影会影响成年后的世界观。童年的痛苦经历被压抑在潜意识{3}中,通常会通过梦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如果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就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童年被猥亵的记忆对查理的影响就是幻视,并且这已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上包括感情表达上变得十分敏感和被动。影片开始便描写查理很孤独,很多事情愿意写在信里,不愿意告诉父母;上高中的第一天很不适应,找不到朋友,还被人欺负;在面对心上人萨姆时尤为明显,他为她做了很多,考虑了很多,却始终不敢主动追求她,在后来与玛丽的交往中也不知道如何拒绝,以致犯了情商低下的错误,伤害了朋友们。
  电影叙事与文学叙事有很大区别,电影是作为一种视觉手段直接作用于想象,而文学是作为一种语言手段直接作用于理智。{4}《壁花少年》采用了文学语言与视觉画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它一方面拥有非常文学性的男主角内心独白,另外也有洛基恐怖秀、舞会狂欢等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的画面,特别在表现男主角对海伦阿姨的情感上,影片一开始便采用查理念信件独白的形式,用一种十分文学化的手法为我们剖析了查理的心理。接下来不断的心理旁白让我们明白他的心理确实存在问题,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电影的整体格调是喧闹的、快乐的,充满着各种表演、音乐与狂欢,但表象不能掩盖查理内心的困扰与不安。导演刻意形成两个世界的强烈反差,突出了查理的内心世界。
  海伦阿姨在影片中多次被提到,童年查理的镜头也不断闪现,都是一些模糊晃动的画面,并且往往出现在查理发病时——极度焦虑、悲伤时。种种迹象向观众表明查理总有崩溃的一天,因为他的内心承受了太多无法排遣的痛苦。而查理最好的朋友离家上大学,打破了查理本身就不太稳定的平静,直接将他逼到了崩溃边缘,也为他悲伤的根源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启示。这时影片之前众多微小但细腻的情感伏笔让影片最后揭示查理的童年阴影变得真实可信并且不唐突,它给了观众足够多的铺垫来承受男主角的改变,让观众一瞬间恍然大悟为什么查理会对海伦阿姨念念不忘。
  (二)纯粹、干净、执着的喜欢——萨姆
  在消费主义时代,电影的情感叙事容易陷入仅仅满足情感宣泄和幻觉体验的单一化局面。通常较为感性的青春电影往往通过编织大喜大悲的人物命运和爱情命运,使观众的情感和心理深受冲击与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叔于田》作为305首中华诗歌原典之一,其深刻的内涵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历代以来,此诗在东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东亚学者勤于治诗阐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关于诗旨之说,东亚学者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诸家观点,本文得出共有十二种诗旨之说的结论。分别是:刺庄公说、爱叔段说、美田说、讽太叔段说、描写太叔段狩猎场面说、忧叔段不义而得众说、郑俗浮薄说、刺滥驾君车说、赞美贵族田
在笛安身上似乎有两个撕不掉的标签,一个是她同为职业作家的双亲,还有一个是让“80后”作家共同困扰的青春写作。标签凝练概括的背后神话了她成为作家的理由,同时也简化了她对文字和故事的执着与追求。  一、“文二代”的焦虑和“80后”标签  吴桐(以下简称吴):你选择写作是受父母亲的影响吗?  笛安(以下简称笛):这个不太好说,我是他们孩子,和他们一起生活长大,很难具体总结出到底哪一个部分是受他们影响形成
在2018年的8月和12月,广东诗歌界连续出版了两部比较厚重的诗歌选本,一部是由温远辉、何光顺、林馥娜合编的 《珠江诗派——广东百年珠江诗派诗人作品选析》,一部是由何光顺主编的《南方诗选》。据何光顺教授说,这两部诗选的编选顺序其实是与出版时序刚好相反的,是先编《南方诗选》,再编《珠江诗派》的,而我也觉得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南方是一个比较广阔的地域,而珠江则是南方最好的地理体现与精神代表。  在《南
摘 要:《说文解字》 是我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是第一部影响深远的字典,收字9353个,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象的百科全书。本课题通过研究《说文解字》 中的兵器字,以管窥古代兵器文化,进一步揭示古人的战争观。  关键字:《说文解字》 兵器字 兵器文器  《说文解字》是许慎所著,在我国文字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全书收字9353个,所收的字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反映当时社会
刘诗伟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研讨会于2017年5月6日在江汉大学举行。来自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武汉作家协会、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单位的三十多名文艺评论家、学者和编辑与会,对这部长篇小说进行了题材、语言、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多角度探讨和交流。  一、作品的思想力度和深度  小说
摘 要:《哀兵吟》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远征军为描写对象,用质朴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战士在反攻缅北的战役中与日寇奋勇作战的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作者采用了历史与现实交叉叙述的结构,通过对战争与和平时期两条线索的不同叙述,不仅详细描写了以康健为首的一排战士完成战斗任务的全过程,而且对幸存者在战后的生活经历也做了详细交代。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突出了
摘要:在茅盾的小说创作转型中,《春蚕洇其“经济危机”的主题而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经典文本。历来对于《春蚕》的解读,也多倾向于将其置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将老通宝的破产归咎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然细读文本可知,《春蚕》绝非单纯以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为归旨的意识形态类型小说,而是包含着诸多复杂和矛盾性的因素。正是对经济危机的复杂性书写使其成为折射出传统中国现代化艰难转型
摘 要: 竹枝词是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突出的地方特色、悠长哀婉的情韵为特征的山歌,最初是以纯民歌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的。竹枝词在艺术特点上最为突出的是其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地方方言和地方俚语,在艺术风格上以“怨”见长。竹枝词最终在遭遇贬斥的唐代文人笔下,从鄙俗逐渐走向雅致,走向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 :竹枝词 兴起 流传 艺术风格  在唐代,竹枝词从粗鄙通俗走向了高贵典雅,登上了诗歌文学的殿堂。据北宋文人郭
摘 要: 风景概念在西方经历了含义的不断扩充与转变,其与主体的关系也从单一的凝视-被凝视转变为一种交融与同构的共生关系,风景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编码场域,与民族、阶级等诸多概念交织在一起。在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分别看到了两种风景,即遮蔽的风景与解蔽的风景,不同的视角决定了相异的风景,而视角形成的背后又有民族与阶级的深层动因。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形态的风景,旨在揭示出风景的感知与主
摘 要: 阿城小说《树王》采用的是平淡的叙事风格,其中通过身份构建后的第一人称视角与作者采用的顺序叙事对于此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平淡叙事风格下的情感迸泄有着含蓄而深刻的情感张力,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叙事风格的构造,是作者针对文章主题如何呈现的选择与策略。《树王》所采用的这种平淡叙事风格为作者表露主题背后的思想感情,提供了一条自由而包容的呈现路径,使情感迸泄丰富的同时不失纯粹的书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