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史蒂夫·卓博斯基导演作品《壁花少年》为例,结合叙事学、精神分析学与审美理论等分析了该电影的情感叙事逻辑与其传达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春电影《壁花少年》的分析,来引起学界对当下国内青春电影市场存在问题的关注,并鼓励社会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尊重青少年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叙事 价值观 青春电影
一、绪论:《壁花少年》简介
青春是不分国界、没有种族区分的人生记忆,是人类所共有的。青春电影作为庞大电影世界中的一个小分支,一直拥有十分广大的受众群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近年来,世界范围包括中国在内都出现了不少青春电影。
史蒂夫·卓博斯基执导的《壁花少年{1}》改编自同名小说,称得上是一部聚焦了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所有现状的佳作。影片通过讲述少年查理的成长经历集中表现了现实社会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甚至有比较敏感的毒品、同性恋、性、死亡等问题。包罗万象的内容与细腻感伤的情感表达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魅力,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在主角查理身上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壁花少年》中心思敏感、性格内向的少年查理经历了最爱的海伦阿姨的死亡、最好的朋友的自杀,并且作为高中新生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他命运的转折点在于其遇到了鼓励他追求梦想的老师,以及最好的朋友帕特里克和萨姆。在他们和家人的帮助下,查理开始逐渐正视并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形象逐渐融入群体,拥有了更加深刻真实的人生领悟。
笔者认为,影片有两点最出色——情感叙事的方法和正面价值观的传达。在情感叙事上,影片采用了独白、旁白、插叙等多种手法,表现了深刻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线索多但不显凌乱,反而情节饱满且真实可感。在价值观传达上,尽管影片反映了年轻人彷徨、痛苦的一面,但导演主要展现了在颓废中崛起并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正能量。
二、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复杂与纯粹并存
就男主角查理的情感来看,爱情上,影片主要运用常规性叙事描写了他对女主角萨姆的一往情深,并且通过男女主角的对白以及男主角的内心独白穿插出另一段畸形的感情——查理对海伦阿姨的又爱又恨。
(一)复杂、深刻、特殊的心结——海伦阿姨
影片最后,我们得知海伦阿姨对童年的查理是有过性猥亵行为的。查理在影片中一直都有提到自己的海伦阿姨,说她很完美,并对女主角萨姆提到过海伦阿姨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种种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伦阿姨这个人物对于查理的重要性。后来查理与心理医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海伦阿姨,对话如下:
医生:“你的海伦婶婶呢?”
查理(犹豫):“她怎么了?”
医生:“你看见她了吗?”{2}
查理:“是的,嗯哼……”
查理:“她的生活一团糟……天啊,我应该怎么说……”
医生:“你睡着的时候说了一些关于她的事情……”
查理(低头避开医生的眼光):“我不想知道……”
医生:“如果你想治好你的病……你必须知道。”
查理(哭泣):“她……她……不正常。”
查理一方面觉得海伦阿姨很完美,是他最爱的人,她的死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他又下意识地
隐藏或者说不去想阿姨曾经对自己有过的性猥亵行为。但这些记忆一直存在于查理内心深处,经常被唤起。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童年阴影会影响成年后的世界观。童年的痛苦经历被压抑在潜意识{3}中,通常会通过梦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如果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就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童年被猥亵的记忆对查理的影响就是幻视,并且这已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上包括感情表达上变得十分敏感和被动。影片开始便描写查理很孤独,很多事情愿意写在信里,不愿意告诉父母;上高中的第一天很不适应,找不到朋友,还被人欺负;在面对心上人萨姆时尤为明显,他为她做了很多,考虑了很多,却始终不敢主动追求她,在后来与玛丽的交往中也不知道如何拒绝,以致犯了情商低下的错误,伤害了朋友们。
电影叙事与文学叙事有很大区别,电影是作为一种视觉手段直接作用于想象,而文学是作为一种语言手段直接作用于理智。{4}《壁花少年》采用了文学语言与视觉画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它一方面拥有非常文学性的男主角内心独白,另外也有洛基恐怖秀、舞会狂欢等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的画面,特别在表现男主角对海伦阿姨的情感上,影片一开始便采用查理念信件独白的形式,用一种十分文学化的手法为我们剖析了查理的心理。接下来不断的心理旁白让我们明白他的心理确实存在问题,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电影的整体格调是喧闹的、快乐的,充满着各种表演、音乐与狂欢,但表象不能掩盖查理内心的困扰与不安。导演刻意形成两个世界的强烈反差,突出了查理的内心世界。
海伦阿姨在影片中多次被提到,童年查理的镜头也不断闪现,都是一些模糊晃动的画面,并且往往出现在查理发病时——极度焦虑、悲伤时。种种迹象向观众表明查理总有崩溃的一天,因为他的内心承受了太多无法排遣的痛苦。而查理最好的朋友离家上大学,打破了查理本身就不太稳定的平静,直接将他逼到了崩溃边缘,也为他悲伤的根源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启示。这时影片之前众多微小但细腻的情感伏笔让影片最后揭示查理的童年阴影变得真实可信并且不唐突,它给了观众足够多的铺垫来承受男主角的改变,让观众一瞬间恍然大悟为什么查理会对海伦阿姨念念不忘。
(二)纯粹、干净、执着的喜欢——萨姆
在消费主义时代,电影的情感叙事容易陷入仅仅满足情感宣泄和幻觉体验的单一化局面。通常较为感性的青春电影往往通过编织大喜大悲的人物命运和爱情命运,使观众的情感和心理深受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叙事 价值观 青春电影
一、绪论:《壁花少年》简介
青春是不分国界、没有种族区分的人生记忆,是人类所共有的。青春电影作为庞大电影世界中的一个小分支,一直拥有十分广大的受众群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近年来,世界范围包括中国在内都出现了不少青春电影。
史蒂夫·卓博斯基执导的《壁花少年{1}》改编自同名小说,称得上是一部聚焦了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所有现状的佳作。影片通过讲述少年查理的成长经历集中表现了现实社会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甚至有比较敏感的毒品、同性恋、性、死亡等问题。包罗万象的内容与细腻感伤的情感表达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魅力,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在主角查理身上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壁花少年》中心思敏感、性格内向的少年查理经历了最爱的海伦阿姨的死亡、最好的朋友的自杀,并且作为高中新生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他命运的转折点在于其遇到了鼓励他追求梦想的老师,以及最好的朋友帕特里克和萨姆。在他们和家人的帮助下,查理开始逐渐正视并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形象逐渐融入群体,拥有了更加深刻真实的人生领悟。
笔者认为,影片有两点最出色——情感叙事的方法和正面价值观的传达。在情感叙事上,影片采用了独白、旁白、插叙等多种手法,表现了深刻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线索多但不显凌乱,反而情节饱满且真实可感。在价值观传达上,尽管影片反映了年轻人彷徨、痛苦的一面,但导演主要展现了在颓废中崛起并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正能量。
二、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复杂与纯粹并存
就男主角查理的情感来看,爱情上,影片主要运用常规性叙事描写了他对女主角萨姆的一往情深,并且通过男女主角的对白以及男主角的内心独白穿插出另一段畸形的感情——查理对海伦阿姨的又爱又恨。
(一)复杂、深刻、特殊的心结——海伦阿姨
影片最后,我们得知海伦阿姨对童年的查理是有过性猥亵行为的。查理在影片中一直都有提到自己的海伦阿姨,说她很完美,并对女主角萨姆提到过海伦阿姨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种种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伦阿姨这个人物对于查理的重要性。后来查理与心理医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海伦阿姨,对话如下:
医生:“你的海伦婶婶呢?”
查理(犹豫):“她怎么了?”
医生:“你看见她了吗?”{2}
查理:“是的,嗯哼……”
查理:“她的生活一团糟……天啊,我应该怎么说……”
医生:“你睡着的时候说了一些关于她的事情……”
查理(低头避开医生的眼光):“我不想知道……”
医生:“如果你想治好你的病……你必须知道。”
查理(哭泣):“她……她……不正常。”
查理一方面觉得海伦阿姨很完美,是他最爱的人,她的死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他又下意识地
隐藏或者说不去想阿姨曾经对自己有过的性猥亵行为。但这些记忆一直存在于查理内心深处,经常被唤起。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童年阴影会影响成年后的世界观。童年的痛苦经历被压抑在潜意识{3}中,通常会通过梦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如果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就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童年被猥亵的记忆对查理的影响就是幻视,并且这已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上包括感情表达上变得十分敏感和被动。影片开始便描写查理很孤独,很多事情愿意写在信里,不愿意告诉父母;上高中的第一天很不适应,找不到朋友,还被人欺负;在面对心上人萨姆时尤为明显,他为她做了很多,考虑了很多,却始终不敢主动追求她,在后来与玛丽的交往中也不知道如何拒绝,以致犯了情商低下的错误,伤害了朋友们。
电影叙事与文学叙事有很大区别,电影是作为一种视觉手段直接作用于想象,而文学是作为一种语言手段直接作用于理智。{4}《壁花少年》采用了文学语言与视觉画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它一方面拥有非常文学性的男主角内心独白,另外也有洛基恐怖秀、舞会狂欢等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的画面,特别在表现男主角对海伦阿姨的情感上,影片一开始便采用查理念信件独白的形式,用一种十分文学化的手法为我们剖析了查理的心理。接下来不断的心理旁白让我们明白他的心理确实存在问题,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电影的整体格调是喧闹的、快乐的,充满着各种表演、音乐与狂欢,但表象不能掩盖查理内心的困扰与不安。导演刻意形成两个世界的强烈反差,突出了查理的内心世界。
海伦阿姨在影片中多次被提到,童年查理的镜头也不断闪现,都是一些模糊晃动的画面,并且往往出现在查理发病时——极度焦虑、悲伤时。种种迹象向观众表明查理总有崩溃的一天,因为他的内心承受了太多无法排遣的痛苦。而查理最好的朋友离家上大学,打破了查理本身就不太稳定的平静,直接将他逼到了崩溃边缘,也为他悲伤的根源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启示。这时影片之前众多微小但细腻的情感伏笔让影片最后揭示查理的童年阴影变得真实可信并且不唐突,它给了观众足够多的铺垫来承受男主角的改变,让观众一瞬间恍然大悟为什么查理会对海伦阿姨念念不忘。
(二)纯粹、干净、执着的喜欢——萨姆
在消费主义时代,电影的情感叙事容易陷入仅仅满足情感宣泄和幻觉体验的单一化局面。通常较为感性的青春电影往往通过编织大喜大悲的人物命运和爱情命运,使观众的情感和心理深受冲击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