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452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181-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器官-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
1 预防和治疗
1.1 预防
提高对哮喘防治知识的认识,掌握发病规律,避免或消除各种诱发因素。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冬季应预防感冒,吸烟者应戒烟。如有慢性鼻旁窦炎时应积极治疗,防止诱发感染性哮喘。
1.2 治疗
哮喘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以抗炎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控制急性发作,尽快缓解哮喘症状,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因哮喘是由一种或多种诱因引起的慢性炎症,治疗时首先应避免或消除诱因对呼吸道的刺激,防止病情加重;感染是诱因之一,哮喘反复发作亦可以出现激发感染,加重呼吸道阻塞及提高反应性,可按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单用或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控制急性发作,缓解哮喘症状;若痰稠加重呼吸困难时,可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物,有利于畅通呼吸道;对中重度哮喘应 以抗炎治疗为主,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尽快解除支气管痉挛,并可根据病情给予氧疗,纠正缺氧状态。哮喘缓解后,还需进行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合理的治疗可减轻发作或使之痊愈,提高生活质量。
1.3 常用的平喘药物
平川药物是一类能缓解、消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喘息症状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常用的平喘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能激动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增加,cAMP/ cGMP(环磷酸鸟苷)比值升高而产生松弛平滑肌作用;同时能激动肥大细胞上的β2受体,抑制其释放过敏介质,减轻由过敏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此类药物又分为:α、β受体激动剂,如盐酸麻黄碱;β受体激动剂,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主要有硫酸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妥洛特罗、盐酸克伦特罗、盐酸氯丙那林、沙美特罗、奥西那林、非诺特罗、利米特罗、比托特罗、海索那林、瑞普特罗、曲托喹酚、福莫特罗等。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指茶碱类药物,此类药物能抑制磷酸二酯酶,减慢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分解速度,从而增加cAMP的含量,使平滑肌张力降低,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β受体激动剂。还能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间接导致支气管扩张;茶碱类药物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此类药物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干扰炎症细胞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活性,促进气道纤毛运动,增强呼吸肌收缩力等方面的作用抗哮喘,主要药物有茶碱、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
M-胆碱受体阻滞剂:M-胆碱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乙酰胆碱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的作用,减少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cGMP,使cAMP/cGMP的比值升高,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还可阻断病态的迷走神经反射弧,降低呼吸道张丽,发挥平喘作用。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平喘方面主要利用其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是目前作用最强的抗炎平喘药物。激素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增强β受体的敏感性,对炎症反应各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对哮喘长期治疗效果最好,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发作的重要药物。
2 支气管哮喘合理用药
轻度哮喘发作是,可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首选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吸入、含服或口服。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每次0.1~0.2毫克,气雾吸入,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特布他林,每次0.25~0.5毫克气雾吸入,每日3~4次,或口服,每次2.5~5毫克,每日2~3次;奥西那林,每次0.65~1.95毫克,气雾吸入,每次4~6次,每日最大量7.8毫克;克伦特罗,每次10~20微克,或口服,每次20~40微克,每次三次。
对中度、慢性反复发作哮喘,只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掩盖炎症的发展,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增高,必须联用抗炎药物,从多环节阻断气道炎症,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可口服短半衰期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每日20~40毫克,清晨服用。控制症状一星期后及时减量,连续用药2周以上,一般应逐渐减量,每隔1~2日减少5毫克,以哮喘不复发为度。如减量过程中病情加重,需要重新加量。维持量每日不宜超过5~10毫克,每日清晨或隔日顿服。低剂量维持基本不产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抑制作用,全身应用激素不良反应较多,气雾吸入疗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有规律并较长期地吸入,可替代口服激素治疗中度、慢性反复发作哮喘。如丙酸倍氯米松每日吸入0.05~0.1毫克,每日3~4次,严重者吸入量可增至每日0.8~1.0毫克,分6~8次。每日吸入丙酸倍氯米松0.4毫克,效果相当于口服泼尼松7.5毫克,此剂量可控制绝大多数慢性哮喘症状,增加吸入量可增加疗效,但每日量大于1.6毫克时可能会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重度哮喘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可先用氨茶碱0.25克加于50%葡萄糖20~40毫升中,缓慢静脉推注,时间不少于20~40分钟,静脉注射过速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头晕、心悸、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惊厥等反应。随后用0.25~0.5氨茶碱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脉点滴维持,吸烟者每小时0.6毫克/千克,不吸烟者每小时0.4~0.5毫克/千克。每日总量不超过1.2~1.5克。并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以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同时应立即短程大剂量使用半衰期短的激素静脉滴注,首次剂量要足,如氢化可的松0.1~0.2克,每4~6小时1次,24小时最大剂量为1.5克。哮喘症状初步緩解后短期内逐渐减量,改为口服泼尼松,至哮喘完全缓解后逐渐停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器官-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
1 预防和治疗
1.1 预防
提高对哮喘防治知识的认识,掌握发病规律,避免或消除各种诱发因素。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冬季应预防感冒,吸烟者应戒烟。如有慢性鼻旁窦炎时应积极治疗,防止诱发感染性哮喘。
1.2 治疗
哮喘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以抗炎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控制急性发作,尽快缓解哮喘症状,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因哮喘是由一种或多种诱因引起的慢性炎症,治疗时首先应避免或消除诱因对呼吸道的刺激,防止病情加重;感染是诱因之一,哮喘反复发作亦可以出现激发感染,加重呼吸道阻塞及提高反应性,可按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单用或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控制急性发作,缓解哮喘症状;若痰稠加重呼吸困难时,可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物,有利于畅通呼吸道;对中重度哮喘应 以抗炎治疗为主,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尽快解除支气管痉挛,并可根据病情给予氧疗,纠正缺氧状态。哮喘缓解后,还需进行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合理的治疗可减轻发作或使之痊愈,提高生活质量。
1.3 常用的平喘药物
平川药物是一类能缓解、消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喘息症状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常用的平喘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能激动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增加,cAMP/ cGMP(环磷酸鸟苷)比值升高而产生松弛平滑肌作用;同时能激动肥大细胞上的β2受体,抑制其释放过敏介质,减轻由过敏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此类药物又分为:α、β受体激动剂,如盐酸麻黄碱;β受体激动剂,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主要有硫酸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妥洛特罗、盐酸克伦特罗、盐酸氯丙那林、沙美特罗、奥西那林、非诺特罗、利米特罗、比托特罗、海索那林、瑞普特罗、曲托喹酚、福莫特罗等。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指茶碱类药物,此类药物能抑制磷酸二酯酶,减慢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分解速度,从而增加cAMP的含量,使平滑肌张力降低,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β受体激动剂。还能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间接导致支气管扩张;茶碱类药物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此类药物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干扰炎症细胞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活性,促进气道纤毛运动,增强呼吸肌收缩力等方面的作用抗哮喘,主要药物有茶碱、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
M-胆碱受体阻滞剂:M-胆碱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乙酰胆碱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的作用,减少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cGMP,使cAMP/cGMP的比值升高,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还可阻断病态的迷走神经反射弧,降低呼吸道张丽,发挥平喘作用。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平喘方面主要利用其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是目前作用最强的抗炎平喘药物。激素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增强β受体的敏感性,对炎症反应各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对哮喘长期治疗效果最好,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发作的重要药物。
2 支气管哮喘合理用药
轻度哮喘发作是,可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首选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吸入、含服或口服。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每次0.1~0.2毫克,气雾吸入,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特布他林,每次0.25~0.5毫克气雾吸入,每日3~4次,或口服,每次2.5~5毫克,每日2~3次;奥西那林,每次0.65~1.95毫克,气雾吸入,每次4~6次,每日最大量7.8毫克;克伦特罗,每次10~20微克,或口服,每次20~40微克,每次三次。
对中度、慢性反复发作哮喘,只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掩盖炎症的发展,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增高,必须联用抗炎药物,从多环节阻断气道炎症,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可口服短半衰期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每日20~40毫克,清晨服用。控制症状一星期后及时减量,连续用药2周以上,一般应逐渐减量,每隔1~2日减少5毫克,以哮喘不复发为度。如减量过程中病情加重,需要重新加量。维持量每日不宜超过5~10毫克,每日清晨或隔日顿服。低剂量维持基本不产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抑制作用,全身应用激素不良反应较多,气雾吸入疗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有规律并较长期地吸入,可替代口服激素治疗中度、慢性反复发作哮喘。如丙酸倍氯米松每日吸入0.05~0.1毫克,每日3~4次,严重者吸入量可增至每日0.8~1.0毫克,分6~8次。每日吸入丙酸倍氯米松0.4毫克,效果相当于口服泼尼松7.5毫克,此剂量可控制绝大多数慢性哮喘症状,增加吸入量可增加疗效,但每日量大于1.6毫克时可能会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重度哮喘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可先用氨茶碱0.25克加于50%葡萄糖20~40毫升中,缓慢静脉推注,时间不少于20~40分钟,静脉注射过速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头晕、心悸、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惊厥等反应。随后用0.25~0.5氨茶碱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脉点滴维持,吸烟者每小时0.6毫克/千克,不吸烟者每小时0.4~0.5毫克/千克。每日总量不超过1.2~1.5克。并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以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同时应立即短程大剂量使用半衰期短的激素静脉滴注,首次剂量要足,如氢化可的松0.1~0.2克,每4~6小时1次,24小时最大剂量为1.5克。哮喘症状初步緩解后短期内逐渐减量,改为口服泼尼松,至哮喘完全缓解后逐渐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