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O1B1c.521T>C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代动力学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LCO1B1c.521T>C基因变异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82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儿分为SLCO1B1c.521T>C基因变异组和未变异组。参考ALL-BFM 2000化疗方案,甲氨蝶呤化疗剂量为3~5 g/m2静脉滴注给药;四氢叶酸于甲氨蝶呤用药36 h后开始解救,并根据第48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进行调整。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分析24、48、72 h血清中甲氨蝶呤及其代谢产物7-OH甲氨蝶呤浓度。NLME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患儿药代动力学、毒性反应、四氢叶酸解救剂量,随访5年ALL复发率及无事件生存率。

结果

82例ALL患儿中SLCO1B1c.521T>C变异组21例[突变杂合子型(TC)20例,突变纯合子型(CC)1例],未变异组[野生纯合子型(TT)] 61例。SLCO1B1c.521T>C变异组患儿48、72 h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1.00±1.41)比(0.34±0.17)μmol/L,t=2.131,P=0.046;72 h:(0.31±0.26)比(0.08±0.04)μmol/L; t=3.995, P=0.001]。变异组48 h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48-∝)为(23.18±19.91)h·μmol/L,明显高于未变异组(t=4.025, P=0.001)。变异组患儿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安全阈值(0.1 μmol/L)时间(TC>0.1 μmol/L)显著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22.0)比(67.1±7.5)h,t=5.880,P<0.001];变异组患儿所需四氢叶酸解救平均剂量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7±287.8)比(140.6±27.5)mg/m2t=2.614, P=0.017]。变异组患儿胃肠道和肝脏严重毒性反应(Ⅲ~Ⅳ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变异组[胃肠道33%(7/21)比5%(3/61);肝脏:24%(5/21)比2%(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275、8.289,P均<0.05)。变异组患儿住院天数(4.95±1.43)d,未变异组(4.05±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1,P=0.009)。变异组5年累积复发率9%(2/21),未变异组13%(8/61)。5年内变异组和未变异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6%和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1)。

结论

SLCO1B1c.521T>C基因变异是影响ALL患儿甲氨蝶呤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变异组患儿四氢叶酸解救强度,对降低甲氨蝶呤的严重毒性作用有益,但不影响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长期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肝穿刺组织病理特点、临床特征及病因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收治的3 932例住院患儿的肝脏病理与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病因组成与1983至2000年1 020例患儿进行对比。结果(1)2001至2012年3 943例肝活检患儿中3 932例肝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9.72%;术后31例出现并发症。婴儿组(<1岁)174例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撤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和自主呼吸试验(SBT)两种撤机模式下各撤机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患儿132例,根据临床经验使用SIMV+PSV、SBT两种撤机模式,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体重、危重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对撤机的影响,用RO
目的应用婴幼儿体积描记法(简称体描)评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肺功能的改变及预后,探讨体描在婴幼儿AL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体描仪检测444例1~36月龄ALRI患儿(喘息组195例,非喘息组249例)和103名呼吸生理正常婴幼儿(对照组)的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FRC)、气道阻力(Raw),比较ALRI患儿的体描特有指标FRC、Raw与潮气呼吸主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