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去沿海城市旅游时,常常会被饭店菜单上一个“天下第一鲜”的菜名所吸引。未曾吃过的人不知此系何物,亟待一尝,品尝过的人,方知此菜名符其实,亦想再饱口福。这一菜肴,便是文蛤肉。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是非常确切的。它的鲜味来源于多种氨基酸和琥珀酸的复合体,故鲜美异常,是其它食物所不能相比的。文蛤又名花蛤,蚌螯,属双壳动物。其两片坚硬的贝壳,形呈扇状,表面光滑如釉质,里面光白似玉,壳上花纹丰富,颇为美观。其足扁平如舌,很象古代兵器中的月斧,故又有“月斧”之称。它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沿海均有分布,江苏南通因地处长江入海处,文蛤资源最为丰富。近年又进行人工养殖,成为全国文蛤出口和内销的主要产地。
文蛤的食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韩非子《蠢蠹篇》就有“上古之世,民食果菰蚌蛤”之记载。北京附近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文蛤壳,经测定距今已有五万多年。另外,我国历代的古籍如《山海经》、《礼记》、《齐民要术》、《随园食单》等书中都有关于文蛤的记载和有趣的神话传说。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始于何时,尚待考证,不过自古至今,无论平民百姓、文人学士还是帝王将相,赞赏文蛤味美的却是大有人在。欧阳修的《初食蛙车螯》诗中认为,鸡、豚、鱼、虾都不能与文蛤媲美,叹息自己吃得太晚了,并说:“共食唯恐后,争先屡成哗,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王安石《蛙螯》诗中描写因其味太美,大家抢吃一空的情形。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蚌螯“味在蛏干之上”。据《后山丛谈》讲,进贡给宋仁宗吃的文蛤,每枚千钱。可见文蛤身价之贵。就连生活极端奢侈的隋炀帝也喜欢啜食文蛤。《酉阳杂俎》上说:“炀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千万矣。”从唐代开始,沿海官员把文蛤作为珍品上贡,史书记载,不胜枚举。说明文蛤得“天下第一鲜”之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文蛤一直是南通人民家常菜肴和筵席上的美馔,同时又是调味品,其食法和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用整文蛤肉可以煸炒、油爆、浇脍、汆汤、炝醉、制酱等;如将文蛤肉斩成肉茸茸,可制作多种菜肴和文蛤全席。如文蛤饼,是用文蛤肉茸配以猪肉茸和荸荠或丝瓜末、鸡蛋及葱姜等做成的饼,下锅煎黄,烹入调味汤汁,肥美鲜嫩异常。南通有句民谚云:“吃了文蛤饼,百味都失灵。”倘若用文蛤肉作配料或调味品,不管在什么菜内放上一些文蛤肉.无需加味精,其味鲜美无比。南通沿海居民做豆腐汤及炒蛋等菜,都要放点文蛤肉,以增加美味。投入文蛤肉的豆腐汤,汤鲜、蛤嫩。豆腐入味;炒的鸡蛋包在文蛤肉上,当地称之为“金裹玉斧”,滋味鲜美可口。
文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相当丰富,它含有蛋白质、糖类和钙、磷、铁等元素,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对某些疾病有食疗价值。据近代医学研究,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之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淋巴结核、中耳炎、胃痛亦有很好的疗效。它还有开胃、催乳等作用,常食文蛤,以可滋补健身,延年益寿。
文蛤肉具有异常鲜嫩的风味特色,为人们所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出口贸易的增长,文蛤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如何保护和繁殖文蛤资源,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课题。我国从南到北,有广阔的海边滩涂,充分利用海涂和海湾,进行大量的人工繁殖。则“天下第一鲜”便会源远流长,永远给人类提供鲜嫩的美味。
(编辑 赵雪)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是非常确切的。它的鲜味来源于多种氨基酸和琥珀酸的复合体,故鲜美异常,是其它食物所不能相比的。文蛤又名花蛤,蚌螯,属双壳动物。其两片坚硬的贝壳,形呈扇状,表面光滑如釉质,里面光白似玉,壳上花纹丰富,颇为美观。其足扁平如舌,很象古代兵器中的月斧,故又有“月斧”之称。它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沿海均有分布,江苏南通因地处长江入海处,文蛤资源最为丰富。近年又进行人工养殖,成为全国文蛤出口和内销的主要产地。
文蛤的食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韩非子《蠢蠹篇》就有“上古之世,民食果菰蚌蛤”之记载。北京附近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文蛤壳,经测定距今已有五万多年。另外,我国历代的古籍如《山海经》、《礼记》、《齐民要术》、《随园食单》等书中都有关于文蛤的记载和有趣的神话传说。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始于何时,尚待考证,不过自古至今,无论平民百姓、文人学士还是帝王将相,赞赏文蛤味美的却是大有人在。欧阳修的《初食蛙车螯》诗中认为,鸡、豚、鱼、虾都不能与文蛤媲美,叹息自己吃得太晚了,并说:“共食唯恐后,争先屡成哗,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王安石《蛙螯》诗中描写因其味太美,大家抢吃一空的情形。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蚌螯“味在蛏干之上”。据《后山丛谈》讲,进贡给宋仁宗吃的文蛤,每枚千钱。可见文蛤身价之贵。就连生活极端奢侈的隋炀帝也喜欢啜食文蛤。《酉阳杂俎》上说:“炀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千万矣。”从唐代开始,沿海官员把文蛤作为珍品上贡,史书记载,不胜枚举。说明文蛤得“天下第一鲜”之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文蛤一直是南通人民家常菜肴和筵席上的美馔,同时又是调味品,其食法和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用整文蛤肉可以煸炒、油爆、浇脍、汆汤、炝醉、制酱等;如将文蛤肉斩成肉茸茸,可制作多种菜肴和文蛤全席。如文蛤饼,是用文蛤肉茸配以猪肉茸和荸荠或丝瓜末、鸡蛋及葱姜等做成的饼,下锅煎黄,烹入调味汤汁,肥美鲜嫩异常。南通有句民谚云:“吃了文蛤饼,百味都失灵。”倘若用文蛤肉作配料或调味品,不管在什么菜内放上一些文蛤肉.无需加味精,其味鲜美无比。南通沿海居民做豆腐汤及炒蛋等菜,都要放点文蛤肉,以增加美味。投入文蛤肉的豆腐汤,汤鲜、蛤嫩。豆腐入味;炒的鸡蛋包在文蛤肉上,当地称之为“金裹玉斧”,滋味鲜美可口。
文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相当丰富,它含有蛋白质、糖类和钙、磷、铁等元素,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对某些疾病有食疗价值。据近代医学研究,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之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淋巴结核、中耳炎、胃痛亦有很好的疗效。它还有开胃、催乳等作用,常食文蛤,以可滋补健身,延年益寿。
文蛤肉具有异常鲜嫩的风味特色,为人们所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出口贸易的增长,文蛤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如何保护和繁殖文蛤资源,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课题。我国从南到北,有广阔的海边滩涂,充分利用海涂和海湾,进行大量的人工繁殖。则“天下第一鲜”便会源远流长,永远给人类提供鲜嫩的美味。
(编辑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