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及其模式创新

来源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特指获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文凭后,接受监狱学专业知识教育,获得第二学历,并服务监狱的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模式,要面对监狱事业发展的需要,符合监狱未来发展的需求。因而,这类教育具有全新的特点:独立人格与社会担当、新知获取与继续教育、进入角色与技能训练的特点。要推动和创新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
  关键词:监狱学;高级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63(2011)02—0109—05
  
  当下,对于“人才”最规范、最权威的解释是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表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纲要》还进一步强调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且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中,政法人才作为“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被突出出来。很显然,监狱学高级人才包括在“政法人才”之中。
  以这样的定位和要求来审视当下的监狱学高级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决策者、管理者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谋划。
  
  一、当代监狱学高级人才培养的当下背景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快速转型、经济急速转轨以及由此而带动的“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等等,都会对包括监狱工作在内的所有社会工作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然,影响更为直接的是对监狱本身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这个把握,至少需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一)监狱价值的新定位
  关于监狱价值的定位,长期以来是与国家的政治属性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这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里比比皆是。如监狱是国家机器、是暴力机关、是专政的工具。如果说这些经典判断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的话,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里,监狱的根本价值在于以特定的方式缓解、化解、消解和溶解社会矛盾,“要围绕最大限度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因之,监狱的价值,就不再是以镇压反动势力,巩固新生政权为旨意,而是执行刑罚,化解社会矛盾,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选择。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人们形成的共识是“人人为本”。这里的“人人,每一个人”,当然,包括了罪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人本思想,同样适用于罪犯。这显然也是“以改造人为主旨”的社会主义监狱的应有之义。
  
  (二)监狱职能的新变迁
  监狱价值的新定位直接影响到了监狱职能的变迁。长期以来,由于“国情”决定的监狱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本土特征”,致使监狱职能构成了以“劳动改造”为框架的监狱、企业和监狱办社会多位一体的“景象”。这种情形越来越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革。2003年以来的全国范围内的监狱体制改革,就是试图进一步廓清监狱职能,凸现监狱本质。随着监狱体制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监狱职能正在进一步纯化,更为重要的是,在监狱“惩罚”的职能上,其含意也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监狱管理者的随意打骂体罚、污言秽语行为乃至于为所欲为,而是严格地限定在刑罚的框架里。“罪犯是因为惩罚,而不是为了惩罚。”这应该成为每一个监狱学人才的基本认知。
  
  (三)监狱情势的新挑战
  监狱要适应快速变革社会的新要求,必须告别传统观念下形成的绝对专政思想。事实上,进入本世纪以来,监狱改革作为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了监狱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了监狱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社会化以及监狱布局调整,同时,在监狱警察中大力开展了提高执法水平、执法能力的整顿和教育。近几年来,根据中央领导的要求,又开展了落实“首要标准”以及为此而进行的“5+1+1”管理教育模式等。同时,监狱矫正的方法也面临着全方位、多层面的改革,如推进矫正技术推广和应用等。这些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变革,都会对监狱的未来发展带来基础性、持久性和战略性的影响。
  
  (四)监狱押犯的新变化
  罪犯,是监狱工作的元概念和最基本要素。没有罪犯,就没有监狱;没有监狱,就没有警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对不同时期的罪犯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此而言,当下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是,监狱押犯已经形成了第三次根本性的变化。这里以一个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的押犯结构来分析,其数量标志是:押犯中85%以上的人,犯罪前是农民或者无业者(或者没有固定职业);另有36%的人属于外省籍或外来打工者。为此,我们应该作出的判断应该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犯罪成为押犯的主体:他们不仅仅是和谐社会的破坏者,也是落伍者;不仅仅是当下社会的诸多消极因素、不良风气的制造者和扩散者,也是受害者;不仅仅对社会充满怨言和仇视,也希望和期待社会的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如果该判断成立,押犯的这些新变化,则表明监狱对于罪犯的刑事政策、管理教育模式方法等,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而这个变革和调整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对押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矫正他们的恶习、培养他们的技能、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以顺利回归社会。
  
  (五)监狱警察的新担当
  监狱警察承担着改造人的伟大使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荣、最崇高的职业。尤其是中央领导“首要标准”的提出,现代监狱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对监狱工作有着全新的期待和诉求。监狱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时代课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狱警察队伍面对如此重任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素质堪忧。面临种种挑战,观念僵化、方法陈旧,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严重阻碍着罪犯改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影响了监狱职业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六)监狱研究的新瓶颈
  尽管近几年来监狱理论研究相当活跃,但无论如何,当下的监狱学研究相比之法学研究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相当滞后的。这当然受制于这个群体的研究体制、机制,但是更受制于研究者的 思想、理念和知识结构,甚至包括研究方法的非科学性性状。同时,监狱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当下的监狱学研究除了它本身由“劳改学”直接复制为“监狱学”外,还带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过分强调实用化倾向以及研究方法的单一的思辨推导倾向,随意定义、随意统计、随意结论的情况非常普遍,因而,大量的监狱理论研究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监狱学研究出现了新的瓶颈。
  
  二、监狱学高级人才培养的特点描述
  
  以上种种情形,都直接和间接地关联到未来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体制、机制和培养方法等重大问题。
  与之相适应,高等院校在监狱学高级人才教学、管理、培养等方面,就悄然发生了不同于过去任何时期的显著特点。这里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是独立人格与社会担当的特点。这个特点,通俗地说,学校和老师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学生既要做好人,又要做好事来谋划。现在的学生,未来的身份和职业定位是监狱学高级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明显不同于原有的以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为主的定位。也就是说,当下这些学生的未来,一定不是一般的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的做人、做事,而是承担着教育改造罪犯的神圣担当。而要承担这样的使命,其基本的资格就是,除了保证自己做人的独善其身外,还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以至于高尚的人格,来影响罪犯。一个监狱警察对于罪犯的“润物细无声”,靠的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学识。为此,必须教育学生,既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又要有必要的能力,还要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类学生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大学教育,世界观、价值观尽管已经基本形成,但其仍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和发展余地。作为高校,对他们要灌输、强化的是未来的监狱工作的理念,进而使他们实现由“吃饭职业”的“饭碗意识”向“人生理想”的“价值取向”的跨越,使社会担当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二是新知获取与继续教育的特点。在知识爆炸的当下,高等院校无疑是获取知识的理想高地。担当培养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的院校更是如此。作为在学的学生,尽管他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新知教育,但是面对无穷无尽的各类新知,面对未来复杂、尖锐的对象——罪犯,过去已经获取的那些新知,就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学校对他们的教育以获取新知为主要安排是必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他们未来的专业需求,应该注重以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继续教育。当然,也包括科学研究新方法、新工具的熟悉运用和操作。民国监狱学家孙雄就定位监狱学是“集合学”,“社会各种科学,皆包含一部分”。在学科新知获取上,当然是越丰富越好,但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出于实际的考虑,除必须把与监狱学紧密关联的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人学、逻辑学、侦查学作为必修学科外,下列学科应该优先考虑作为选修课: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宗教学、地理学、档案学、艺术、政策学、建筑学、统计学等。也即是说,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既要有专才,又要有通才。这里的通才,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万金油”式的人才。同时,还可以根据监狱工作的实际需求,定向培养有关人才,如以专门改造外国囚犯为主的外语人才,以改造“法轮功”罪犯为主的宗教学人才。当然,还包括交叉学科的特需人才,如以监狱规划设计建筑为主的监狱建筑学人才,以监狱统计为主的监狱统计学人才,以监狱信息化为主的监狱信息化人才等等。
  三是进入角色与技能训练的特点。监狱改造人,是天下第一难事。是人对人、面对面的那种比政策、比知识、比修养、比意志、比心态、比信心的一场只能赢、保证赢,不许输、输不起的活动,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竞赛。因之,对于罪犯的管理、教育和矫正,必须报以恻隐之心,充满仁爱思想和解放人类的伟大情怀。因此而言,对监狱学高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显然不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其基本的要求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研判能力、说教能力、理性思维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使其参加工作后,很快就进入角色,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同时,作为高级人才,他们的工作能效、实绩以及由之而体现出来的过程、方法、技巧、艺术,较之过去的监狱警察,都应该不能同日而语。由此可见,这些新要求、新期待,对培养监狱干警人才的高等学校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这个挑战,表现于思想理念的挑战、教育模式的挑战、管理革新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本领和提升能力,要重点开展监狱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技巧的教育和训练。而这类人才的未来,一定是担当监狱发展大任的监狱长、监狱局长等要职。当然,他们的能力训练和培养亦可参照监狱领导者核心能力的要求来安排。
  
  三、适当变革高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监狱工作的需求以及当下监狱面临的全新形势,决定了监狱学高级人才的培养也根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以及目前遍地开花的所谓五年制或者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监狱学高级人才教育”。
  为此,在教学环节,必须至少探索下列形式和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固然是强化记忆的主要形式,但对于监狱学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尝试互动式教学,则是更加重要的。通过以教师为主导的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的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任务式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互动、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进而使学生长进学识,习得本领。同时,营造的民主气氛,使学生体验到了现代社会最可贵的尊严和民主,进而,为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了恰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体验,为迈向社会,肩负改造人的光荣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千古命题——教学相长,也是教育与学习的重要规律。教学重要,实践同样重要。互动式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互动式教学,给教师的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成为监狱职业的行家里手。如对监狱工作的基本情势和未来发展,要有基本的把握;对监狱的基本理论,要有透彻和完整的领会;对于当下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有基本的思考;对监狱工作业务流程和基本要求,要烂熟于心等等。这些都是互动式教学的起码要求。教师要学有专长、学有专攻,对监狱工作、监狱理论,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对教学的组织要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善于创设互动的情景、气氛。在互动教育中,要善于掌控局面,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持适当的节奏,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引导和解答学生的挑战和质疑,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应的 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就是说在培养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中,在实行封闭式教学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开放式教学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变革的一种方向,更是切合了监狱工作的规律性要求。在这里,开放式教学,主要是要探索拓展型教学和导师型教学。
  所谓拓展型教学,主要是通过野外生存、场地表演、情景剧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教学活动。拓展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灌输的僵化形式,使学生体验全新的教学形式,放松了身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拓展型教学,除了参加由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的训练外,还可以结合监狱工作的需要自造训练基地,自创训练项目。如与监狱行业密切关联的处置突发性事件训练、工作合成训练、多岗位适应训练等。
  导师型教学,是指在高等学校之外的监狱机关,聘任有较高学识和较高监狱理论研究能力的监狱警察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定期或者不定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学习指导和帮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所谓导师,既可以在高等学校附近的监狱以及科研部门选聘,也可以在学生未来服务的监狱和科研部门选聘。导师,既可以当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也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视频等形式提供指导。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定导师的任职资格、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指导形式、项目和目标。这样,手把手的指导,更具有实用性,更容易尽快地适应工作。
  
  (三)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研究式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得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学活了、记牢了,大大拓展知识面,并做到了对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为培养监狱学专业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推广研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研究水平。当他们学成毕业的时候,就顺利完成了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而正式工作时,他们的研究就可以基本顺手了。
  研究式教学的策划与实施以及最终的效果,很显然决定于老师的研究式价值取向,更取决于任课老师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水准。因此,老师对于自己任职课程的学识、教学以及研究课题的提出、评定和指导,非常重要。同时,改变逢课必考的传统做法,以小论文、小随笔、小创意的形式代替考试,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思想。
  
  (四)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原体验式学习的流程及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培养监狱学高级人才。
  监狱学作为一门实用科学,是人对人的沟通、交流和教育,因此,经历、体验,在此基础上的揣摩、体会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需要现实的、具体的和临场的感受,而体验式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其他任何的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体验式教学和通常意义上的实习还有所不同。实习,一般是在学习期末一段时间集中安排2—3个月时间进行的。在监狱教育学、监狱管理学等诸多实用课程中,要普遍推广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每次的体验以3—5天为宜。并且,要安排好学生对体验式教学的体会交流活动,总结经验,增智、益识。
  因此,学校应把附近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狱作为教学附设实习基地。如果不具备此项条件,应考虑在学校建设类似情形的训练馆,以满足体验式教学之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1
  [2]http://news.163.com/10/0410/09/63TATBAJ000146BC.html.2010-06-19
  [3]http://www.eqvip.com/qk/96717X/200703/24230004.html.2010-06-16
  [4]http://baike.baidu.com/view/3008334.htm?fr=ala0_l_1.2010-06-16
其他文献
布鲁纳指出:“认知活动是建立在知识情境基础上的,并随着情境的展示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营造一定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由于其具有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等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
曲靖市会泽县是云南省第一贫困人口大县,有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从2015年8月云南省启动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云南省创新实施的“领导挂点、部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细菌形态上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经不同稀释度的抗藻酸盐血清与
针对国内塔机行业大多还在延续手工焊接的生产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差、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而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现象,对弧焊机器人应用于塔机转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