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家的歌声美妙,美丽动人,关键是声控好,音色美,同时也是呼吸掌握得好的表现。有人说:“歌唱的艺术就是人体呼吸的艺术”。因为呼吸是发音的动力,是学习歌唱的一项基础功夫,学习声乐必须先掌握呼吸。明确气体在发音器官中的流通原理和作用,是学习好歌唱的一项必修课。现在,本人从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方面,结合本人学习歌唱的切身体会,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练习和改进,得出以下一点心得和见解。
[关键词]歌唱 呼吸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289-01
歌唱是文艺方面的表演艺术,是人类喜欢和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人们喜欢听歌,也喜欢唱歌,这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以人体为乐器,以发音器官为音源,以呼吸为动力的一项特殊运动,任何美妙的声音,都是来自正确的呼吸和呼吸的准确控制,也叫音控或声控。在歌坛上,美声唱法被人誉为“美丽的呼吸”。在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弗培尔蒂在《论歌唱的艺术》中指出:“谁懂得很好地使用气息和读音、发音,谁就懂得如何歌唱”。
1.呼吸在歌唱中的基本原理
人体的呼吸器官是承担呼吸功能的,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和人体的各块呼吸肌,人体的声音就是从这些器官的综合运动而产生的,人们平时说话,气息的要求几乎就是一般的自然呼吸就能实现了,讲话时可以随意换气,声音也可以变大变小,变长变短,一句话讲不完就可以换气,也可以不换气。但是,在歌唱时,声音的表达就不能這么随意了,乐句有长有短,曲调有高有低、有强有弱,稍微的偏差,就会影响到音调准确了,平常的本能性呼吸不能胜任歌唱时的技术要求,要保证歌唱的优美和连贯,就必须掌握好呼吸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呼吸的三种类型
2.1 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吸气时,双肩上抬,胸腔扩涨,呼气时,双肩下降,胸腔收缩,气体从肺部的流出,产生声音。这种呼吸法由于是用胸腔的上部运动,进行换气,所以这种吸气太浅,肺贮藏气量小,气息的流量也就少,不能达到唱长音或拉长音的歌声。
2.2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是以下降或提升膈肌,用腹部肌肉的运动来控制气息,歌唱时胸部不用抬起,只用凸起肚子或瘪下肚子的一种呼吸方式。通过腹肌的运动来产生声音。腹式呼吸是练习歌唱者常练习的一门基本功夫。
2.3 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就是胸式呼吸和腹腔式呼吸共同作用的一种呼吸,这种呼吸是运用胸腔、胸膜和腹部肌肉共同运动来控制气息。吸气时,胸廓扩张,膈肌下降,腹部凸起,大量气体流入肺中,使肺内储藏最大的气量,即最大肺活量。呼气时,胸廓收缩,膈肌上提,腹部凹陷,大量气体从肺部流出,从而达到最大的肺通气量,以满足歌唱需要。这种呼吸法,目前被所有歌唱家所采用,声音界人士都肯定了这种呼吸法是最好的效果。经常练习胸腹联合式呼吸,使呼吸深沉,控制气流均匀,肺通气量大,并掌握对呼气强弱的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自如,使音量、音域都得以扩大。因此,胸腹联合式呼吸是学习歌唱者要练习的方法之一,并且很重要。
3.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歌唱呼吸时的基本方法身体姿势是直立,双脚开立或并拢,或一前一后,重心平稳,头正,眼平视,胸前挺,不能下塌,双肩后移,小腹微收。吸气时,口鼻同时吸入空气,将空气吸入下腹部,两肋和后腰部,使腰部周围有明显的扩张,吸气动作要均匀、协调、舒展,不要吸得过多或过猛,或吸得太少。我在练习歌唱时,体会到吸气不仅是包含着一种普通吸气,而且还有叹气式吸气、闻花式吸气和惊讶式吸气。叹气式吸气是歌唱中常有的吸气方法,肌肉放松、胸部向前,气流均匀流入肺。具体方法是先叹后吸,心理主要是想着叹气,而不能想着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而排出后,呼吸工作也就完成了,接着呼吸肌的就转化其它的新工作了,这种循环工作是自动完成的。如果老是想着吸气,那么呼吸肌群就会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无法放松,气体无法正常地吸入去,起码是不自然的呼吸,这样就会影响歌唱的质量。闻花式呼吸是:吸得深,而且没有叹气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比较容易掌握。在闻花时,心情特别愉快,上身放松又兴奋,腰部向外松垮,胸部也有舒展的感觉,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流自然、适度。歌唱时最好是口鼻同时张开吸气,惊讶式吸气是利用人在惊讶时采用。
在歌唱中不仅要吸气,而且也要呼气,是在吸气和呼气之下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呼吸工作。呼气时,膈肌仍要保持吸气时的下沉状态,不能一下子就放松,只能是逐步放松,在膈肌放松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小腹、腰部的协调配合,同时 也要节省用气,不能一下子就把吸进的气体在一口气之下就把它唱完。所谓音量的大小就是靠气息的协调使用而导致声音的大小。
4.正确的呼吸在练习和表演中的重要性
4.1 呼吸运动与音色
所谓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人们在歌唱时,呼吸的方法对不对,会直接影响歌唱者的音量大小。当然音域的窄宽,音色的好坏,都会影响着唱歌的质量。正如不同的钢琴,不同的质量,不同的调音(不准确的调音)产生的音色也就不同。呼吸掌握得好,气息发出自然,随之音色也就美,有人说音色的美丽不完全是天生的,它是靠声带发出来的,是发音器官由气息的支持而发出的。总之,音色的好与不好,与呼吸有着重要的联系。
4.2 呼吸运动与声音
所谓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人的声带来回振动所占的空间大,所形成的振幅就大,而产生的声音就强;人的声带来回振动所占的空间小,所形成的振幅也就小,而所产生的声音也就小。所以唱强音时,呼吸的气势强,声音振幅大;唱弱时,呼吸气势小,声音振幅小。对于初学者,往往只用喉部肌肉来调节声音的强弱是不准确的,起码不十分准确。
4.3 呼吸运动与音高
所谓音高,是指各种不同高低的声音。音高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频率振动次数多则音"高",反之则"低"。人的声音高低是由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声带振动频率高,声音则高,声带振动频率低,声音则低。人们在唱高音时,呼气压力大,声带振动频率高,则产生高音;呼气压力小,声带振动频率低,则产生低音。所以,唱高音时,呼气要正确充分;唱低音时,呼气气流要少。并且要配合气息控制得好。
4.4 呼吸运动与共呜
所谓共呜,是指发声(音)器件(物体)的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即音调相同),则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音),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叫作“共鸣”。 人类的发声器官就象管乐器,声带是乐器中的“簧片”,胸腔、肺、气管和口腔则是乐器的共呜体。这些器官借助气息产生声音。在歌唱中,只有足够的气息才能产生准确的发音,只有足够的气息才能维持长音,只有足够的气息才能将声音输送到口腔的共呜腔而产生美化作用。
总之,根据本人练习唱歌的体会和经验,在歌唱中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途径。在练习声乐过程中,把呼吸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练习,是取得美好音色的正确途径,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正确的唱歌方法的前提,正确的唱歌方法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这是很多唱歌者的共同体会。所以,无论是初学唱歌者还是歌唱家,都有十分注意歌唱中的呼吸。
参考文献
[1] 《运动解剖学编委会》。运动解剖学[M]。195-196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2
[2] 胡郁青。声乐[M]。重庆:国家一级出版社,2009,9-1
[关键词]歌唱 呼吸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289-01
歌唱是文艺方面的表演艺术,是人类喜欢和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人们喜欢听歌,也喜欢唱歌,这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以人体为乐器,以发音器官为音源,以呼吸为动力的一项特殊运动,任何美妙的声音,都是来自正确的呼吸和呼吸的准确控制,也叫音控或声控。在歌坛上,美声唱法被人誉为“美丽的呼吸”。在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弗培尔蒂在《论歌唱的艺术》中指出:“谁懂得很好地使用气息和读音、发音,谁就懂得如何歌唱”。
1.呼吸在歌唱中的基本原理
人体的呼吸器官是承担呼吸功能的,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和人体的各块呼吸肌,人体的声音就是从这些器官的综合运动而产生的,人们平时说话,气息的要求几乎就是一般的自然呼吸就能实现了,讲话时可以随意换气,声音也可以变大变小,变长变短,一句话讲不完就可以换气,也可以不换气。但是,在歌唱时,声音的表达就不能這么随意了,乐句有长有短,曲调有高有低、有强有弱,稍微的偏差,就会影响到音调准确了,平常的本能性呼吸不能胜任歌唱时的技术要求,要保证歌唱的优美和连贯,就必须掌握好呼吸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呼吸的三种类型
2.1 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吸气时,双肩上抬,胸腔扩涨,呼气时,双肩下降,胸腔收缩,气体从肺部的流出,产生声音。这种呼吸法由于是用胸腔的上部运动,进行换气,所以这种吸气太浅,肺贮藏气量小,气息的流量也就少,不能达到唱长音或拉长音的歌声。
2.2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是以下降或提升膈肌,用腹部肌肉的运动来控制气息,歌唱时胸部不用抬起,只用凸起肚子或瘪下肚子的一种呼吸方式。通过腹肌的运动来产生声音。腹式呼吸是练习歌唱者常练习的一门基本功夫。
2.3 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就是胸式呼吸和腹腔式呼吸共同作用的一种呼吸,这种呼吸是运用胸腔、胸膜和腹部肌肉共同运动来控制气息。吸气时,胸廓扩张,膈肌下降,腹部凸起,大量气体流入肺中,使肺内储藏最大的气量,即最大肺活量。呼气时,胸廓收缩,膈肌上提,腹部凹陷,大量气体从肺部流出,从而达到最大的肺通气量,以满足歌唱需要。这种呼吸法,目前被所有歌唱家所采用,声音界人士都肯定了这种呼吸法是最好的效果。经常练习胸腹联合式呼吸,使呼吸深沉,控制气流均匀,肺通气量大,并掌握对呼气强弱的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自如,使音量、音域都得以扩大。因此,胸腹联合式呼吸是学习歌唱者要练习的方法之一,并且很重要。
3.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歌唱呼吸时的基本方法身体姿势是直立,双脚开立或并拢,或一前一后,重心平稳,头正,眼平视,胸前挺,不能下塌,双肩后移,小腹微收。吸气时,口鼻同时吸入空气,将空气吸入下腹部,两肋和后腰部,使腰部周围有明显的扩张,吸气动作要均匀、协调、舒展,不要吸得过多或过猛,或吸得太少。我在练习歌唱时,体会到吸气不仅是包含着一种普通吸气,而且还有叹气式吸气、闻花式吸气和惊讶式吸气。叹气式吸气是歌唱中常有的吸气方法,肌肉放松、胸部向前,气流均匀流入肺。具体方法是先叹后吸,心理主要是想着叹气,而不能想着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而排出后,呼吸工作也就完成了,接着呼吸肌的就转化其它的新工作了,这种循环工作是自动完成的。如果老是想着吸气,那么呼吸肌群就会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无法放松,气体无法正常地吸入去,起码是不自然的呼吸,这样就会影响歌唱的质量。闻花式呼吸是:吸得深,而且没有叹气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比较容易掌握。在闻花时,心情特别愉快,上身放松又兴奋,腰部向外松垮,胸部也有舒展的感觉,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流自然、适度。歌唱时最好是口鼻同时张开吸气,惊讶式吸气是利用人在惊讶时采用。
在歌唱中不仅要吸气,而且也要呼气,是在吸气和呼气之下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呼吸工作。呼气时,膈肌仍要保持吸气时的下沉状态,不能一下子就放松,只能是逐步放松,在膈肌放松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小腹、腰部的协调配合,同时 也要节省用气,不能一下子就把吸进的气体在一口气之下就把它唱完。所谓音量的大小就是靠气息的协调使用而导致声音的大小。
4.正确的呼吸在练习和表演中的重要性
4.1 呼吸运动与音色
所谓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人们在歌唱时,呼吸的方法对不对,会直接影响歌唱者的音量大小。当然音域的窄宽,音色的好坏,都会影响着唱歌的质量。正如不同的钢琴,不同的质量,不同的调音(不准确的调音)产生的音色也就不同。呼吸掌握得好,气息发出自然,随之音色也就美,有人说音色的美丽不完全是天生的,它是靠声带发出来的,是发音器官由气息的支持而发出的。总之,音色的好与不好,与呼吸有着重要的联系。
4.2 呼吸运动与声音
所谓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人的声带来回振动所占的空间大,所形成的振幅就大,而产生的声音就强;人的声带来回振动所占的空间小,所形成的振幅也就小,而所产生的声音也就小。所以唱强音时,呼吸的气势强,声音振幅大;唱弱时,呼吸气势小,声音振幅小。对于初学者,往往只用喉部肌肉来调节声音的强弱是不准确的,起码不十分准确。
4.3 呼吸运动与音高
所谓音高,是指各种不同高低的声音。音高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频率振动次数多则音"高",反之则"低"。人的声音高低是由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声带振动频率高,声音则高,声带振动频率低,声音则低。人们在唱高音时,呼气压力大,声带振动频率高,则产生高音;呼气压力小,声带振动频率低,则产生低音。所以,唱高音时,呼气要正确充分;唱低音时,呼气气流要少。并且要配合气息控制得好。
4.4 呼吸运动与共呜
所谓共呜,是指发声(音)器件(物体)的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即音调相同),则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音),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叫作“共鸣”。 人类的发声器官就象管乐器,声带是乐器中的“簧片”,胸腔、肺、气管和口腔则是乐器的共呜体。这些器官借助气息产生声音。在歌唱中,只有足够的气息才能产生准确的发音,只有足够的气息才能维持长音,只有足够的气息才能将声音输送到口腔的共呜腔而产生美化作用。
总之,根据本人练习唱歌的体会和经验,在歌唱中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途径。在练习声乐过程中,把呼吸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练习,是取得美好音色的正确途径,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正确的唱歌方法的前提,正确的唱歌方法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这是很多唱歌者的共同体会。所以,无论是初学唱歌者还是歌唱家,都有十分注意歌唱中的呼吸。
参考文献
[1] 《运动解剖学编委会》。运动解剖学[M]。195-196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2
[2] 胡郁青。声乐[M]。重庆:国家一级出版社,2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