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第三学段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浅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重小组建设和角色分工,而忽视过程指导等问题。因此,在第三学段的学习中,教师可从优化合作学习内容、实化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及活化合作学习的展示形式等方面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第三学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37-02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这种学习方式在各个学科、各个学段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安排与指导,导致合作学习步入误区:过分关注小组建设与角色分工,而对学生的具体合作过程缺乏应有的指导。这样,使合作学习的过程蜻蜓点水,展示成为少数学生表现自己的平台,合作学习的效率普遍不高。那在第三学段,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才更有效呢?
  一、优化合作内容,铺就合作学习基石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那合作学习应选择哪些内容呢?
  (一)观点辨析类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事物或者问题大都有了自己的判断。而教材中的文本,由于表达的需要,常常为读者留下一些思索的空间,这样有助于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主要描述在抗日战争年代聂将军照顾日本两个孤女的事情,赞扬了他的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当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赞同聂将军的做法?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课堂辩论,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内容,发人深思,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辩论欲望,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地发生。
  (二)形象感受类
  在阅读教学中,同样的人物形象,不同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会不同。在课堂上,教师可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品析入手,引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展开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彭德怀的内心,获得对彭德怀的真正理解与感受,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合作学习内容。四人小组内做好分工,各自挑选下面一题,分别进行汇报。一是当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饿得昏倒在地,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黑骡子身上,心里想什么?二是当他让警卫员负责杀骡子,他背过脸去,心里想什么?三是当警卫员给他端来一碗汤肉,他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彭德怀为什么会吃不下?四是彭德怀把自己的干粮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他为什么要悄悄地塞进?这样的合作学习内容既可以调动起小组内每个成员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实化合作过程,提升合作学习质量
  要想合作学习收到实效,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加以调控,使合作学习更加扎实。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文中提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旨在进行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负荆请罪》一课时,多数学生对廉颇的故意挡道以及蔺相如的有意避让不能理解,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教师适时地引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请大家再仔细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把握了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接下来进一步体会廉颇的知错能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等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
  (二)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到了高年级,虽然学生对合作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但是这种合作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因此教师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以下要求:“一是默读课文,并思考老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二是独立思考,形成见解;三是组内探讨,补充完善;四是个性选择,展示交流;五是组际互动,质疑辩驳。”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合作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这一原则,教给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思考和见解更加多样化,把合作学习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活化展示形式,诱发合作学习动力
  (一)分工展示,彰显合作学习成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都采取小组代表汇报成果的方法,这样使合作学习成效清楚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课时,教师以“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为内容,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生A:(本次小組发言人)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吴王之所以能够听取少年的意见,是因为少年的劝谏方式很巧妙。
  生B:首先从少年在花园里一直转了三天,而没有当面告诉吴王,说明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
  (二)质疑辩驳,引发思维碰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看法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质疑提问,以引发学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品质。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苏格拉底的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对学生说:“刚才大家在小组内探讨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最大麦穗的原因以及想对弟子们说些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有补充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第一组:我们小组从“只许进,不许退”中明白了苏格拉底是想告诉弟子们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教育弟子们不要错失良机。
  第二组:我们小组从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最大的麦穗这一行动中感受到,“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他这种实践出真知的教学方法真好……
  如此教学,学生在进行展示交流汇报时有共鸣、有交流,较以往的小组代表汇报型的展示更为契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保障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甄选出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活化合作学习的展示形式,以提升第三学段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设计,通过预习作业教会学生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预习作业;语文学习;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08-02  预习作业是每位语文教师都会布置的,如让学生提前读课文、预习生字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经常布置的预习作业,而我则认为这远
《面积单位》一课的教学,既是学生空间认识从线到面的飞跃,又是后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师从激活、修正、自学、体验四个维度展开教学,旨在探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