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认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有效课堂的建构,到底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呢?我们究竟该如何操作呢?下面仅谈谈本人的几点思考。
  一、密切联系生活理解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比如五年级学习负数的认识,我一方面通过展示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知道“盈与亏”,“升与降”,“收与支”“上车与下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另一方面,我又引导学生放眼周边的生活,寻找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的实例。后来在综合练习课上,我随手写下了一个数字“-6”,让学生说说他眼中的“-6”表示什么?没想到这个问题抛出后,却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的说“如果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那么-6就表示下车6人”;有的说“如果用正数表示我往存钱罐里存钱,那么-6就表示从存钱罐里取出6元”;有的说“如果有1个人的出生可以用 1表示,那么-6就意味着有6个人离开人世”……像这样的解释真的特别多,这样的答案也是我上课前所始料未及的。但这么多丰富的诠释,不正使得本来看上去特别简单枯燥的“-6”,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灵动了么?这就是数学之“美”,数学之“魅”!
  二、收集错题纠正数学思维
  数学就是要多练,只有练了,你才能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才能积累經验,当以后再次碰到同一类型的题时,自己自然就会格外小心!慢慢的时间长了,练的多了,见识也会逐渐增多,那你的解题技能就会不断的增强。
  教学梯形时,书上有一题,就有不少学生在具体解题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题目:一块白菜地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2米,高是18米。如果平均每棵白菜占地9平方分米,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我从学生中收集了如下的一些解法:
  ①(9 12)×18÷2 =21×18÷2 =378÷2 =189(平方分米) 189÷9=21(棵)
  ②(9 12)×18÷2=21×18÷2=378÷2=189平方米=1890平方分米  1890÷9=21(棵)
  ③(9 12)×18÷2=21×18÷2=378÷2=189平方米=18900平方分米 18900 ×9=170100(棵)
  当时,课堂上发现如此种种错误的时候,我还特地提醒和恐吓学生,说这是一道高难度的题,请大家一定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当发现很多同学不以为然,做好后得意洋洋时,我还故意说了句:现在有不少同学正“微笑着走向死亡”。但似乎这样的警告,对学生根本没有多大的提示和帮助,学生依然在“将错误坚持到底”。
  三、结合教材培养良好数学品质
  1、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年级,学习了“观察物体”时,学生总结出很多,如:(1)知道了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2)知道了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各不相同;(3)知道了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结合学生的总结,我随即启发学生,“我们学会了观察身边的物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过我们身边的同学?如果让你观察的话,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和评价一个同学?”当即就有学生回答可以从长相、智商、勤奋方面来看;也有说可以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方面来看;还有说可以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方面来看……接下来,通过讨论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的人如果从不同角度去看,其实都可以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2、激发集体主义观念
  在学习了如何“求平均数”,我让学生思考:除了课堂上所学的求平均人数,求平均身高,求平均气温等,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平均数”解决哪些问题?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说:可以求平均用水量,求平均年收入,求平均用电量,求平均分数,求平均体重等等。我抓住“求平均分数”这样一个亮点,问:一般,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求平均分数?学生回答:“比班级的学习成绩”。我问:你们希望做平均分最高的班级还是低的班级?学生一致回答:要做均分最高的班级!“那怎样才能使平均分高起来呢?你打算考多少?”学生象是特别知道我心思似的说:我要超过平均分,争取借分给别人!“跟他想的一样的,请举手。”让人感动的是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的举起了小手。
  3、磨砺勤学苦炼的斗志
  通过对“可能性”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有些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在巩固环节,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学生说了有很多比如:冬天有可能会下雪。夏天水不可能结冰。人一定会老。……这些都是些客观性的常识,但有一个同学的发言,使我至今难忘。她说:一个人从小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一定没有知识。我立即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接过话茬说“对!如果我们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积极发言,学习就一定会落后。但如果我们现在都勤奋好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学习上的困难,将来就很有可能大有作为!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同学将来成材的可能性大,什么样的同学将来成材的可能性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给出了很多诸如勤奋、刻苦、自觉的答案。
  【作者单位: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中,不但要懂得如何去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
在用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是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强、事故发生后果严重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使用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究,提
画面,带给人的感受总是最直观的,无论是观看影视作品,还是玩游戏,我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的画面效果,当我们评价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游戏好不好时,画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借用了“画面感”这一方法,营造出一个意境,在进行记忆、思考、再现、推理时,把相关的信息储存到脑中与图形、图像进行关联、映射,取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感同身受的思维风暴的效果。  一、实
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社会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多。然而,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种类、零件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造成
科学课外活动是从科学课堂教学派生出来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在知识面、时间、空间和活动场地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亲历、去体验、去发现、去研究,以此建构情感,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提高认识,强化《科学》课外活动的作用。  1、课外活动是对探究补充潜知、延伸内容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
摘要: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依靠电子技术为主体,同时实现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逐渐完善,涉及产品结构规划、功能追加、生产方式完善等都需要配合专有控制体系进行调整,是工业生产活动慢慢朝向自动化形态转变的必然趋势。这种依照微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施搭建的群体编程技术,根据业务伸展和组织结构目标细化原则,在高质量、稳定性能和低能耗素质上实现完整功能定义,推动整个优化系统的全面改观
我从教三十多年 ,要说如此喜欢上数学,还得感谢我儿时的数学老师,她也是我的班主任。每期的黑板报上她都要出一道较难但很有趣的题目。然后老师承诺:谁做出答案来,谁就把自己的答案写到“我能赢”的栏目上。那时的我们很是向往能拿起粉笔到黑板报上留下自己的“蛛丝马迹”。从小就爱动脑筋又好表现自己的我,特别感兴趣,基本上每期“我能赢”都是我的“杰作”,使得我的小姐妹十分地妒忌。  老师的为人师表多么重要。“长大
汉姆沃斯的BMS系统在我厂的应用过程中,出现过了点火失败、炉膛负压扰动大、启动第二支以上燃烧器时(纯油工况)运行燃烧器瞬间跳闸、火检偷窥、因阀门开关回讯问题导致的锅炉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