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袁世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贡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会衔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得到批准。清政府谕令从丙午(1906)科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如此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认为是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情,并说自己从小就痛恨科举制度。他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吸取过往改革受制于原有官吏而失败的教训,非常重视“开官智”,把现有官吏的重新培训摆在突出地位。
  一、袁世凯力主废科举
  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与掠夺,“西风”在中国渐进,一些人自然会发现中国科举制度的滞后。对于这一项制度,朝野上下早已议论纷纷。但是因为牵涉面太广,迟迟没有改动,他们所担心的是废除这一项制度后,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与动荡。毕竟这要触发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等,会彻底摧毁无数人毕生的努力和追求。因此,虽然废科举一直有动议,但没人肯当“出头之鸟”,恐树敌太多,也怕动摇制度的根本。此时,袁世凯挺身而出。当清末新政实行,废科举被视为“破冰之举”时,袁世凯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袁世凯先是借助1902年冬请假回籍安葬生母之时,乘火车到武汉,然后沿长江东下,再北上,沿途与代理湖广总督端方、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商量,达成分科递减的共识,同时约定第二年春天联合起来向朝廷建议。返回天津后,袁世凯又进京活动,就此事跟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鹿传霖等人交换意见。1903年新年刚过,袁世凯就致电张之洞,商议起草奏折稿。起草奏折时,张之洞顾忌责任过于重大,坚持不担任主稿,于是袁世凯只好亲自拟稿。十天后袁世凯给张之洞电传了折稿全文,张之洞表示同意,让袁世凯联络其他各省,领衔上奏。
  1903年3月,袁世凯主持、撰写的《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正式出台,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领衔,联合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周馥,四川总督锡良等将奏折递交朝廷。但由于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王文韶坚决反对这一改革,此计划被迫搁浅。虽遭遇到阻力,但袁世凯依然坚持不懈。1905年王文韶军机大臣一职被罢,袁世凯再次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湖南巡抚端方等联名上奏折“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这次朝廷批准了袁世凯等人的建议,宣布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同时停止。这样从隋唐以来实行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终结了,它的终结者是袁世凯。
  二、废除科举后的缓冲过渡
  一切不出袁世凯等人的预料,废除科举在当时所引起的巨大震荡对于全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对读书人来说是晴天霹雳。但是袁世凯等人为这些士子留了一些出路,如创设各种学堂,选派学生赴国外留学。对于已取得举、贡、生员资格的读书人,分别不同年龄段,做不同安排:三十岁以下者易于改业,均令入学堂学习深造;三十岁至五十岁,可入仕学堂和速成师范,以谋出路;五十岁至六十岁,以及其他年龄段不能入速成科者,为他们宽筹出路;六十岁以上者酌给职衔以示安慰等。对于新式学堂毕业人读书人则分等次,让他们同科举考试挂钩,以适应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设计共分五级:第一级,通儒院毕业,给予翰林身份,按三等分别授以较优越的京、外官职;第二级,大学堂及相应学校毕业,给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各部主事等官,升学科入通儒院;第三级,大学堂预科,各省高等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毕业,给举人出身,授官知州、知县、内阁中书等,或相同级别的官职,升学可入大学堂分科;第四级,中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初级简易师范毕业,给拔贡、优贡等贡生身份,除中学毕业者外,其他可授县学官等,升学可入第三级学堂;第五级,高等小学堂毕业,给癝生等生员身份,升学可入第四级学堂。这种奖励新式学堂出身,将之作为做官条件的方式,后来一直为人诟病,认为这是科举制的变相遗留,是“换汤不换药”。但这种方式是不得已而为之,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阻力和震荡是巨大的,必须有充分的缓冲过渡才行。所以废科举是一件进步的顺应历史潮流的事件。
  三、袁世凯重视人才,兴办教育
  袁世凯对军校的建立十分重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武备学堂,该学堂培养初级军官,先后由冯国璋、段祺瑞兼任督办,这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军校。从该校毕业,后来成了重要将领的有孙传芳、孙岳等人。另外,保定军官学堂,1906年创立,教授高等军事科学理论,该校产生了许多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蒋介石、张治中等。当时军校云集在保定,保定是近代最大的军事教育基地,而且是中国陆军的摇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01年袁世凯在济南创办大学堂,拟定试办章程;1905年,在天津小站镇开办电讯学堂。
  清末十年,直隶基本上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所统辖。袁世凯顺应历史大势,大力倡导兴办师范教育,因此,清末直隶师范教育成效显著,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这是因为袁世凯看到内外舆论公认新办师范教育,所以他更重视直隶师范教育。正如日本学者日户胜郎所说:“清国教育下手之第一著,莫急于先起师范学校,以造就各省小学校、国民教育之教员。养成教员者,是教育上最先最大之急务也。”直隶初步踏上了教育近代化的轨道,如创立的各级各类官立师范学堂,有1902年保定设立的直隶师范学堂,1902年在天津城北设立的北洋师范学堂,1904年创办的北洋女子公学(即天津女子公立学堂)等。另外,袁世凯还鼓励和支持私人开办师范教育,主要成果有1904年严修首创的师范讲习所;1906年温世霖创办的普育女学堂等。
  袁世凯废科举等,推广学堂,重视教育,这与袁世凯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袁世凯知人善任,发掘人才,不论在编练新军,还是创办实业,都广泛地搜罗人才并加以重用。袁世凯在直隶的政绩与他重视人才和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动荡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袁世凯认为创办新学堂可以培养出大批人才,因而他十分重视办学与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进行了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电子技术实验 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其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
摘 要: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基于人及人的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塑造人。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技能与素质双向渗透,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执业技能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 人本主义教育模式 妇产科学 技能与素质双向渗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逐渐市场化、商业化,看病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能够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治疗AIDS的药物主要分为核苷/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进入抑制剂等五类。2’-氟-4’叠氮-核苷类似物(FNC)是一种胞嘧啶类似物,属于NRTIs。前期研究表明FNC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很好的抗H
摘 要: 皮肤性病学为非主干课程,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其皮损特点千变万化,分辨相对困难。文章结合案例,说明如何从学生兴趣出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课堂教学 痤疮  一、案例背景  皮肤性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专业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各种皮损千变万化,无论在研究疾病的表现形式,还是在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都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很大差异。其教学最重要
摘 要: 文章探讨了如何强化“环境评价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的问题。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问题分析的教学改革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写环评案例的实践能力。该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环境评价学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环境评价学”是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及其他环保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同时是注册环评工程师资格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走向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甚至走向创业之路是实现中国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院校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从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素养等方面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意在强调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教学内容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时创作了许多教育专著,通过教育实践总结了很多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代对教育活动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 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以下简称“苏”),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