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症状。本刊曾多次介绍这种症状的情况和防治措施。但是,有关询问骨质疏松的来信来电却未见减少,这大概与此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关。这里,我们根据卫生部发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知识要点》,对怎样防治骨质疏松再作些解答。
  一、面对骨质疏松要知道些什么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3)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5)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以内。
  (6)步行或跑步等能提高骨强度。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11)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均会大大受益。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日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骨质疏松症怎样预防、治疗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以也不能疏忽。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強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4)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进行适当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本刊编辑室)
其他文献
【摘 要】 廊坊师范学院应用型示范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和实施了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目标、项目、内容、方法手段,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发挥了示范辐射功能,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