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就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12月间采集的15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患者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结果比较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比较差异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红细胞内某些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血清中的浓度有关。血标本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影响报告的准确率。其原因可能与标本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细菌污染、pH值改变、酶活性降低等因素有关。结论 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加强医护人员基本知识和采血技术的训练,严格把握质量关,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生化检验 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12月间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50例,其中男60例,女90例;年龄21一74岁。所有人员第一次静脉采血均出现溶血现象,继而重新进行二次采血取得合格血液标本。并详细记录采血时间和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
1.2 观察指标
比较溶血标本和合格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所有合格标本中统计血液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结果比较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比较差异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红细胞内某些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血清中的浓度有关。见表1。
2.2 血液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标本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影响报告的准确率。其原因可能与标本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细菌污染、pH值改变、酶活性降低等因素有关。见表2。
3 讨论
3.1 采集血液的时间
临床上很多生化指标要求空腹采集,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向患者交代禁食时间,在采血前又没有详细询问即行采集,会导致采集的标本不合格。要求采集标本前必须空腹12h,且前餐清淡饮食,以晨起空腹为最佳。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引起体液的分布和数量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出汗和呼吸加快也导致体液的分布发生了改变。因为剧烈运动后血糖、钾、钠、钙、白蛋白、尿酸、尿素、胆红素、无机磷等值均升高1倍以上。因此,采集标本前应避免做剧烈活动和情绪紧张,应待患者情绪稳定、休息30min后再采集为宜。刺激物和药物等各种复杂的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的改变。因此,采血前勿进刺激性食物,用药时应明确标识,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溶血的标本
溶血后细胞内含量高的成分进入血清,使血清中含量升高。即使轻度溶血也可使血清检测值明显升高。相反,红细胞内含量过低成分也可对血清造成稀释,使检验结果降低。所以,一旦发生溶血,一定要再次取血做生化试验 。
3.3 送检时间的影响
血标本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某些生化成分改变。如白细胞降解作用和红细胞消耗能量及细菌污染而分解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红细胞中的钾离子进入血清使血清钾升高;二氧化碳逸散使其结果降低;血液pH值变化;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等。若血样同时还有微生物污染以及高温情况存在时,上述变化及其影响更为复杂。血气分析的血样要求从采血到检测完毕的全过程必须在 l5min内完成,同时要求在严格隔绝气的条件下进行血样抽取、递送 和检测。
因此,临床上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加强基本知识和采血技术的训练,增强工作责任心,杜绝人为因素导致采血失败或结果失真,认真处理每一个环节,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可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谭晓玉,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川医技杂志,2003,10(8):863-8643
[2]田江玲。杨双.不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22-23.
[3]闫颖.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53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生化检验 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12月间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50例,其中男60例,女90例;年龄21一74岁。所有人员第一次静脉采血均出现溶血现象,继而重新进行二次采血取得合格血液标本。并详细记录采血时间和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
1.2 观察指标
比较溶血标本和合格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所有合格标本中统计血液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结果比较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比较差异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红细胞内某些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血清中的浓度有关。见表1。
2.2 血液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标本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影响报告的准确率。其原因可能与标本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细菌污染、pH值改变、酶活性降低等因素有关。见表2。
3 讨论
3.1 采集血液的时间
临床上很多生化指标要求空腹采集,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向患者交代禁食时间,在采血前又没有详细询问即行采集,会导致采集的标本不合格。要求采集标本前必须空腹12h,且前餐清淡饮食,以晨起空腹为最佳。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引起体液的分布和数量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出汗和呼吸加快也导致体液的分布发生了改变。因为剧烈运动后血糖、钾、钠、钙、白蛋白、尿酸、尿素、胆红素、无机磷等值均升高1倍以上。因此,采集标本前应避免做剧烈活动和情绪紧张,应待患者情绪稳定、休息30min后再采集为宜。刺激物和药物等各种复杂的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的改变。因此,采血前勿进刺激性食物,用药时应明确标识,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溶血的标本
溶血后细胞内含量高的成分进入血清,使血清中含量升高。即使轻度溶血也可使血清检测值明显升高。相反,红细胞内含量过低成分也可对血清造成稀释,使检验结果降低。所以,一旦发生溶血,一定要再次取血做生化试验 。
3.3 送检时间的影响
血标本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某些生化成分改变。如白细胞降解作用和红细胞消耗能量及细菌污染而分解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红细胞中的钾离子进入血清使血清钾升高;二氧化碳逸散使其结果降低;血液pH值变化;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等。若血样同时还有微生物污染以及高温情况存在时,上述变化及其影响更为复杂。血气分析的血样要求从采血到检测完毕的全过程必须在 l5min内完成,同时要求在严格隔绝气的条件下进行血样抽取、递送 和检测。
因此,临床上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加强基本知识和采血技术的训练,增强工作责任心,杜绝人为因素导致采血失败或结果失真,认真处理每一个环节,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可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谭晓玉,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川医技杂志,2003,10(8):863-8643
[2]田江玲。杨双.不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22-23.
[3]闫颖.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