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都会买些年画贴在家里,《鲤鱼跃龙门》、《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些充满喜庆色彩的“乡村画”十分招人喜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正当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年画渐渐被人遗忘时,一位叫罗卫东的人又把这种古老文化变成了“时髦艺术”:他画的中国传统年画《大力神杯》,在去年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上,成为世界杯的艺术海报,轰动欧洲画坛;他的年画热销到英、美、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许多著名博物馆的收藏品。
苦难掩不住画家梦
在欧洲,有人称他是“中国年画界的毕加索”,在常人想来,这样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位老者。可是,当记者在北京著名的“798工厂”采访罗卫东时,一见面就暗吃一惊:不惑之年的他洒脱、幽默而又热情,活脱脱一个阳光大男孩!
1964年,罗卫东出生在广西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说起他和年画的结缘,还挺有趣。5岁那年,小卫东因重病住进了县人民医院,眼看春节临近,却无法回家过年。除夕夜,他听着窗外的阵阵爆竹声,简直痛苦万分。这时,一位漂亮的护士小姐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在小卫东的床头贴了张年画,说是《老鼠娶亲》。画上一群老鼠抬着轿子,举着花灯,扛着彩旗,吹吹打打地走着,鼠新娘微微掀开轿帘羞涩张望,新郎戴着礼帽手挥折扇,骑着蛤蟆洋洋得意,还有一个满载嫁妆的红箱随轿而行。护士姐姐告诉他,这是老鼠在娶亲,大年三十夜是老鼠娶亲嫁女的吉日,人们要早早上床睡觉,不可以开灯,不然影响老鼠办喜事。“真的?”他瞪大眼睛,一时忘了疼痛,老鼠娶亲,多么奇妙的事。“当然是真的,半夜老鼠就要娶亲了,你要把鞋藏好,不然老鼠就偷走当花轿喽。”火红的颜色,吉庆的场面,有趣的故事,将小卫东带进一个温暖的童话世界。
从此,罗卫东就迷上了画画,尤其是画年画,他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受人尊敬的画家。后来,在县政府当个小官的父亲,因为经常关照在当地下乡的天津美术学院一位姓孙的老教授,这位教授出于感激,便时常教罗卫东兄弟三人画画。买不起画纸,妈妈就把当时商店里的那些废弃的宣传画、年画从街上捡回来,让他们在背面作画。受这些“画纸”的影响,小动物、胖小子、胖丫头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了罗卫东的年画里。
19岁那年,罗卫东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专业的学习使他的画技突飞猛进。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去当“旱涝保收”的教师,之前的劳苦日子,让他选择了先做生意后搞艺术的道路,尽管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罗卫东认为,如果没有钱,就不能让他和两个弟弟安心作画。“当时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罗卫东说他卖过服装,还做过木材生意,期间,遭遇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罪。但苦难却掩不住这位有志青年成为画家的梦想。
漂泊京城终遇“伯乐”
当有了一定积蓄后,罗卫东开始静下心来搞年画创作。这时,古老的年画已开始渐渐淡出中国家庭,面对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衰落,从小对年画情有独钟的罗卫东心痛不已: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啊!他决定为这些艺术尽些力,并将它们发扬光大。
于是,罗卫东带着弟弟,根据年画的特点,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创作。从画风和艺术欣赏角度来说,他们的画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但是,要想被人认可,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走向市场。
当时国家文化部要举办第八届美术展。罗卫东和两个弟弟满怀期望,拿着自己最满意的年画去参展,没想到这些“最好的作品”却被有关人员毫不客气地“枪毙”了。
他认为,当时美术界所包含的艺术范围是非常窄的,而且一些个性比较另类的画家根本不被主流画家所赏识。后来,罗卫东听说中央美术学院一位著名教授很喜欢另类画家的画,就决定去投奔他。然而,当罗卫东和两个弟弟把自己最满意的画用卡车从广西运到教授面前时,他的眼睛并没有发亮,罗卫东大失所望。
当时,北京圆明园“画家村”住着不少像罗式兄弟一样热衷于绘画艺术的画家。听说经常有人来这里买画,兄弟三人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在这里住了下来,并开了一家店铺,把自认为满意的画作摆在了柜台上。然而,一天、两天……整整两年过去了,他们竟然连一幅画都没有卖掉!倒是有一位传统画家的山水画,在罗卫东的店铺代销,被人买走了几幅。“那几幅画给我们的提成是20%,摆摊两年,总共赚了2000元”。
后来,罗家兄弟又搬到了北京另外一个画家村——宋庄。这时他们的日子更加窘迫了。“1000元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吃馒头咸菜和稀饭,抽最劣质的香烟。当时把这些画拿到北京的云峰画廊和音乐厅画廊,白送给人家,人家都不要”。
自己的作品乏人问津,前些年做生意赚的钱也用光了,此时的罗卫东几乎陷入了绝境。他甚至对自己狂热追求的事业产生了怀疑:难道中国年画真的没有生命力了,该从艺术世界里消亡了?
就在这时,一位“贵人”出现了。1998年3月,香港著名画廊精艺轩的老板姚守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罗卫东创作的年画,他一下就被眼前的作品惊呆了。这位前卫艺术家常在海外走动,和欧美艺术市场有着密切联系。他感觉到罗卫东的画与众不同,便立刻跟小罗商量合作的事情,准备帮他推广作品。从此,用罗卫东的话说就是“好日子来了”。
在1998年的第24届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通过姚守一的推介,罗家兄弟的画作参加了展览,并引来众多海外收藏家的关注。瑞士一个著名画廊的老板看完画后,第二天就乘飞机来北京和罗氏兄弟签约,一口气买了60多幅。至于价格,罗家兄弟中年龄最小的罗兵说:“足以让我们衣食无忧!”
还有一位喜爱东方艺术的意大利收藏家,第一次看到罗卫东的画就颇感神奇。那是一幅传统年画《年年有余》,画面上体态丰腴、神采奕奕的娃娃,手持莲花,紧抱着通红的大鲤鱼。这幅作品饶有情趣的构思、优美参差的造型,构成了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太美了,太有中国特色了!”这位欧洲艺术家赞不绝口。事后,他一下就从罗卫东这里买走了40多万元的年画。
让中国年画名扬四海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罗卫东已经不满足一幅一幅卖画了,他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要把中国年画这种古老文化变成时尚艺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它!
机会很快来了。2005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筹委会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世界杯艺术宣传海报。罗卫东是个球迷,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可是,该设计出怎样的一种海报去参加评选呢?罗卫东决定亲自到德国和世界杯组委会的人沟通一下,也许会发现灵感。为了交流,罗卫东还聘请了一个留学生担任翻译。来到德国后,几经周折,他们终于被带到了海报征集组负责人施梅切的办公室。得知罗卫东是来自中国的画家,这位德国人十分热情,他拿出一份参赛标准和一本历届世界杯的艺术海报图集给罗卫东,并向罗卫东提出了一些建议。
拿着这些资料回国后,罗家三兄弟仔细阅读了要求,并认真揣摩研究了历届的海报,根据自己的年画在海外市场走红的成功经验,他们认为,最适合他们做的,就是让中西文化在年画上结合起来。
世界杯艺术海报评选,受到了全球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当时,世界各国有100多位顶尖画家的作品入围。2005年6月底,评选结果揭晓,9个国家13位艺术家的作品被选中。然而,最让东道主德国倾倒的,却是一幅出自罗氏兄弟之手的中国传统年画:绝对中国化的画面上,一个留着“茶壶盖儿”头发的胖小孩,手中托着一个圆圆的足球,足球上面贴着几个大大的“福”字;主面画象征着世界杯的奖杯——大力神杯。他们决定在世界杯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悬挂这幅宣传画。
就这样,德国世界杯组委会向罗卫东订购了“大力神杯”艺术海报手绘版800张,每张1500欧元。同时,为了满足广大球迷的要求,世界杯组委会还买断了“大力神杯”的海报版权,向全球发行。
初战告捷,罗卫东并没有满足,他的胆子更大了。罗卫东认为,既然中国年画受到世界杯组委会的欢迎,如果用中国年画为各商家做宣传,肯定会令球迷耳目一新,自然能为商家带来滚滚财源。于是,罗氏三兄弟,用中国年画的形式分别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设计出宣传画稿。
2006年1月,罗家三兄弟先后接到百事可乐、麦当劳德国分公司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们,他们设计的宣传画受到了公司总裁的高度赞扬,公司准备购买。他们马上按照两家公司的要求修改图纸。4天后,与百事可乐、麦当劳公司签定了宣传画合同。这两笔生意,又让罗氏三兄弟赚了几十万欧元!
此后,罗家兄弟的作品又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旧金山现代艺术馆收藏展、福冈美术馆收藏展、《纽约时报》千年展等世界级大型展会上频频亮相。在今年6月中旬刚刚结束的苏富比拍卖会上,罗卫东的一幅画作以5万美金的价格拍出!如今,罗卫东的中国年画已被卖到全球5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评论家段君在评价罗氏兄弟的年画时说:罗氏兄弟的画,是以传统艺术作为资源向当代艺术的转换;中国年画“中标”世界杯宣传画,无疑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成功,这同时宣告了一向与世界杯广告画无缘的中国艺术史的永久终结!
从一文不名的流浪艺人到今日“中国年画界的毕加索”,罗卫东凭借一种向着梦想奋力追逐的执着精神,最终赢得了千万财富和精彩人生。
苦难掩不住画家梦
在欧洲,有人称他是“中国年画界的毕加索”,在常人想来,这样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位老者。可是,当记者在北京著名的“798工厂”采访罗卫东时,一见面就暗吃一惊:不惑之年的他洒脱、幽默而又热情,活脱脱一个阳光大男孩!
1964年,罗卫东出生在广西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说起他和年画的结缘,还挺有趣。5岁那年,小卫东因重病住进了县人民医院,眼看春节临近,却无法回家过年。除夕夜,他听着窗外的阵阵爆竹声,简直痛苦万分。这时,一位漂亮的护士小姐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在小卫东的床头贴了张年画,说是《老鼠娶亲》。画上一群老鼠抬着轿子,举着花灯,扛着彩旗,吹吹打打地走着,鼠新娘微微掀开轿帘羞涩张望,新郎戴着礼帽手挥折扇,骑着蛤蟆洋洋得意,还有一个满载嫁妆的红箱随轿而行。护士姐姐告诉他,这是老鼠在娶亲,大年三十夜是老鼠娶亲嫁女的吉日,人们要早早上床睡觉,不可以开灯,不然影响老鼠办喜事。“真的?”他瞪大眼睛,一时忘了疼痛,老鼠娶亲,多么奇妙的事。“当然是真的,半夜老鼠就要娶亲了,你要把鞋藏好,不然老鼠就偷走当花轿喽。”火红的颜色,吉庆的场面,有趣的故事,将小卫东带进一个温暖的童话世界。
从此,罗卫东就迷上了画画,尤其是画年画,他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受人尊敬的画家。后来,在县政府当个小官的父亲,因为经常关照在当地下乡的天津美术学院一位姓孙的老教授,这位教授出于感激,便时常教罗卫东兄弟三人画画。买不起画纸,妈妈就把当时商店里的那些废弃的宣传画、年画从街上捡回来,让他们在背面作画。受这些“画纸”的影响,小动物、胖小子、胖丫头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了罗卫东的年画里。
19岁那年,罗卫东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专业的学习使他的画技突飞猛进。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去当“旱涝保收”的教师,之前的劳苦日子,让他选择了先做生意后搞艺术的道路,尽管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罗卫东认为,如果没有钱,就不能让他和两个弟弟安心作画。“当时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罗卫东说他卖过服装,还做过木材生意,期间,遭遇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罪。但苦难却掩不住这位有志青年成为画家的梦想。
漂泊京城终遇“伯乐”
当有了一定积蓄后,罗卫东开始静下心来搞年画创作。这时,古老的年画已开始渐渐淡出中国家庭,面对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衰落,从小对年画情有独钟的罗卫东心痛不已: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啊!他决定为这些艺术尽些力,并将它们发扬光大。
于是,罗卫东带着弟弟,根据年画的特点,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创作。从画风和艺术欣赏角度来说,他们的画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但是,要想被人认可,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走向市场。
当时国家文化部要举办第八届美术展。罗卫东和两个弟弟满怀期望,拿着自己最满意的年画去参展,没想到这些“最好的作品”却被有关人员毫不客气地“枪毙”了。
他认为,当时美术界所包含的艺术范围是非常窄的,而且一些个性比较另类的画家根本不被主流画家所赏识。后来,罗卫东听说中央美术学院一位著名教授很喜欢另类画家的画,就决定去投奔他。然而,当罗卫东和两个弟弟把自己最满意的画用卡车从广西运到教授面前时,他的眼睛并没有发亮,罗卫东大失所望。
当时,北京圆明园“画家村”住着不少像罗式兄弟一样热衷于绘画艺术的画家。听说经常有人来这里买画,兄弟三人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在这里住了下来,并开了一家店铺,把自认为满意的画作摆在了柜台上。然而,一天、两天……整整两年过去了,他们竟然连一幅画都没有卖掉!倒是有一位传统画家的山水画,在罗卫东的店铺代销,被人买走了几幅。“那几幅画给我们的提成是20%,摆摊两年,总共赚了2000元”。
后来,罗家兄弟又搬到了北京另外一个画家村——宋庄。这时他们的日子更加窘迫了。“1000元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吃馒头咸菜和稀饭,抽最劣质的香烟。当时把这些画拿到北京的云峰画廊和音乐厅画廊,白送给人家,人家都不要”。
自己的作品乏人问津,前些年做生意赚的钱也用光了,此时的罗卫东几乎陷入了绝境。他甚至对自己狂热追求的事业产生了怀疑:难道中国年画真的没有生命力了,该从艺术世界里消亡了?
就在这时,一位“贵人”出现了。1998年3月,香港著名画廊精艺轩的老板姚守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罗卫东创作的年画,他一下就被眼前的作品惊呆了。这位前卫艺术家常在海外走动,和欧美艺术市场有着密切联系。他感觉到罗卫东的画与众不同,便立刻跟小罗商量合作的事情,准备帮他推广作品。从此,用罗卫东的话说就是“好日子来了”。
在1998年的第24届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通过姚守一的推介,罗家兄弟的画作参加了展览,并引来众多海外收藏家的关注。瑞士一个著名画廊的老板看完画后,第二天就乘飞机来北京和罗氏兄弟签约,一口气买了60多幅。至于价格,罗家兄弟中年龄最小的罗兵说:“足以让我们衣食无忧!”
还有一位喜爱东方艺术的意大利收藏家,第一次看到罗卫东的画就颇感神奇。那是一幅传统年画《年年有余》,画面上体态丰腴、神采奕奕的娃娃,手持莲花,紧抱着通红的大鲤鱼。这幅作品饶有情趣的构思、优美参差的造型,构成了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太美了,太有中国特色了!”这位欧洲艺术家赞不绝口。事后,他一下就从罗卫东这里买走了40多万元的年画。
让中国年画名扬四海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罗卫东已经不满足一幅一幅卖画了,他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要把中国年画这种古老文化变成时尚艺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它!
机会很快来了。2005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筹委会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世界杯艺术宣传海报。罗卫东是个球迷,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可是,该设计出怎样的一种海报去参加评选呢?罗卫东决定亲自到德国和世界杯组委会的人沟通一下,也许会发现灵感。为了交流,罗卫东还聘请了一个留学生担任翻译。来到德国后,几经周折,他们终于被带到了海报征集组负责人施梅切的办公室。得知罗卫东是来自中国的画家,这位德国人十分热情,他拿出一份参赛标准和一本历届世界杯的艺术海报图集给罗卫东,并向罗卫东提出了一些建议。
拿着这些资料回国后,罗家三兄弟仔细阅读了要求,并认真揣摩研究了历届的海报,根据自己的年画在海外市场走红的成功经验,他们认为,最适合他们做的,就是让中西文化在年画上结合起来。
世界杯艺术海报评选,受到了全球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当时,世界各国有100多位顶尖画家的作品入围。2005年6月底,评选结果揭晓,9个国家13位艺术家的作品被选中。然而,最让东道主德国倾倒的,却是一幅出自罗氏兄弟之手的中国传统年画:绝对中国化的画面上,一个留着“茶壶盖儿”头发的胖小孩,手中托着一个圆圆的足球,足球上面贴着几个大大的“福”字;主面画象征着世界杯的奖杯——大力神杯。他们决定在世界杯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悬挂这幅宣传画。
就这样,德国世界杯组委会向罗卫东订购了“大力神杯”艺术海报手绘版800张,每张1500欧元。同时,为了满足广大球迷的要求,世界杯组委会还买断了“大力神杯”的海报版权,向全球发行。
初战告捷,罗卫东并没有满足,他的胆子更大了。罗卫东认为,既然中国年画受到世界杯组委会的欢迎,如果用中国年画为各商家做宣传,肯定会令球迷耳目一新,自然能为商家带来滚滚财源。于是,罗氏三兄弟,用中国年画的形式分别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设计出宣传画稿。
2006年1月,罗家三兄弟先后接到百事可乐、麦当劳德国分公司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们,他们设计的宣传画受到了公司总裁的高度赞扬,公司准备购买。他们马上按照两家公司的要求修改图纸。4天后,与百事可乐、麦当劳公司签定了宣传画合同。这两笔生意,又让罗氏三兄弟赚了几十万欧元!
此后,罗家兄弟的作品又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旧金山现代艺术馆收藏展、福冈美术馆收藏展、《纽约时报》千年展等世界级大型展会上频频亮相。在今年6月中旬刚刚结束的苏富比拍卖会上,罗卫东的一幅画作以5万美金的价格拍出!如今,罗卫东的中国年画已被卖到全球5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评论家段君在评价罗氏兄弟的年画时说:罗氏兄弟的画,是以传统艺术作为资源向当代艺术的转换;中国年画“中标”世界杯宣传画,无疑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成功,这同时宣告了一向与世界杯广告画无缘的中国艺术史的永久终结!
从一文不名的流浪艺人到今日“中国年画界的毕加索”,罗卫东凭借一种向着梦想奋力追逐的执着精神,最终赢得了千万财富和精彩人生。